江苏省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018831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苏省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苏省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苏省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苏省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积累。(1)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_登建康赏心亭)(2)执手相看泪眼, _。(柳永雨霖铃)(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_,_”。【答案解析】(1). 休说鲈鱼堪脍 (2). 水龙吟 (3). 竟无语凝噎 (4). 分野中峰变 (5). 阴晴众壑殊【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和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名句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和情景式默写相结合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 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

2、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鲈、堪、脍、吟、凝噎、峰变、壑、殊。2下列各项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 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能看见校门一边站着一位同学,迎接师生们入校。B. 她是传奇人物,她是脱口秀女王,她的故事讲不完。C. 暑假期间,两个师范大学的女生自愿前往贵州苗寨担任指导教师。D. 局里刚到一批保密材料,为保证材料安全,他只能在机要室阅读。【答案解析】 D【详解】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重点考查表意不明类语病。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表意不明类语病的句子, 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再审查附加成分,做出正确判断。A 项,“校

3、门一边站着一位同学”有歧义,“校门一边”可以指校门两侧,即校门两侧各站着一位同学;也可以指校门的旁边,即校门的旁边只站着一位同学;B 项,“她的故事”有歧义,可以指“她”讲述的别人的故事,也可以指关于她自己的故事。 C 项,“两个师范大学的女生”有歧义,可以指“两个”可以指两个大学,意思是女生们来自两个师范大学;也可以指两个女生,即一个师范大学的两个女生。故选 D项。【点睛】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了解(费解)或不止一种解释(歧义) ,其中更多的是歧义。高考中涉及到的表意不明类题目中形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 词语多义、停顿不同、指代不明、修饰两可等。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理出句

4、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表意不明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定语、状语、补语) ,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表意不明的情况,或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之后是否存在表意不明的情况。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有标志的部位,可注意下列情况:对多义词,要弄清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查看是否表意不明; 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 判断修饰语的修饰对象,查看是否歧义;发现停顿两可现象,要分清句子结构;发现施受关系不清的句子,要查看能否弄清谁是施动者,谁是受动者;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要确定指代对象,查看指代是否明确;发现用“和”等连接的句子,要查看是否表意不明等。3秋日午后

5、,满园桂香,你信步其中,哪句诗描绘此时景物最合适A.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B.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C.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D. 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答案解析】 C【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 了解题干给出的语境特点, 然后仔细阅读所给诗句,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找出答案。本题题干所设定的语境中,季节是“秋日”,时间是“午后”,景物“桂”,由“满园桂香”,可知桂花开得正盛。所给四个选项中,A项,由“晓风”可知写的是清晨(晓,早晨)的景物,不符合要求

6、;B 项,由“月”可知是夜晚,由“桂子 落”“霜”“冰”可知季节应在中秋之后,桂花已有凋落的情形,故诗句不符合要求;C项,诗句的意思是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符合题干要求。 D项,由“繁华无四时”可知,诗句是对桂树进行总体的描述和赞美,并不写哪一个季节的桂树, 故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为 C项。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小小说在我国其实原来就有,外国也有。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小小说比较流行,读者面很广,于是才把“小小说”当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值得探索。小小说并非单指短小的小说。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说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个

7、分支。 短篇小说的一般特征, 小小说都是应该具备的。 但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 又有所区别。小小说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 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 ,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 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 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

8、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禅机” 。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 (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篇小小说发表了,创作过程并未结束。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着还没有达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读者的事。小小说不需要过多的热情,大喊大叫,指手画脚,是会叫读者厌烦的。小小说的作者对于他所发现的生活片断,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个客观者的态

9、度,尽可能地不动声色。小小说总是有个态度的,但是要尽量收敛。可以对一个人表示欣赏,但不能夸成一朵花;可以对一件事加以讽刺,但不辛辣。小小说作者需要的是聪明、安静、亲切。小小说是一串鲜樱桃,一枝带露的白兰花,本色、天然。小小说不是压缩饼干、脱水蔬莱,不能把一个短篇小说拧干了水分,紧压在一个小小的篇幅里, 变成一篇小小说。 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 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小小说自成一体,所以也叫“微型小说”。小小说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伟之自然。小小说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画龙舟竞渡图一样, 用笔虽极工细, 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挤得满满的。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

10、空白的艺术。中国画也讲究“计白当黑” 。因为注意“留白” ,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 ,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 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小幅的画尤其要讲究“笔墨情趣” ,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 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 写小小说也应如此。小小说最好不要有评书气、相声气,不要用一种半文不白的轻佻的语言。小小说当有幽默感,但又不是游戏文章。小小说不宜用奇僻险怪的句子,如宋人所说的“恶硬语” 。小小说的语言要朴素、平易,但有韵致。4. “小小说”又可以称为 _。5. 第段中的“慧眼”在文中的含义

11、是 _。6.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小小说也包含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B. 小小说也能包含完整的哲学的思辨。C. 小小说应对客观事物保持收敛态度。D. 小小说的题材应该储存一段时间。7. 第段中“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_。8. 作者在第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 ,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请以莫泊桑的项链或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答案解析】 4. 微型小说5. 能发现“天生得来”的、 “平常人易于忽”的小事 6.B7. 生动形象地说明小小说的语言应该精当雅致8. 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中,作者并未正面描述贝尔曼用生命画出那片藤叶的场景

12、, 体现了一种留白艺术。 作者采取先抑后扬的手法,前面处处写他的不修边幅,写他的潦倒不得志,甚至是他的粗野。唯一能够透露老贝尔曼实际上担心琼珊的是那句看似不经意的话,“他们在那儿担心地撇着窗外的常春藤”之后,作者在没有一句交代贝尔曼的话。 只写苏和琼珊的对话, 以及琼珊对生命鼓起了勇气,最后才写出老贝尔曼因画叶子得病而死。用一个长长的留白,空出老贝尔曼的活动, 给了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从而有了更为宽阔的审美想象空间。【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审题, 明确考查的具体概念及要求。本题所考查的概念是“小小说”,题干要求答出“小小说”的另外说

13、法,结合文章第四段中“小小说自成一体,所以也叫微型小说”,可概括出“小小说”又可以称为“微型小说” 。【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审题, 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一个概念,然后仔细阅读原文,找到此概念所在位置,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本题所考查的概念是“慧眼”,信息在文章的第二段,作者说“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下文接着进行了解释,即“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的小事。 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据此可概括出“慧眼”就是能发现天生得来的、平常人易于忽的小事。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 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B 项,“也能包含完整的哲学的思辨”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原文为“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 但可以有一点哲理, 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 ”,由此可知,小小说不能包含完整的哲学思辨。故选 B 项。【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论证方法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 明确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