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00986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提高备课水平的方法很多,既有理论上的,诸如提高教师的 业务能力,特别是使用教科书的水平、教学设计的能力,也有实 践上的,诸如同课异构、专题式教研、教后反思等等。当前,在中小学教研活动中,同课异构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 方法。一、同课异构的含义与价值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 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里的“同”是指内容的同,最终效 果的同,即起点与终点的同,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 具体过程的不同。特别地,这里的“异”,即可以是同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 式、方法和途径,分析解决同一个教学问题,

2、达到相同的教学目 标,也可以是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个课题、相同的内容,采取不 同的思路、方法和风格各异的教学策略,殊途同归。同课异构是基于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 学风格的教学研究活动。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所有教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 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 师的思路,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是实在又有实效的教研方式。事实上,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有利于教师更好 地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对话,也有利于实践和探索,因而,“如 何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赋予教师很大的自主空间,这也

3、给同课异 构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中小学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学 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倡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 习,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因而,也需要教学设计(教案编写、 教学实施策略的多元化。同课异构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 式。一方面,教师独特个性是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一种重要的 因素,追求教学的艺术化,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和教学 艺术,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另一方面,教学是一门科 学,科学规律需要不断提炼、总结和提升,同课异构有助于在变 化的环境下更好地认识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为教师们的成长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总之,通过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

4、,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 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 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 的资源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 一方面,同课异构确实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 思,在反思中提高。二、同课异构的操作方法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同课异构既可以用于“同唱一首歌”式 的课例研究,也可以用于教师个人的行动研究,此时,其基本的 流程可以是“方案设计FY课堂行动FY评议反思FY修正方 案FY再次行动FY再次评议反思FY撰写反思案例”。不同如此,同课异构既可以用于校本研究,也可以用于校际 之间的教研活动。有学者以思品课为

5、例,提出当前中小学开展同 课异构研究的几种基本模式,颇有推广价值:(一)坚持“同课异构”教研日制度按“三定三有”(即定时间、定内容、定执教者;有计划、 有记录、有反思)的要求,学校教研组每双周的星期四下午、片 区中心组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下午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教研 活动。教研活动改变过去线性听评课方式,引进交流探讨机制, 实施参与式评议。首先是上课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说课,接着 是全体听课教师共同议课、评课。评课重在关注教师对教材的创 造性使用及教法的创新性, 关注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需要, 对教学缺陷进行分析。听课者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从“如果我 来上这节课会怎么上”的角度去反思;上课教师

6、要认真比较和研 究与自己同上课教师的教学差异,取长补短, 认真听取和对待 评议意见,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和解决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 题,并将教学中的闪光点、感悟与缺憾记录下来形成研究轨迹。(二)开展校内、校际、片际、城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针对校本教研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及教师、学校发展需要, 我们尝试了 “片内校际同课异构”和“片际同课异构”联 动教研模式。我们把市区学校按区域分为东片、中西片、南片和 北片,组成4个片区教研中心组, 中心组负责人(片长)负责组 织片内校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市教研员负责组织、协调、 指导片际“同课异构”教研JP+1活动。在形式多样的“同课 异构”教研活动中,名

7、校、名师、骨干教师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强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展示,弱校的问题转变成了片区协作教 研的资源,建立了各校、各片区之间合作攻关、共同提高的新型 教研机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教研工作的均衡发展。(三)构建“同课异构”教研网络平台这里的教研网络平台,包含三部分:一是借助教科所网站, 开辟了思想品德教研网页;二是设立“同课异构”公共邮箱,“同 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教案、教学故事、评议、教学反思、案例分 析、课件等都要求放进公共邮箱;三是教师通过 QQ 沟通、 交流、传递信息。(四)“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专题化即各片区定期或不定期地围绕教学问题和教研活动中普遍 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如

8、针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 出现的因教师水平差异,双向交流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在对比 中形成教师的压力等问题,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校际、片际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五)以课题引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课题研究是教科研的核心和龙头。基于对问题即课题的认 识,可以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如 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同课异构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有23所学校104人参加了该课题研究。(六)组建“同课异构”教研指导专家队伍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的参与和引领是“同课异构”教研向深 入开展的保障。为此,可以聘请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以 及

9、部分政治学科特级教师为“同课异构”课题技术指导专家。专 家引领的形式有学术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问题会诊等。(七)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工作例会上,先由各片区负责人汇报本片区开展“同课异构” 教研活动的情况,交流经验,提出存在问题,然后由课题专家组 成员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 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八)建立“同课异构”教研激励机制各片区每月进行一次评价反馈, 每学年评出市级“同课异 构教研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进行表彰。三、应用同课异构开展教研活动的典型案例分析当前,中小学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既可以突出由于同一 内容的不同设计方案导致的精彩,也可以体现由于不同的教师实 施教学导致的殊途同

10、归,下面我们分别以实际案例加以说明。(一)从三位语文教师同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节课 看同课异构的应用为了说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的实际,我们以2007年 浙江省语文名师名课研修会上的一个同课异构的案例加以说明。【案例呈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课异构前不久,浙江时代教育新闻中心和教师周刊合办了 2007 年浙江省语文名师名课研修峰会,会议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为题开展了语文骨干教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 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王曜君,结合本次语文教学 活动中的三堂课,作了精彩细致的点评。课例一:情感震撼,立足对比,给人余味未能久远第一位上课教师是浙江华维外国

11、语学校的余文光。在点评教 师王老师看来,余老师的课总的特点是“情感震撼,立足对比, 给人余味未能久远”:一是抓住题目引入课文。题目的导入要为下文的设计服务, 若仅仅为了引发兴趣,只要一两句就行。而余老师在课前请学生 观看过去和现在的罗布泊图片,从视觉上刺激学生,抓住题目中 的“消逝”一词,请学生说说消逝是什么意思,消逝的是什么? 为什么不用“消失”?最后归结到消逝的是“水,二是在对比感受中产生情感失落。说一说,说说从课文中 读出了有关罗布泊的哪些信息;看一看,视频欣赏,感受罗布 泊的变迁;写一写,尝试做回小诗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罗 布泊的命运。这些安排巧妙地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反差。三是书写表达

12、中增加情感深入度。通过写诗,让学生给现在 的罗布泊画面加标题,从而促发人类对自身行为的思考。在评课人看来,任何教学设计不是为了方便教师的教,而是 为了凸显学生的学。教师要不断把学生推向台前,自己要默默地 站在幕后。教学的动态生成是学生的亮点激活。只有学生自己探 究的、学会的才是生成的、动态的、有用的。应该说,余老师的 这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课例二:设计颇具匠心,自然生成,主题揭示仅差一点第二位上课教师是象山实验中学的韦法初老师。在点评人看 来,这节课总的特点是“设计颇具匠心,自然生成,主题揭示仅 差一点: 在整体感知中解读文本。韦老师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的教 学中,采用“罗布泊的自述”来

13、导入,通过对罗布泊的简要介绍, 让学生找一找:你知道我过去是什么样子,可是现在,人们对我 充满恐惧,称我是“死亡之海”,你知道我现在又成了什么样子 吗。这样的设计不会太苍白,而是更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解读 文本。 在自主讨论中深入情感。罗布泊消逝是仅仅因为人为改 道,“四盲”工程,还是有生态的自然因素呢?在点评人看来, 本课文放在“敬畏自然”单元,消逝的原因肯定不是这个“四盲, 若在此作为自主探究的话题,课堂肯定会出现一场高潮迭起的大 辩论。 在渐进诱导中,紧跟主题。整个教学设计步步推进,环环 相扣。但最后的拓展延伸流于形式,根本没有时间得到落实,他 的设计是这样的:“看过文本后,罗布泊及胡杨

14、林、塔里木河纷 纷指责人类,控诉人类的盲目行径,要求人类及时采取措施,救 救他们”A.结合文本,编写罗布泊及胡杨林、塔里木河与人类 的对话;B.结合台词的内容,为角色设计恰当的表情与动作;C. 组内预演,活动时间5分钟左右。点评人不但记录了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而且还把具体环节 的时间分配也作了记录。当教师授课到这儿时,只剩下4分钟 的时间了,学生写对话再组内预演岂止5分钟?何况还要上台 表演,时间仓促,教师也只能匆匆走过场。课堂上的学生、听课 的教师也听得一头雾水,这样的训练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点评人 最后指出,教师是想通过创设活动情景,反思人类的行为,升华 感情。设计作业可以简单地用仿句形式,

15、如“救救救救救 救 我们人类应该”也可以让人类反思自己的行 为,向大自然说点什么。做到这样的训练简洁有效,否则拓展延 伸设计的问题太大,学生就无从着手,不知所措。点评人在点评 中强调,教学的价值在追求有效。有效指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最为关注课堂活动内容的价值,关注形式和内容的统 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主动参与。课例三:教学求简,思路清晰,设计定位未能久远第三位上课教师是长兴实验初中的范剑萍老师,在点评人看 来,这节课的总特点是“教学求简,思路清晰,设计定位未能 久远”: 在细微的点拨中,显出教学灵气。三位教师都从解题导入, 但范老师却能抓住题目中消逝的是“水”

16、,并及时板书。有水显 灵气,没水就没有了生命,并用“绿洲、仙湖”来概括它过去的 特点,用“荒漠、死湖”来概括它现在的特点,从而揭示罗布泊 消逝的原因。 在周密的预设中,能有效地生成。教师对文本的感情处理 由浅入深,最后把自己想象成罗布泊边缘仅存的一棵胡杨树,有 许多话要说。学生从看到找到写,感情一步步得到升华。 在理性的解读中,显现人间悲情。范老师在解读文本时充 满了智慧,但王老师也指出“胡杨林的自述”与前一个环节4个“救救”的教学可以互换,这样能使教学环节紧紧相扣。问 题引发思维,点化学生心灵,呈现课堂教学亮点。“感悟一 赏 拓”是构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思路。在点评人和这个案例的作者看来,这三位教师完成的三节课 具有一些共性的特点,即在观念上,对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