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002283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 导入新课:一切景语皆情语认定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 2、识记本课生字词。 3、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4、积累文言实词。课前预习:1、参考练习册,了解作者及背景。 2、自学生字词课前检测:1、走近作者:本文是一篇( ),作者( )(773819),是我国( )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字(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 )。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他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后,他被贬谪为永州司马,后又任柳州刺史,直至死在那里,故又称“柳柳州”。著有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在永州,作者一住就是10年。他为了排遣郁闷,搜奇觅胜,放情山水

2、,写了许多水游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心胸气度寄托在里面。即为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4篇。其他7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山城记。2、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篁( )竹 如鸣佩() 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 )犬( )牙差()互寂寥()无人青树翠蔓( ) 清冽( ) 为坻( )为 屿( ) 为 嵁( ) 龚( )小组合作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标划重音、节奏等,并在全班交流。2、小组内朗读课文,读通读熟。3、小组内疏通文意。将不懂得句子提出在全班讨论交流。4、完成下列题

3、目。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 _)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蛇:_)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凄:_寒:_ )5、本文是一篇游记,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请写出作者的游踪。小丘西行( )( )( )返回巩固练习: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 _)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 似与游者相乐。(乐:_)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可:_) 、皆若空游无所依。(游:_) 同游者:吴

4、武陵(游: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句:_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句: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句:_提优补标:1、 古今异义。去:(古) (今) 怡然:(古) (今)小生:(古) (今)2、 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闻水声,如鸣佩环。(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似与游者相乐。( ) 天涯若比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小石潭景物的特点。2、 学习“移步换景”法以及抓住景物特点用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

5、的心境。课前预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前检测: 翻译句子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合作探究:1、文中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水:石:岸:景:2、在文中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巩固练习:1、一词多义以: 全石以为底 (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 )为: 全石以为底 (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以其境过清 (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 )差: 参差披拂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提优补标:、 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呼应,又为下文的“_”埋下伏笔。 (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3)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和“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从“ ”可以看出作者感到小石潭周围的景色过于凄清。(4)、“水尤清冽”与“ ” 相照应。2、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