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三单元导学案邓景明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999362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第三单元导学案邓景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下第三单元导学案邓景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下第三单元导学案邓景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下第三单元导学案邓景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下第三单元导学案邓景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下第三单元导学案邓景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第三单元导学案邓景明(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五 年级 科目 语文 编写人: 邓景明 审稿人: 导学内容10杨氏之子课型精读导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导学重点初步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导学难点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导学准备师世说新语书本及其中的故事。生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导学流程导学流程“导”的活动预设(少于15分钟)“学”的活动预设(不少于25分钟)一、自主学习。【知识链接 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

2、语。俗称“之乎者也”。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1、谈话导入: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先去认识谁呢?2、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理解“氏”“之”的意思。

3、3、教给学习文言文方法。 读通 读懂 诵读4、 巡视指导朗读、自学课文。二、合作探究1、2、巡视指导组内检测。3、全班交流。(第 、 、 组口头展示,第 、 、 组点评)(1)读课文比赛。(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

4、,语言的机智幽默。】(4)视其汇报情况评价小组学习情况。三、 即时训练。1、巡视学生完成训练题。2、组织学生订正。3、评价小组完成情况。四、评点总结。1、拓展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2、 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明确任务与方法,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等。【可以根据学习提示,自主确定某一活动方式:如,搜集熟语、短文;搜集提示语和广告词,写广告词;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并演一演等。】一、 自主学习。1、 根据知识链接了解文言文的常识。2、 读课题,解题。3、 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读通顺,注意停顿。(2)结合注释理解句意。(3)联句成篇,明白主要内容。(4)熟读成

5、诵。4、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5、学习生字。(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甚聪慧 其父 乃呼儿出 为设果 以示儿 此是君家果 未闻 夫子家禽 7、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二、合作探究1、同桌互说。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2、 小组交流。(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3)孔君平

6、听孩子说完以后,会怎么想?怎么说?3、全班交流。(1)读课文比赛。(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4)视其汇报情况评价小组学习情况。三、即时训练。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设果(wi wi)应声(yn yn) 以示儿曰(yu r)2、比一比,组词。诣( ) 梁( ) 惠( ) 指( ) 粱( ) 穗( ) 日( ) 擒( )曰( ) 禽( )3、解释加点的词,并说说句子的意思。(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 乃:句子的意思是:(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示: 君:句子的意思是:4、读了课文,我觉得杨氏子是一个( )的孩子,课文中( )一

7、词直接写出了杨氏之子很聪明。四、评点总结。1、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2、综合性学习。明确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与方法,落实小组内的分工与活动安排等。【可以根据学习提示,自主确定某一活动方式:如,搜集熟语、短文;搜集提示语和广告词,写广告词;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并演一演等。】这节课我能得:附:板书设计10 杨氏之子 此是君家果 甚聪惠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课 后反 思( 含典型 错题 ) 在学生兴趣黯然时,拓展世说新语中另几个聪慧之语谢太傅篇

8、与徐孺子篇。有了这次学习的经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去。绕着看的当儿,我发现学生再读古文时确实老练了许多,而且是非常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艺术。 五 年级 科目 语文 编写人: 邓景明 审稿人: 导学内容11 晏子使楚课型精读导学目标1 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导学重点认记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导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

9、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导学准备师晏子的故事生晏子的故事导学流程导学流程“导”的活动预设(少于15分钟)“学”的活动预设(不少于25分钟)一、自主学习。【知识链接 晏子 姓晏名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称他晏子是表示尊称,“子”在古代表示尊称。夷维人(今山东莱州)。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历经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出使楚国是在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那时楚国的国王是楚灵王。】1、出示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出使。2、介绍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

10、孔子、孟子等。3、提出要求,自主学习课文。4、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二、合作探究1、汇总并评价各小组生字、词学习及课文朗读学习情况。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交流情况。3、全班交流(第 、 、 、 组口头展示,第 、 、 、 组点评)。【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前两次针对晏子身材上的缺陷,“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言语中充满了挑衅和嘲弄,对齐国的大夫直呼“你”,已是无理之极;后一次直指齐国,“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嘲笑之语更是肆无忌惮。】【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

11、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4、 视其汇报情况评价小组学习情况。三、即时训练。1、巡视学生完成训练题。2、组织学生订正。3、评价小组完成情况。四、评点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2、阅读有关晏子的其他故事。3、指导小组内合作,把课文改变成课本剧,并演一演。一、自主学习。1、理解课题。2、通过知识链接了解晏子。3、自读课文23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注自然段序号。4、自学

12、生字词语。(1)勾画生字新词,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温馨提示:读准字音,记准字形。书写端正匀称。)(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敝国: 强盛: 安居乐业: 面不改色: 5、“晏子使楚”中“使”的意思 。 题目的意思是 。6、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 顺序写了晏子出使楚国。故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 , 结果是 。二、合作探究1、同桌互相测查生字词学习情况。(1)抽读五个生字、五个词语。(2)听写五个词语(目标一中任选)。(3)抽读三个句子。2、小组交流。(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一个要侮辱晏子显显威风,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两人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他们较量的经过?共有几个小故事?概括故事大意。(3)后来,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4)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5)分角色朗读课文。3、 全班交流。(口头展示及点评)4、 评价。三、即时训练。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W r u j n j qi fn ( ) ( ) ( )( )B u do z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