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一课评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999010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类与整理一课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分类与整理一课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类与整理一课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类与整理一课评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类整理”一课评析2014年11月10日,我从教师研修网上观看了教学视频“分类整理”,执教老师向我们呈现了一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通过这节课的观摩,加深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我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研究课堂教学是一次深刻的启迪。我认为这一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一、以问题为导向,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教学的心脏。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了“有几盒礼品”的问题情景。这一情景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接着又提出了“同样结果为什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一样呢?”的问题,引出了探寻分类整理的新知。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类的知识后,老师用课件呈现了假日里孩子们在爸爸妈

2、妈带领下进入游乐园学游泳的情景。老师引领学生在观察中再次提出了更衣间该怎样分类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从中懂得了生活中分类有时要灵活掌握标准。之后,老师让学生观察学具图片:活动场上大人小孩在一块玩的情景图,要求学生自己分类整理,最后,教师提出“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的问题结束全课。所以,整个一节课以问题为纲,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探究紧跟问题的延伸而展开,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二、以生活为背景,激发学生思维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他们生活与学习活动相关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背景。学生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进入新的知识,而是借助“旧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标。这一节课

3、上,执教老师先后呈现四个情景都没有脱离学生经历过的生活。这四次分别为大小不同的礼盒呈现,形状不同的气球分类,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去游乐园的情景,广场上人们活动的情景。几次情景呈现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从初步认识分类到用图表表示分类,再到灵活运用知识对实际生活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学习的经验被唤醒,学生的思维被激活,通过分析比较交流形成了数学问题,从而实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实现了生活感知向数学意义建构层级的跃升。三、以学生为主体 转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整节课关注的是教师如何的教。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分类整理”这节课,让我们看到了教师是如何实现这个转变的。教师在情景中向学生提问,学生初步感知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同类的事例,利用学具让学生操作分类整理并制作出图表来,有了疑惑让全班讨论交流,整节课教师并没有大段的讲解,有的只是点拨和对学生的鼓励,教师把课堂讨论交流的时间让位给了学生。教师的角色只是在数学活动中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不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精神集中,思维活跃,愉快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