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问题的思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998788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问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我国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问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我国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问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我国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问题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我国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问题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我国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问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问题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对我国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问题的思考 摘要:开放式基金是我国目前一种新的投资方式,商业银行作为开放式基金的代销机构,为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开辟了有效途径。然而在成功代销的背后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时存在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大量赎回、基金市场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并指出加强信息披露、不断创新、加强与证券业合作、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等都能够为商业银行成功代销开放式基金提供有利的帮助。关键词:开放式基金;商业银行; 应对策略 开放式基金又叫“追加式基金”,是指投资人可以随时通过申购和赎回基金单位而增加或减少基金规模的一种证券投资方式。从2001年成立第一支开放式基金到现

2、在,已经成立了一百多支开放式基金,募集到资金2491亿。商业银行作为开放式基金的主要代销机构,在基金的销售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商业银行代销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由此引发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国内外开放式基金的代销状况概述 (一)国外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的现状 商业银行是开放式基金销售的最主要渠道。在欧洲,占85%-86%的开放式基金是通过银行销售的;在美国,开放式基金至少有60%是通过商业银行网点销售的。以英国的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为例,渣打银行在其几乎所有的零售业务网点中均进行了开放式基金的销售、交易和投资咨询等服务,仅在香港地区,渣打银行就代理了30多

3、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 (二) 国内开放式基金的发展与代销状况 中国第一支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 于2001年9月11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向社会发售,紧接着,“华夏成长证券基金”成立,管理人是华夏管理公司,基金托管人为中国建设银行,其销售地点为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的直销网点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代销网点。目前我国有60%的开放式基金是通过商业银行代销的。这样的境内基金托管银行有10家,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截止到2005年1月,我国的开放式基金已经从原来的十几支发展到一百多支,同时还有十几支开放

4、式基金正在发行或建仓期。在短短的几年里,我国的开放式基金飞速发展。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商业银行对开放式基金的成功代销。首先,客户资源。因为我国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居民储蓄的客户,还有大多数公司、企业或单位都把基本账户开到了商业银行。有的企业单位干脆委托银行代为理财,这就给商业银行推销开放式基金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其次,网点资源。到目前为止,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已超过10万个;招商、浦发、民生这四家银行共有分支网点876家,加上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近110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大量的代销网点使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有了深入民心的机会。再次,信用资源。商业银行用自身代代相传的诚信做保障,

5、使商业银行在代销开放式基金时,信誉度远高于基金公司,这样就给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对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存在问题分析 1、 风险问题。首先信息批露不充分。在实际的基金销售过程中,投资者会发现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并不充分和详实,说服力也不强。甚至有些商业银行可能去误导投资者,使投资者认为,投资基金产品与存款一样,保险系数很高,信息上失真。其次是存在着赎回风险。可以赎回是开放式基金的一大特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的原因使得基金的流动性不强,支付不足就导致被迫变现,大量的变现就导致了股价的下跌,于是大额赎回,结果只会使商业银行面临大面积的赎回和清算的压力。再次也是由于

6、开放式基金的赎回特征,使商业银行随时要准备现金或具有高度流动性的非现金资产,而这些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会给银行造成收益风险。 2、营销问题。商业银行在代销开放式基金时,通常都是在基金的销售期间在门外挂一个横幅,或者出一个宣传单,甚至在有的银行连募集说明书都没有,当有客户提出较深的问题的时候,便回答不上来或无法很有针对性的根据投资者的实际情况推销基金。这样就打击了客户对开放式基金的投资兴趣与投资信心。也影响开放式基金的发展与销售。 3、基金市场不规范。这一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治理结构不健全,常存在着恶意圈钱、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财务造假、利益输送、欺诈客户、恶性

7、竞争等问题。这样就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因为一旦出现大额赎回现象,就容易导致代销机构亏本。 由于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时间短,商业银行在代销中经验不足,加上开放式基金本身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样在代销的过程中就会有种种问题出现,但是商业银行应有应对策略,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的思考 (一) 对开放式基金的销售方面的思考 1、对于营销存在问题的思考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对于商业银行在基金销售中的作用不清楚。商业银行只是接受基金管理人的委托,办理认购、申购、赎回等业务,同时进行基金结算并代表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签定信托契约,保管基金资产并监督基金经理人对基金资产的运

8、作。由于商业银行不能从事基金管理工作,对于客户投资于基金所产生的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在销售开放式基金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许多售后问题的发生。 2、对于商业银行选择投资者的思考 在中国的投资基金市场上存在着四种人,一种是对开放式基金完全不了解,对商业银行在代销开放式基金中所起的作用和肩负的职能完全不了解;第二种是对开放式基金不完全了解,这类人是经常关注金融市场的;第三种是对开放式基金比较了解,他们对开放式基金的概念与运作都很了解,但是缺乏必要的资料和数据;第四种是对开放式基金非常了解,属于投资开放式基金领域中的专家。因此,在销售时,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的客户来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对于不同的基金采

9、取不同的营销方式,以提高基金的销售额。 (二)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1、商业银行收益的提高。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借用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客户资金。那么,商业银行就可以获得一是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所收取的费用。二是发行费、申购费、赎回费、开户费等各项费用收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银行的收益。 2、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在银行的众多储户中,如果有储户将存款转为购买开放式基金,就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为要建立登记过户系统、开发软件、配置硬件、配备人员等,也为商业银行的运作提高系统使用率。如果基金发展的快,交易规模大,也可以在现有的系统中增加其他的交易品种。 (三) 对商业银行设立

10、基金管理公司的思考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使银行自身风险降低,实现多样化的经营,也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到位的理财服务,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也是必然之举。然而,从目前的我国的基金市场来看,缺乏大量的基金管理人才,尤其是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相比,明显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此,商业银行在设立基金公司时也应持谨慎的态度。 四、给我国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的对策建议 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商业银行在代销中存在的问题:1、加强信息披露。应做到每日公布准确的基金资产净值信息。把基金销售的信息准确传达给投资者并将新的金融产品与传统产品用标志牌分离开。2、商业银行应加强与证券业的合作。这样不仅加

11、大了进入资本市场的力度,而且能提高人员素质、网络功能,而且也能为其他业务铺垫基础。3、完善登记结算体系。这样能够确保整个基金市场的安全、稳定发展,能够规范市场运营并控制风险,也能够减少风险,提高效率,并有利于降低成本。4、不断的创新。包括加大科技力度,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增强软、硬件设备。加强银行体系内的考核,做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以适应基金产品的不断发展。5、增加谨慎态度。选择信誉良好的基金公司,为其代销基金,这样对商业银行来说,能够降低风险,增加竞争力。6、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应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基金的销售和咨询,对自己代销的开放式基金有详细的了解,对基金的每日的行情和走

12、势都有系统的掌握,这样,投资者在咨询时有全面的了解,也使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竞争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开放式基金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商业银行应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弥补不足,为开放式基金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健康、更完善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树军.开放式基金与商业银行营销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 姬亚岚,郑明海,曾鹏.美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发展研究,2003(7). 3 缪喜玲.论开放式基金与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拓展J.金融市场,2002(3). 4 杨荣.开放式基金销售现状分析J.企业经济,2003(2). 5 刘业伟.商业银行基金销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金融论坛,2005(5).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1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