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备课参考湘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998242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备课参考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备课参考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备课参考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备课参考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备课参考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备课参考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备课参考湘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一、单元说明(一)单元设计理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科学时刻影响着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步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人类只有掌握好科技、运用好科技,才能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科技早已深深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科技正在不断加速行进,不知会把我们带向何方。微软有句名言:微软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个世界也是这样。在联合国和美国第37届国际创造性解决问题讨论会上,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即,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差距,实质上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落后国家要想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

2、差距。就要从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缩小开发人的创造力的差距。这是一个有远见而深刻的认识。无怪乎,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访问中国科技大学时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如今,“为培养创造力而教”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倾向。现在,我国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科技和教育,是大家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内容。说熟悉,是因为它与大家密切相关。说它陌生,是因为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似乎离大家又有很大一段距离。怎样有机地把国家的基本国策与学生的生活实

3、际结合起来,并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是编者在编写时颇费心思的事情,也是编写本单元所追求的效果。在编写时,尽量从生活中出发,最后又回归到生活中来。如在前言中,提到科技时,是从白炽灯、水蒸汽、与亲人之间的电话问候这些平常得不能在平常的事情写起,而非一开始就提到“科技”,在心理上给学生造成一种居高临下、遥不可及的感觉。从身边非常熟悉的东西展开视角,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生活处处皆学问,现代生活处处有科技。在第三节,最后又回归到:面对我国在科技和教育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又处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该怎样做呢?教材从两个方面作了阐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

4、利和坚持学习不止。 另外,在编写时,编者特别注意的是:尽量减少说教的成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讨论中得到提升。现在的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拓展、阅读量的增加以及他们的所见所闻,对于科技知识,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会超过教师,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就应该牢牢记住:我们更多地起到的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者。1、具体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

5、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实现跨跃式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 教育方面的差距,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科技教育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力,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是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具体内容来看,要让学生在了解我国教育、科技成就的基础上,看到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的一面,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

6、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认识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体会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在具体把握上,要注意三点。一是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二是经过感受、体验,认识到创新特别是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兴

7、衰存亡。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三是要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二) 单元整体框架前言从身边的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入手,引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科技与教育,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已成为当今强国的必然选择。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本节讲述三个内容:1、科技发展的足迹;2、感受科技的魅力;3、直面成就与差距。在第一个内容 “科技发展的足迹” 中,从古代科技的萌芽开始,点出科技的

8、发展是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字的出现,为科技的发展准备必要的条件。这里教师可以用精美的图片来补充说明世界上的几大奇观,介绍几种文字的起源及演变等等。接下来主要讲述了三次科技革命,这也是本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从标志、特点、起始时间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学习。另外,教师在讲述完教材内容后,还可以进行拓展,如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开展一次以“科技革命的影响利大于弊”为主题的辩论赛,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对科技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理解。第二个内容“感受科技的魅力”,其实是第一个内容延续。进一步对第三次科技革命进行展开,把学生带入到神奇的科幻世界里。这一框内容没有太多理论知识,主

9、要是跟学生一起来体验、感受科技的神奇,所以教师在此可以把它当作一节活动课的形式来上,让学生就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资料的搜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第三个内容“直面成就与差距”,之所以命题为“直面”,意指对自己的现状应该有客观、清醒的认识,找出差距与不足,然后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本框从我国科技的几个发展时段来进行展开,“中国古代科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的发展21世纪科技的成就”,讲述了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本原则上在科技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接着指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里教师可以从技术、人才、创新思维等角度来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找出差距的根源和解决措施。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10、而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发展科技”。第二节“教育振兴民族”,在体系上与第一节类似。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型社会。而社会的发展,以教育为本。共分两个框题:1、“教育是一种力量”;2、“我国教育的现状”。第一框“教育是一种力量”,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饿命运,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也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阅读空间”的文章呼应主题,点出教育是一种力量,对人的影响。第一点内容:什么是教育?教育对个人的影响?第二点内容“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第三点内容:义务教育制度。在这里,教师在讲述各国的义务教育情况时,应以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为主,介绍我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在我国,各个地区的

11、义务教育状况又有区别,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进行补充说明。第四点内容:教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点出在知识经济爆炸的今天,应坚持时时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型的社会中成为学习型的人。第二框“我国教育的现状”:共分四点内容。第一个内容:教育的成就。这里教师可以从教育的普及率的增长、高校扩招、教育程度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讲解。第二个内容:我国教育的严峻形势。与发达国家的情况进行对比说明,人口素质的提高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影响,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第三点内容:我国教育在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不平衡。这里教师可以联系“希望工程”“春蕾行动”等进行讲述,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又可以增进学生对自己学习机会的珍惜程

12、度。最后,面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教育的应对措施。第三节“科教兴国的重托”:整节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面对“科教兴国”的重托,该怎样做?首先讲述了 “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本节内容共分两框:“培养创新精神”“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第一点内容“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科技发展、科技创新不竭的源泉。怎样培养创新精神?这里从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象力、实践出真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具体引导学生怎样来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或者讲怎样保持自己的创新意识,不至于在一味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中,慢慢丧失自己的想象力,慢慢地大家都陷入到一个模式的思维,那将又是国家、民族的一大悲哀。 第二

13、个内容“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塑造国民灵魂的事业,亦是社会弱势群体改变命运的希望所在。这里涉及到的其实是一个法律问题。共讲了四个内容“什么是受教育权”“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个人的权利,同时也是一个人应该履行的义务”“应积极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应珍惜受教育权”。 二、具体内容设计教材中的一些小栏目,都是对教材正文内容的有力补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来看有时在正文中没有提到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取了用资料卡的形式呈现,一方面它是必须要讲解的内容,但另一方面放在小栏目中,以弱化其理论色彩。1、教材48页的“说一说”,举了几个反映现今较为尖端的科技成果,用风趣的语言进行解说,目的是作为一个引

14、言,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进入学习。2、教材51页“信息平台”的“现代科技前沿领域”,这里主要选取了“空间科技”“基因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进行说明,对于其它一些没有涉及到的项目在“想一想”中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既补充进行了说明,又留给了教师、学生发挥的余地。3、教材54页的“说一说”,是对“信息平台”的补充,“杂交水稻”技术是给全人类都造成很大影响的创举,故在这里教师应拓展进行说明。4、教材54页的最后一自然段,是对目前各国在综合国力上的对比。这是对正文部分“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的进一步展开。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就综合国力的评价项目等进行展开。5、这一单元的三篇“

15、读读议议”,摘选了“钱学森的三次激动”、爱因斯坦的“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及“聆听科技革命声音”等三篇文章。前两篇之所以摘选钱学森和爱因斯坦的文章,一方面是增加本单元的理论色彩,科技和教育原本就是一个大话题,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九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增强理论深度。第三篇选择“聆听科技革命的声音”,文笔较优美,与学生联系紧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6、教材56页第一框的标题“教育是一种力量”,对于这个标题,编者们花了很长时间进行思考,删选,最后确定下来,因为它精练而有力地表达了这段内容的中心思想。7、教材58页的“议一议”: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非常巧妙的概

16、括了“科技、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把两节的内容进行了紧密的结合。教师在此应适当展开,很好地解说其内在联系。8、教材59也的“想一想”:从周宁爸爸的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这里之所以安排这个内容,是想引出“学习型社会”这一话题,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坚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思想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就此话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学习型的人”,不仅现在把学习当成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把学生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9、教材67页的“说一说”:你知道这些典故的由来及诗句的含义吗?涉及这个小栏目的目的是想告之学生:学习是需要有压力的,是需要下苦工夫的。学习的重要性,对个人的影响。呼应主题:应珍惜收教育的权利。10、教材69页的“信息平台”,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