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湖北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99341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湖北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22湖北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22湖北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22湖北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22湖北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湖北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湖北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XX省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坚持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科普服务理念,按照“保基本、补短板”的工作方针,以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为重点,通过实施“基层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行动计划”、“城镇社区科普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中小学校科普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等三个子项目,强化基层科普公共产品服务供给,注入提升基层科普能力新动能,着力解决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努力构建普惠共享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为实现“十三五”湖北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厚植基础。 二、申报条件 (一)基层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项目 基层科技馆免费开放项目以增强县(市

2、、区)科技馆科普展教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县(市、区)科技馆科普展教内容建设、科技馆科普队伍建设、科技馆基础设施建设等,努力将科技馆打造成科普工作主阵地,为湖北特色科技馆体系建设夯实基础。 基层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申报条件为: 1、科协系统所属的公益性科技馆(已纳入中国科协科技馆免费开放名单的不在此列); 2、原则上要求常设展厅面积达到800平方米以上,常设展品达到50件以上,全年开放日不少于250天。 3、已纳入2017年基层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开放的县(市、区)科技馆。 4、未纳入2017年基层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开放、但通过改造和功能建设后,达到免费开放条件的县(市、区)科技馆。

3、(二)城镇社区科普能力提升项目 围绕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实施城镇社区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对符合条件、科普工作成效显著的社区,由省科协命名为XX省科普示范社区。XX省科普示范社区须具备如下条件: 1、科普示范社区经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成立3年以上、已被命名为市(州)级科普示范社区的社区。 2、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社区重视科普工作,有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科普协会、科普员。明确分管领导,有相对固定专兼职人员,有一支20人以上、相对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科普工作有年度计划; 3、科普设施基本完善。加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数字化科普网络建设。有50平方米以上科普活动室(站),有10延米以上的科普橱窗(画

4、廊),并每季度更换科普宣传内容不少于1次,有科普图书专柜且科普图书的数量不少于1000册; 4、科普活动特色鲜明。围绕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广泛开展贴近居民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科普活动,每年开展活动不低于5次。每次活动有方案、有总结、有记载、有新闻报道。 5、社区科普成效显著。建立健全社区科普社会动员机制,社区科普入栋、进户,科普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显著增强,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无愚昧迷信、伪科学、反科学和邪教活动。 (三)中小学校科普能力提升行动项目 围绕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实施中小学校科普能力提升行动项目,对符合条件、科普工作成效显著的中小学校,由省科协命名为

5、XX省科普示范学校。XX省科普示范学校须具备如下条件: 1、我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中、小学校。 2、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列入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制定年度工作安排,并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纳入本校学年(学期)工作目标考核、奖励体系。 3、建有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相匹配的科技活动室(馆)、科技工作室、实验室和图书室、计算机室等,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 4、坚持开展以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教育,具有特色鲜明的科技教育项目。学校在科技教育内容和特色方面在全国、全省或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能够起到辐射、引领作用。 5、积极发挥科普示范作用,积极支持和帮助其他学校或社会组织

6、等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报批程序 (一)基层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 县(市、区)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采取年度审核制的动态管理,对年度审核、绩效考评中不符要求的,取消免费开放资格。各市州科协对本地区纳入2017年基层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县(市、区)科技馆,按照基层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条件组织检查,进行绩效评估,向省科协提交各免费开放(试点)县(市、区)科技馆绩效评估报告和纳入2018年免费开放(试点)县(市、区)科技馆建议名单。省科协根据评估报告,在抽查和核实的基础上,提出2018年基层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县(市、区)科技馆建议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报省科协党

7、组审定。 对新申报免费开放的县(市、区)科技馆,则按程序申报、审批,对符合免费开放试点条件的县(市、区)科技馆,经公示无异议后报省科协党组审定。 (二)城镇社区科普能力提升项目 2018年,省科协将扶持建设一批科普示范社区。每个市州可按照条件申报5个城镇社区,直管市和XX县区可分别申报1个城镇社区。 省科协普及部根据申报条件,对各市州推荐上报的科普示范社区进行复核、评估、审查,提出拟命名的科普示范社区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报省科协党组审定。 (三)中小学校科普能力提升项目 2018年,省科协将扶持建设一批科普示范学校。具体由省科协普及部会同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组织实施。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结合科普示范学

8、校创建实际,提出具体办法并报省科协普及部核准后实施。省科协普及部对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按照程序(含公示)产生的拟命名的科普示范学校进行复核、评估无异议后,报省科协党组审定。 第二篇:“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附件1“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充分调动全社会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激发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科协、财政部决定联合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由“科普惠农兴村

9、计划”和“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两个子计划构成。为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目标任务和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计划”的实施,把科技要素引入农村和城镇社区,不断促进基层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1.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1)在总结多年来基层科普工作,特别是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抓重点、抓亮点、抓示范,在全国每年评比、筛选、表彰一批科普工

10、作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群众认可、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2)在推荐、评比过程中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广泛宣传,以点带面、榜样示范,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意识,把学习科技知识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意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引导广大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建立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开拓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农村特点、满足农民科技需求的科普工作新体系。 2.社区科普益民

11、计划 (1)在广泛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每年评选、奖励一批科普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显著、居民认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全国科普示范社区。 (2)发挥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社区科普工作开展,带动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区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加快社区科普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科普工作能力,探索建立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社区聚集的长效机制。 (3)以科普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着力提升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加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社区居民,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教育和引领居民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习俗,在社区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文

12、化氛围,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三)实施原则 1.面向社会,统一标准。评选范围面向社会各界,符合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统一评审标准。 2.立足科普,注重公益。评选对象立足于科普工作一线,注重社会公益,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3.差额评选,择优支持。各省推荐名额与最终确定获奖名单实行差额评选制,从各省推荐名单中择优支持。 4.奖补结合,追踪问效。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和奖补结合方式对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科普活动进行补助和奖励,为他们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及其结果实行监督考核和追踪问效。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改善科

13、普条件、完善科普功能和开展科普活动等支出。 二、推荐范围和条件 (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1.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推荐范围。经社团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在农村科普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县级以下(含县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推荐条件: (1)组织机构健全、产权明晰、遵纪守法、管理规范。(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各部门农村科普工作奖励。(3)会员农户在100户以上,拥有一项或多项适用技术,在科学普及、技术推广、协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4)成立3年以上,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会员年均纯收入高于本县农民年均纯收入20%以上。 (5)致力于农村科普事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14、、倡导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2.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荐范围。建立在农村、直接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以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服务等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场所。 推荐条件: (1)有明确的科普工作规划和任务目标。(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奖励。(3)具有开展科普活动的固定场所和科普设备,定期更新科普内容。 (4)常年开展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讲座、展览、培训、咨询等

15、科普活动。每年开展活动的时间100天以上、受益群众1000人次以上,或推广的实用技术形成产业化优势,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3.农村科普带头人 推荐范围。长期在农村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科普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科普志愿者。 推荐条件: (1)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宣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模范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2)获得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奖励。(3)具有奉献精神,热心农村科普事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 (4)在农村开展科普工作连续3年以上。在组织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带领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