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99003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述1.1工程项目的背景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省辖市,是长江下游重要的综合运输枢纽,安徽中南部的中心城市和全省的副中心城市、先进的加工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城市连绵带的支点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已具有较高开放度和较强综合经济实力,是享受国家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的国家沿江开放城市。近几年又先后被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家技术创新区域试点城市和发展新型试点城市。2001年2月,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及竞争力,市政府现场办公会确定在弋江区(原马塘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区内规划有光电子工

2、业园、综合加工园及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高新区是弋江区财政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自2001年建区到2003年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5亿元,完成了区内总长9.5公里的路网建设、配套管网建设和绿化等;完成总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区建设;完成星火工业园40套厂房建设;整治水系 6.1公里,建成箱涵9座。高新区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招商引资,到2005年底,已有106家工业企业进驻高新区,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通过5年的建设,2006年2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皖政秘200622号),目前,省级产业集聚效益明显,光电子、新材料、汽车及零

3、部件、纺织服装等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生活服务区等配套设施也已初步完善。截至2006年底,区内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7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项。进驻高新区的企业已达13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8.3亿元。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9.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达6.7亿元。新马投资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6日,注册地址市利民东路南瑞新城金坤园会馆,法人代表王宇航,注册资本1亿元,该公司是由弋江区政府批准设立并由高新区管委会注资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经营范围:集中使用政府性建设资金、统筹调度各种政府性、建设性专项基金、同时通过借资融

4、资责任贷款资金担保等方式方法实施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基础建设,市城南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经营,具有房地产开发三级资质。它立足于弋江区城建开发和基础市政工程建设。它在推进弋江区旧城改造、高新区和市政重点工程建设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新马投资有限公司设立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管委会的要求和公司经营范围,对区内集体用地、部分国有用地征迁;按照园区规划,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年该公司共投入一亿元用于城南旧城改造,拆迁面积2万元多平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8000多万元。市高新区在建设中,始终坚持“科学定位,规划先行,合理用地,建设精品”的原则,改造和新建了区内两横两纵主干道和部分支干道,以及供电、供

5、水、供气、雨污水管、光纤宽带通信、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基本能够满足进区企事单位的生产生活需要。为了进一步发展新城区经济,改善区内投资环境,扩大市民的就业面,增进与老城区的联系,完善新城区的路网建设是必要的。为做好区内路网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特编此可行性研究报告。 1.2项目研究过程编制报告之前,通过深入调查,并紧密结合市总体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路网的交通状况进行了分析预测,据此确定整个工程的分期建设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技术论证,作出了工程投资估算和经济分析,提出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3编制依据及原则1.3.1编制依据(1)高新技术产业开

6、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函 (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授权委托书(3)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3(4)市总体规划(20052020)(5)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1.3.2编制原则(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要,比较切合实际地作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结合新城区地理特点,合理布局,即要有长远的战略思想,又要从实际出发,更快完善新城区路网。(3)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创造一个空间环境理想、有生机、生活品质优良、文化气氛浓郁,与自然相互融合的有机生长的新城区。充分体现现代化、园

7、林化、生态型优美城区的特点,注重绿化、景观、环境建设。(4)考虑城市发展状况,按照近远结合的原则,确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路网近期建设规模。1.4道路网规划及排水规划 1.4.1道路网规划(规划路网图见下页图)(1)规划原则规划的道路系统,以有利于基础设施布置和交通组织为目标。完善规划区道路系统和交通设施,统筹规划,分期建设,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与交通管理的结合。道路系统与绿地系统有机融合。(2)道路系统道路系统格局以方格网为主,同时因地制宜,富有变化。道路分为“主、次、支”三级,主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4060M;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3040M;支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1518M。(3)高新技

8、术产业开发区与市内交通关系通过南北向城市主干道:九华南路、滨江南路、花津南路,与弋江区已建成中心区、高教园区相联系;东西向主干道由峨山路、纬十路相联。(4)规划区内路网结构以城市主干道九华南路、滨江南路、峨山路为依托,结合功能分区,并考虑各级路网的合理密度,确定规划区内部的路网结构,保证本片区内部交通的便捷和通畅。道路等级划分主干道为九华南路、滨江南路、峨山路、花津南路、纬十路,宽度为4060m;次干道为纬九路、汽配路,中山南路、经三路、经四路,宽度为3040m;支路宽度为1530m。支路的开辟以有利于联系地块内各项用地和有利于开发为原则。1.4.2排水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于城市新区,排水

9、体制实行雨、污分流(1)雨水设计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为:Q=F.q.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F汇水面积;径流系数,取0.450.65;q暴雨强度(Lsha);采用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计算:q=3345(1+0.78Lgp) / (t+12)0.83式中P设计重现期,取12a;t集水时间(min),地面集水时间t1取15min;雨水排放分区高新区雨水排放以就近排入区内明渠为原则,由排水系统汇集后由鲁港排水泵站排江。雨水管道系统雨水经雨水支管汇集排入开发区雨水干管,再由雨水干管就近排入区内自然水体。雨水管道沿道路呈枝状布置,管道起点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不小于0.6米,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

10、取1.2米。雨水规划图(详见下图)(2)污水设计污水量预测各类地块污水量指标取用水量指标的8090%(不包括绿化和道路广场用地),各类用地污水量指标为:居住用地污水量指标100-150M3 / had;公建用地污水量指标40-120M3 / had;市政用地污水量指标 15-40 M3had;规划污水总量为6.08万M3d,具体各地块指标见规划图。污水处理排放系统根据市排水工程规划,开发区污水由区内污水管汇集后排入峨山路城市污水干管,再输送至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污水管道系统区内污水管道沿道路呈枝状布置,管道起点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不小于0.8米,车行道下不小于1.0米,城市道路下一般取1.

11、5米。污水在管道内以重力自流的方式输送至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规划图(详见下图) 1.5研究的范围及内容:1.5.1研究的范围:为更好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使项目早日得以批准,本研究主要从以下范围进行论述:(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交通量分析预测(3)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4)项目建设条件(5)工程实施方案(6)环境保护(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经济评价及综合评价(9)研究结论与建议1.5.2研究的内容:本次可研的内容主要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路网中的两条主干道,即花津南路、纬十路;两条次干道:纬九路改造工程、汽配路。另外还包括路灯绿化管线配套等工

12、程。纬九路改造工程和新建的花津南路、纬十路道路红线宽均为40m,花津南路段从纬九路至纬十路,长约849m,纬九路段从花津南路至九华南路,为道路改造项目,长约1268m,纬十路段从九华南路至滨江南路,长约3365m,汽配路段从经三路至经四路,长1554 m,道路红线宽度30m。1.6研究的主要结论 1.6.1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批准,滨江南路在本园区范围内已建设完成;九华南路(芜南路)已改造完成,峨山路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基本形成了区内道路、水电和地下管网骨架,园区绿化带雏形已经基本形成。开发区的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招商引资势态良好,进一步完善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1

13、.6.2高新区路网的建设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成后的新城区将是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完善新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1.6.3新城区路网建设符合市中心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新城区路网是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格局充分体现区域优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的,项目建设将改善市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品味。 1.6.4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水、电配套能力强,坚持滚动发展,逐步推进的方式有利于新城区整体发展,特别是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使区内地块大幅升值。1.6.5本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改善

14、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增强园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系,带动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社会就业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章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2.1项目建设是市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经济的需要1990年7月安徽省作出了“开发皖江、呼应浦东”,以为龙头和突破口的战略决策,2001年8月,省计委在芜召开专家评审会通过了安徽省以为中心的现代物流规划,由此可见,改善市投资环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它的意义在于区域经济乃至安徽省经济发展全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市中心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新城区路网是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格局充分体现区域优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的,项目建设将

15、改善市的城市面貌,为招商引资乃至发展经济构筑了良好的平台。2.2项目建设是新城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 “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改善环境为依托、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优质服务为保障,规划、融资、建设、引资同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坚持“项目立区、项目兴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区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招商引资,新城区必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应包含两方面:硬件环境及软件环境。其中软件环境是当地政府所制定的投资政策和服务态度等,在这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承诺:硬件环境是指当地的道路、广场、水系、医疗服务等基础设施。好的招商项目要落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为前提。目前,已建道路两侧地块开发已所剩无几,招商引资的良好势头迫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尽快开展新辟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工作,预留地块留住来区企业,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3项目建设是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的需要一个地块要卖上好价,没有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即使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十分优越,也很难被投资者乐意接受。新城区开发建设以前,大部分地块为闲置或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