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98968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新生儿常用症状的评估与护理本章关注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温管理.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体位护理.新生儿呼吸困难的判断指征4.饲养方式对新生儿便秘的影响.新生儿洗胃、灌肠等护理及注意事项第1节 体温异常一, 新生儿低体温低体温(hypotermi)是指核心(直肠)温度35。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丰富,故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以致调节功能不全。 当环境温度减少,保暖措施不够或热量摄入局限性和某些疾病影响时很易发生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不仅可以引起皮肤硬肿症还可致心、脑、肝、肾和肺等重要脏器损伤,甚至导致死亡,研究证明,低温是一种危险信号,这也许会导致增长

2、新生儿死亡率。当体温32时,病死率可达205%,体温低于30时,新生儿病死率高达61。 【病因及发病机制】.受寒冷的影响 新生儿体表面积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散热不小于产热,在环境温度降至中性温度如下时,机体产热增长,重要通过氧耗提高新陈代谢来代偿性产热而新生儿这种代偿不充足,当寒冷刺激强时,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导致低体温。 2.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环境温度减少时,擬人的热量过少 ,自身调节能力差而发生低体温 。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寒冷时重要依托棕色脂肪代谢产热,但其代偿能力有限,早产儿能量储存少,摄人局限性,体温调节能力差,寒冷时发生低体温。胎龄越小,体重越轻,低体

3、温发生率越高 。4,摄食局限性 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 如果摄食局限性,内生热局限性,在生后824小时内可耗尽。5,某些疾病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缺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疾病时,进食量减少, 热量摄人局限性,产热减少,在这种状况下,虽然是正常散热的状况下,也也许浮现低体温。 【临床体现】 新生儿低体温时,皮肤温度常因末梢血管的收缩而一方面下降,患儿全身凉,体温常低于35。新生儿的一般状况与低温的严重限度及潜在的疾病或并发症有关,患儿常嗜睡、拒乳、少哭、少动,部分患儿可见皮肤硬肿,始于四肢、大腿、臀部, 可遍及全身,严重者可有代谢性酸中毒,血液黏稠, 凝血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等

4、多系统脏器损伤:.呼吸系统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起初呼吸增快,待体温下降,由于呼吸中枢受克制,呼吸逐渐减慢。尸检发现低温儿常伴大片肺出血,其因素也许由于受寒冷刺激,肺部毛细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高,血管通透性增长,血液外渗导致肺出血。.心血管系统在对寒冷刺激有效反映范畴内约低至33,心率增快并增强交感神经反映,低于这个范畴可直接克制窦房结功能,心电图体现 R间期延长,QR波增宽,QT间期延长,S-T段抬高,T波有时可倒置。不不小于8时常浮现房室传导阻滞。低体温时血压进行性下降,是由于心搏量减少及周边血管扩张所致的 。3消化系统 低体温时胃肠蠕动削弱,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不良,由于反映削

5、弱,吞咽动作不协调,喂奶时易发生呕吐误吸,故在体温未恢复至正常此前,最佳勿经口饲养。4. 神经系统 体温低于35时反映迟钝,低于33时处在半昏迷状态,瞳孔开始扩大,低于30时对外反映消失,肢体僵硬,呼吸心跳变慢,低于6时接近死亡。. 血液系统 随着体温下降,血流缓慢,血液浓缩,血液黏滞度增长。当体温降至2时血容量减少%,血流更缓慢,易于凝聚,由此而引起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及血小板減少,浮现严重的微循环障碍, 甚至IC 。 低体温晚期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汇集率减低,血小板減少,血液呈低凝状态。6. 代谢系统 体温下降时一开始,棕色脂肪产热,随之血糖下降,后来则机体代谢率也减少,体温每减少1,代谢率減

6、少。此外低体温时葡萄糖代谢速度減慢,清除率下降,多数患儿血糖可不减少,甚至发生高血糖症。故在低体温时静脉滴注葡萄糖时宜控制浓度和速度,以免发生高血糖。7 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 本病2/3的患儿伴有酸碱平衡紊乱,以酸中毒(代谢性、呼吸性和混合性酸中毒)为主,危重硬肿及病死儿多存在明显酸血症. 可有高血钾、高血磷、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8.免疫功能 低体温使免疫功能减少,新生儿低体温4小时后大多合并感染和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和肺炎等。【诊断检査】1.病史 具体询问分娩时有无窒息史和宫内窘迫史,环境温度及保暖措施与否到位,以及疾病状况以协助辨别是寒冷刺激还是疾病因素导致的低体温。 2.实验室检查 血

7、象显示血细胞比容增长,血小板减少 。血气分析显示有代谢性酸中毒及低氧血症。明显的尿少或无尿,非尿素氮、肌酐增高提示急性肾衰竭。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及凝血活酶时问延长等。.辅助检查 x线胸片可提示肺出血状况的发生。心电图变化为 QRS时问延长、 T段延长、 T波低平。 用甲皱微循环显微镜观测可见肢体血流速度变慢,表白新生儿低体温有微循环障碍存在。【治疗原则】新生儿低体温的治疗重要是复温与原发疾病的解决同步进行,重要涉及复温、控制感染、供应热量、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功能紊乱、纠正器官功能障碍等。【患儿的护理及管理】1.体温测量 体温测量是诊断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措施,是护理的基石出工作,临床上为新生

8、儿疾病的避免及治疗提供了重要根据。常用测量部位有: () 月温:直肠温度最接近机体的中心温度,其成果能精确反映体温的实际变化,是临床测量体温的原则措施。 测量措施为:新生儿取屈膝仰卧位, 充足暴露臀部,用软膏洞滑后将肛表轻轻插人肛门2-3m,3分钟后取出记录读数。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的患儿不适宜测量直肠温度,沐浴患儿须等待30 分钟方可测量。 新生儿易躁动,哭吵容易导致肛表断裂,在测量时须有专人看护 。() 腋温:临床最常用于新生儿测量体温的措施。测量措施为:擦干测量侧腋下,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屈肘过胸,尽量紧贴皮肤(图8-1),同步须专人在旁看护以防体温表脱落,测量时间1分钟 。极度

9、消瘦的新生儿不宣采用此措施。 图8-1- 腋温的测量(3) 颌下温:新生儿产热重要依托棕色脂肪,其分布在大血管周边、月夜下和颈部等处。测量措施为: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颌下与颈部皮肤之间夹紧,1分钟后取出,测量时要有专门人员巡视体温计与否脱落。其长处为是测量部位暴露于体表,无论何时都以便测量,缺陷为新生儿头部不易固定,易导致体温表脱落,影响成果。4) 背部测量法:患儿去枕平卧 ,将体温计水银端或电子体温计经一侧(左右均可) ,由颈后轻轻插入脊柱与肩,胛骨之间斜方肌部位,插人深度cm,以患儿自身体重的重力作用,使其与背部皮肤和床褥紧贴,测得体温。 (5)腹股沟温度:将体温计水银

10、端放于腹股沟1/3与内1/交界处(即股动脉搏动处),体温计方向与腹股沟平行并紧贴皮肤,同步使该侧大腿内收,紧靠腹壁,如腹股沟处有尿、汗液时,应先擦干,分钟后取出 。腹股沟温度与腋温接近,避免测腋温需要解衣的繁琐,简便易行。 (6) 耳温:将被测新生儿的耳廓轻轻向后上方拉,外耳道暴露,将红外线耳式体温计的探头轻轻插入耳道并向下压,按下测量开美, 1 秒后取出,记录读数。其长处为简単便捷,迅速读数。缺陷为近距离接触患儿易导致交又感染,故在测量时要使用一次性保护胶套,且新生儿往往耳道较小不易测量。(7) 经皮、温监测:目前在暖箱、光疗箱、远红外辐射急救床等新型的仪器上,用热敏电阻为探头的电子体温计,

11、将热传感器电极轻贴在皮肤上记录皮肤温度(图-1-2),对新生儿干扰小,随时可以监护新生儿的体温,缺陷是探头不易固定,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常用新生儿复温法(1 )慢复温法:将患儿置于室温在2的室温中,并以预热的衣被包裏;合用于轻度低体温的患儿(3435),可在1224小时内使其体温恢复至正常(2)新生儿暖箱复温法:合用于中重度低体温的患儿,将患儿放入预热的暖箱中,温度设立需高于患儿皮肤温度,复温的速度一般为每小时提高暖箱温度1,若新生儿体重不不小于20g、胎龄不不小于28周或体温低于32,复温的速度应減慢(速度不超过oc/)。在复温过程中,需严密.监测体温变化。体表温度与月工门温度的差不应超过 。

12、 对低体温有合并症需急救的新生儿,可将其置于远红外线急救台上进行复温,复、温速度可每150分钟提高1 。 直至患儿的温度达到正常。具体措施参見第七章第4节。(3) 新生儿辐射台、空调复温法:对于病情不稳定或病情危重需要在辐射台进行急救治疗的早产儿,使用聚乙烯覆盖,既可減少散热,也可減少早产儿水分丢失。将低体温早产儿安顿在空调房间,将其室温控制在426之间,湿度控制在5565%。密切观测早产儿的体温变化,通过对患儿(早产儿) 反映进行适时观测来调节其箱温。箱温过较低时, 患儿会浮现唇周发结、四肢发凉和反映差等症状;箱温过高时,患儿会浮现面色红、呼吸増快和吵l1司不安等症状。 对暖箱进行规范管理和

13、消毒:高湿度的环境可減少患儿水分丢失、促使患儿增长体重、减少患儿浮现消化不良症状等,但也极易导致细菌的繁殖生长,影响早产儿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按规范对温箱进行消毒解决。 医护人员应通过低流量和间断方式的吸氧措施对早产儿进行治疗,每分钟氧流量为 0.51.0L,促使早产儿能量代谢,使其体温恢复正常。在患儿呼吸平稳且没有发结现象时,可停止吸氧等。二、新生儿发热正常新生儿的核心温度(肛温)为36.237.8 。新生儿肛温高于37.C定义为发热 。 常由于环境因素及感染导致 。【发热的分度】 新生儿发热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1)。 表-1-1 新生儿发热的类型发热的类型数値的范畴低热37.8

14、-38.0中档热38-3高热3.1 -41超高热4以上【病因及发病机制】 新生儿发热的机制尚不明确,重要是由产热和散热之问的复杂关系的紊乱导致的。新生儿期体温中種发育不成熟,无论产热和散热功能都不完善,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薄,调节能力差,体温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新生儿的体温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中極控制,体温中枢控制身体的正常温度水平,当体温下减少于正常水平时,体温中枢启动产热机制,如外周血管收缩和某些非寒战的产热作用。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时,则启动散热机制,重要为外周血管扩张和有限限度的出汗。 新生儿体温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对产热和散热的调节功能差,加以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易受周边环境温度影响。因此,许多因素都可以引起新生儿发热 。1.环境因素引起 当新生儿周边的环境温度过高如新生儿包裏过严过多、新生儿暖箱温度及光疗箱温度设立过高、相一射床温控探头脱落等均可引起新生儿体温迅速升高。.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生后3-4天正常母乳饲养的新生儿,体温忽然升髙至394,患儿多体现为烦躁不安、啼哭、面色潮红.、呼吸严重者 口唇干燥、尿量减少或无尿。发病因素为摄入水分 局限性。因新生儿出生后经呼吸、皮肤蒸发等非显性 失水以及排出大、小便等丢失大量水分而生后34天内母乳量较少,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导致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