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4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988057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4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4篇篇一: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张老师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张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

2、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三、合作交流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在课中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篇二: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11月17日有幸听了康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第一册连加连减巩固展示这一课

3、的教学感触颇深随着课改的进行“三究四学”高效课堂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低年级教学特别是一年级教学是死搬四个流程:导学、独学、对学、群学还是灵活运用我感到比较困惑听了康老师的这一课我顿时豁然开朗我觉得通过这么多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验很多的新课改的理念与做法已经深入人心已经内化为教师的一种能力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我们是一直在做并一直做着的生本教育是有基础的现谈谈自己的体会:1 、教师课前准备非常充分教学设计很新颖有创新设计了到超市买东西出示一些货物让学生计算应付多少钱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2 、教师注意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知识的迁移对于学生学习知识而言运用迁移的手段是学生学习新知识

4、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尽管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师也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对比新旧知识的异同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如:教师在学生列出连加的算式以后问:“如4+3+2=9这样的加法算式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1:“现在所学的加法算式是3个数的以前是两个数的”学生2:“以前是一个加号现在是两个加号”我们不由得感叹学生表达的多好啊这不正好说出了连加的意义就是把几个部分的数加起来就是连加连加由此而出就顺水顺风合情合理了3、创设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引导得当4 、在导入部分出的连加连减的题目有点多应适当地出示几道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说出它的计

5、算方法5 、老师好像对学生的能力没有信心放手不够始终牵着学生再走要记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篇三: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加减混合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连加连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动脑动口理解加连减混合

6、运算的方法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具体表现在: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课始老师出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两幅图先看第一幅图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发生什么事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学生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观察再把观察所得叙述理解图意:现在还有几只然后读题试算(解决问题)4+3=7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交流的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意义明白4+32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时要记住步是几减几老师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有趣

7、味又有美好的故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掌握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容易将步计算结果忘记计算结果的错误教学难点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再去计算第二步在探讨计算顺序时采用分层教学法有能力的学生自主探讨有困难的学生走上来与老师一起学习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配合课件突出运算顺序突破难点强调同连加一样在先运算的两个数下面划横线并把得数写下这样就不会忘记要细心计算三、板书简洁突出知识点的联系为了便于学生找到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的异同陈老师板书的设计简洁让学生一看板书就明白学习的内容及方法这对培养学生学生能

8、力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节课整体很不错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1、一年级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发现关键问题需要较长时间及适当的指引老师应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2、如在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时应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想的”“你为什么这样算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碰到过的连加连减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我们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现实背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

9、中处处用数学总之陈老师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整师生互动井然有序教学效果非常好篇四:小学数学连加连减的评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2页的内容连加连减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后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新课标指出:学

10、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基于以上几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教学要求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步骤:(一)、创设情境、激趣学习对于连加连减这部分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了两幅小鸡图从图上小鸡的走动方向学生能感悟到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但解题策略过于单一因此我改变了例题的呈现方式创设了去超市购物如何付款的生活情境一开始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玲玲去超市买了一袋旺仔QQ02元、一包旺仔小馒头3元、一瓶旺仔牛奶4元你知道她一共付了多少元钱学生有了前面加法含义的认知

11、基础马上回答出将三个数相加就可以得出学生可能会列出几个算式:2+3+4、2+4+3、3+2+4、3+4+2、4+2+3、4+3+2等教师板书式子并将这个式子与以前学的两个数相加做比较引出课题“连加”这时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求每人计算自己的算式并和同桌小朋友说说计算顺序学生汇报时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个数记住你是记的”为了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我在板书时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我这样改变教学素材的目的是使例题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又使学生得

12、到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并从这些普遍现象中抽取出了连加的计算方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也符合了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习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这一理念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将课本72页例题(小明喂鸡)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当例题图出示完后我就问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地上的小鸡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你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要求学生描述刚才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出连加的含义并列式解决、汇报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二)、延续情节学习连减爱听故事是每个儿

13、童的天性紧凑的故事情节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延续买东西的情节:玲玲的同学芳芳用了8元钱买了同样的一袋旺仔QQ02元、一包旺仔小馒头3元、还买了一盒方便面你知道一盒方便面多少元钱学生有过购物的经历再加上前面学习连加的经验可以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连减因此在这个环节上我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进行计算如果学生自己列式计算有困难可以允许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借助摆小棒来完成接着让学生同桌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再进行汇报学生可能会列出:823、832等如果有学生列出3+2=584=3这样的算式也加以肯定重点研究的是连减算式指名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配合板书突出运算顺序

14、突破难点重点强调同连加一样在先运算的两个数下面划横线并把得数写下这样就不会忘记能细心计算在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后我用课件动态展示课本中小鸡吃饱后离开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要求学生看图演示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进一步体验连减的含义并列式计算(三)、观察对比小结算法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教师便得引导学生在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为了便于学生找到连加连减的异同板书尽可能设计简洁突出知识点的联系一年级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发现关

15、键问题需要较长时间及适当的指引为此我先让学生比较黑板上这些算式和以前认识的加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再让学生读一读加深印象最后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连加、连减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应该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以下两点:1)连加连减都是先算前两个数的得数再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2)连加是把三部分和起来得到总数而连减是用总数来减在这个环节上我肯花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而教师也在其中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定位的角色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带领孩子们体会成为学习主人翁的乐趣(四)、寓练于乐巩固新知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1)先摆一摆再填数这道练习题是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