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复习课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986849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复习课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对青年 “看鱼”“画鱼” 等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 “鱼游到了纸上”和 “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并能体会、学习青年做事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品质。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青年“看鱼” “画鱼”等重点句的品读,体会、学习青年做事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品质。2.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初知文题之妙。1.揭

2、示课题,质疑。2.渗透关注课题的意识。二、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1.自读感知: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检查词语。(1)呆呆地静静地(2)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一丝不苟( 3)融为一体( 4)举止特别3.引导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渗透语文意识。三、品读体验,感悟人物品质。(一)“画鱼”画技高超鱼游到了纸上1.抓“游”字,体会惊赞。( 1)从女孩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体会惊奇和赞叹。( 2)学习表达,迁移运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2.体会认真、画技高超。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1)那位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他的纸上来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仿佛金鱼

3、在纸上游动。读这段话,找出青年画鱼时的动作: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渗透语文意识:联系上下文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默读,想一想,你能体会到什么?引导抓住青年画鱼的动作体会画鱼时的认真、画技高超。相机指导朗读。理解“静静”: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体会“静”即“一心一意”。(二)“看鱼”专注、坚持鱼游到了心里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2.交流:他老是一个呆呆地 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找出描写神态的词语:静静地( 2)指导理解“静静地”看是怎样的看:专心致志地看:青年在静静地看着什么?他的眼里只有谁?他的心里只有谁?这样的看就是怎样的看?坚持不懈地看这样静静地看,青年看了多长时间

4、?(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创设情境朗读。(三)渗透语文意识: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体会,就能感受到人物的品质。四、读写结合,迁移运用。1. 观察文中插图,注意关注人们的动作、神态,从中选择一个人物写一写。2.交流、点评。3.小结写法: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五.回扣主题,总结提升感悟。1.再识青年的“特别” ,理解“特别”的深义:青年的“特别”更在于什么?在于他做事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2.总结提升感悟:同学们,像青年那样,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就能创造属于你们的精彩。让语文意识滋养语文教学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27 课鱼游

5、到了纸上。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要想具备这种能力,学生必须有语文意识,即关注文章是如何运用语言的。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我把渗透语文意识作为本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一、眷顾课题,引导感知课题之妙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眼睛,她是文章的内核,文章的灵魂所在。在教学是我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在读文章前对题目进行目光和思维的驻留,提出疑问,感知文题之妙,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习作时确定文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注课题的语文学习意识。二、抓关键词,渗透语文方法意识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词语“举止特别”说说青年

6、有什么特别。并用完整的话连起来说,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画鱼、看鱼的部分,通过两个“静静地”和“工笔素描” 、“挥笔速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抓“关键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 ,体会、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 同时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然后进一步追问,这些词都是描写青年的什么,帮助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并运用到后面的写话练习中。三、突出重点,凸显语言运用意识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寻找、把我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切入点,加强对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本节课的设计中

7、,主要抓住语言的典型句式和空白点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第一,通过小姑娘的话“哟,鱼游到他的纸上啦” ,抓住“游”字,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 学习表达,迁移运用 。第二,在体会青年画技高超这一环节,通过想象鱼的各种动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三,在教学“齐赞青年”这一环节时,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空白点,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观察文中的这幅插图,注意关注人们的动作、神态,从中选择一个人物写一写, 主要把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点放在写话上。 通过想象写话 , 迁移运用课文写人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表达的语文意识。总之,这节课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让学生学会用语文的眼睛、语文

8、的耳朵和语文的心灵去学语文。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整个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感觉不够丰满,我认为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学生过于紧张,所以整堂课显得有些拘谨。在课前谈话中虽然尽量的想让学生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但是我发现还是有很多同学一直那么一本正经的坐着,不能够大胆发言。2、课一开始课件的播放出现了一点问题,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思维出现了断层,教师没能通过巧妙引导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热情。3、教师的评价太少,缺乏激励性。回想这一节课的教学,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很少进行评价。只是在交流词语环节和写话环节进行了几次简单的评价,尤其是在品读领悟环节缺少引导性的评价,造成学生的回答很单一,思维没能发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散开去。4、教师对教材、对教案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教师只是在走教案,而没有走进教案,所以就不能做到游刃有余,真正的走进课堂。教师只是在教案的框框里,没有自己的理解,没有生成性的东西,导致学生的理解也很肤浅,整堂就显得有些单薄,课堂就缺少了灵魂,只剩下了躯壳。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