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体会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98419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参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参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体会12月6日,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在花园学校召开。会上聆听了两位教师的公开课,对公开课进展评课活动,最后高教师高屋建瓴的对小学信息技术课进展了全面的解读。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一、内容的整体性。第一节是邢教师上的“用卡通拼图”。课上邢教师与孩子们“玩”在一起,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但在“任务闯关”的过程中却显得沉闷和零散,我考虑主要原因是没有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把知识点割裂的过于零碎。学生在体验拼图的过程中不断被打搅,所以效果不是热烈而是“怨声载道”。我觉得假如把任务一、二合二为一效果可能会不同。到了后期作品完成进展评价时,邢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完善,学

2、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二、小组的有效性。小组活动在如今的教学中出现频率非常高,两节课中都使用了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学习,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仅次还不够,应当发挥小组的最大作用。邢教师是组织了一场小组竞赛,通过小组得星多少来评选优秀小组。假如在小组竞争的根底上再突出一下小组内部成员间的互助合作、小组成员学习交流、以小组为单位的作品选拔展示的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收获更多的东西。三、反应的时机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在操作上的一些问题,并急于纠正。因此不断使用“播送”和语言来打断学生,而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在操作上,使得学生不断发出叹气声,也使得学生并没有听清楚教师说了些什么,降低了学生的体验。我认为,要做到反应时机适宜就必需要做到任务明晰,语言精炼,防止学生理解错误。四、学案的合理性。两位教师都用了学案,对学案的使用我存在一点疑义。学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是教学设计的另一种呈现,还是对学生帮助性的引导。学案中的任务一、二、三改为锦囊一、二、三是不是更好。对于学案的使用我也是在考虑和探索,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去完善。五、过程的完好性。我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完好的过程,包括“自学、应用、展示、评价、纠正”几个局部。整体上表达过程,局部里也应该表达,这样学生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