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kt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981787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新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kt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新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kt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新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kt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新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k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新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kt(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新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广东韶关乳源高级中学 高 伟(gaowei) (邮编:512700 联系电话:07515180313)【摘要】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语文新课程改革,就是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这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呢?这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深入思考。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要勇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式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关键词】 新课程 主体 创新意

2、识 创新能力【正文】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要勇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式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改变观念,唤醒创新意识变革是时代进步的动力。教育也要发展,全国性的课程改革早已拉开帷幕,它向传统教学言堂挥起了利刃。过去,我们总是习惯以教材为中心,崇尚教材知识点的拉网式的教学,现在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师们心里就觉得不够踏实,忧虑长此以往学生怎么考?其实,考试早已不是简单的知识识记

3、检测和语法分析了,更多的是检测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尽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体验”,有“体验”就有感悟,就有收获,就培养了能力。教师要改变观念,学生也要改变观念。现在的情况是一旦放开来,让学生成为主体,许多学生反而不适应:如此学习,我们还要教师干什么?这种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学生历来是只带耳朵进教室的,所以少了老师的妙语,他们就不习惯了。其实他们就是不懂得“学习就是自我的改变”,养成了等待接受的习惯。所以,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显得极为重要。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的“标准化”,广大教师还没有真正从传统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没有真正树立现代的、民主的、创新的

4、教学观。应试教育中,教师考虑的是如果学生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那考试该怎么办?为了考试有好成绩,常常给学生模式化教学,受其影响,学生的思维呆板僵化,学生逐渐失去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不改变这一观念,不唤醒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便是纸上谈兵。从我做起,教师要有创新精神。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实质上是重知识灌输,轻智力开发;重技能训练,轻培养创新。这种扼杀创造力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多少孩子的才智在日益流失。据说,一个成绩中等偏下的我国中小学生,到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那里不是全优就是跳级,但这决不是中国教育引以为豪的资本。不然,为何这些孩子成人后却资质平平,毫无建树,不然诺贝尔奖总与中国人擦肩而过?我们应

5、该意识到:教育是以启发才智、培养创新为第一重任的,而创新教育的第一要素,在于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可以说,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流人才。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敢于探索,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提倡师生的相互平等与尊重,从而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摒弃“大一统”,提倡“兼容并包”,从而营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氛围;摒弃传声筒式的“教书匠”,做敢于大胆质疑的教师,从而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勇于否定自己,实践中多学习,勤思考,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三、激发兴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兴趣的地

6、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创新思维的训练就必须使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而促使大脑活跃的诱因即是兴趣。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有了前提条件。有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凸现出来,因为语文教学不单是知识的认识与接受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自己生命意义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再创造生活的过程。所以,要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心态和心境出现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发展。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就要激发他们探求

7、新知的动机,引导他们谈看法、摆见解,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六让”:书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想,课堂让学生练。教师的作用应致力于“导”:引导、诱导、开导、疏导、指导、辅导。要真正落实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就要提倡独立思考,做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老师”。教师要做到“欢迎不懂就问,欢迎发表与教材及教学资料的不同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的不同见解;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只有破除迷信,敢于打破教师权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独立思考,打破束缚学生头脑的条条框框,学生才能彻底放开手脚,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才能逐步

8、形成。改革教法,突显创新能力的养成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从某个角度说,更是要求对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变革古老的教法,突显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1)改变方式。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探寻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我们应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9、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应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这样,学生始终会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比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可要求学生根据词中的描述想象周瑜的形象并以他为对象写一篇文章;或者在学完诗歌单元后,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份以诗歌知识为主的四开四版的报纸,然后交流或展出。(2)巧设疑问。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问得好,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创新思维活动。巧设疑问成为语文老师

10、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新颖性、发散性、深刻性是设计问题的基本原则。有新奇之感,力求形式新颖别致,富有新意,那么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具有发散性的问题比如“对这个问题,你还想到了那些情况?”、“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还有什么见解?”更能引发学生从问题的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去思考,从而提出多种假设方案,想象和设计自己的解答方法;太容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而较为深刻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强烈的探究欲望,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创新写作。学生厌学语文的一大原因便是难以应付作文,一到写作便叫苦连天。出现这种现象也是语文教师咎由自取。闭门造车怎能写

11、出新的内容?毫无体验何来感人的情感?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中最能派上用场的能力,语文教师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怎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如何才能有效?只有创新。首先要创新命题,命题要灵活。命题求新才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单一形式,把“范围命题”、“选择命题”、“自由命题”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有内容可写。 其次要创新方式,方式要有趣。枯坐教室,苦思冥想也难有佳作出现,有趣的形式才能使学生趣味盎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拓展视野,接触生活,贴近生活,开辟学生参与活动、接受和反馈多种信息的渠道,惟有不竭的活动之源,才有不枯的作

12、文之泉,写作才能言之有物。再次要创新评阅,评阅方式要多样。以往都是学生写老师改,打上分数,写几句公式化的批语发给学生,学生看一下分数就丢一边了,根本起不到再思维再创造的作用。一个人有一种思想,两个人交流后就各有两种思想。写完一篇作文后,可在全班交流阅读并要求作出修改;每次可选择部分习作面批面改,让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产生碰撞、形成共识;选出部分佳作展出,甚至帮他们寄到报社杂志社争取发表,以激发兴趣。(4)创设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我们还可以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除了课外阅读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外写作,向校刊、报社、杂志社投稿,还可以办班报,还可指导课题研究,进行研究性学习。丰富有趣的活动是教育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总之,面对新课程的挑战,语文教师要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以提高自身创新素质为切入点、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为主导、以变革教法突显创新能力的养成为核心,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