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城市理论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981782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园城市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田园城市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田园城市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园城市理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田园城市理论一、“田园城市”基本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形态,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实质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189年8,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又名: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希望通过建设新型城市解决城乡问题。“田园城市”理论对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被规划界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二、“田园城市”理论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间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间题,提出一系

2、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万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防止摊大饼的城市布局,完善乡村功能和服务,减少城乡差距,使农村居民安居乡村。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2、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结合的田园城市。城市的增长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

3、,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一社会城市。遍布全国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各城镇的居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他认为,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3、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霍华德认为,城市、农村以及“城市一农村”的三种生活形态犹如三块磁铁,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发展。这一兼具城市乡村优点、推崇城乡一体发展的理想形态,生动诠释了城乡统筹、区域平衡、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理念,向世人展示出“自然之美

4、、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动人画卷。这一理念提出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带给人们长远启迪,历经百年、弥久不衰。时至今日,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已再版多次,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成为城市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田园城市”既是世界城市规划者坚持不懈的终极追求,更成为许多人向往的理想家园。三、“田园城市”理论主要设想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的规划和设想是:总占地约600英0亩,城市居中占地100英0亩,圆心是中央公园,环公园是政府、图书馆、医院等公共设施,之外是环状公园,外圈是商业区,再外圈是住宅区,住宅区外环有林荫大道、学校和儿童游乐设施等,之外又是花园住宅区,这些界定的区域仪同心圆状层层相扣,构成了基

5、本的田园城市,四周的农业用地占500英0亩是保留绿带,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疗养院等,永不得改作他用,六条干道交通体系从中央公园的圆心均匀地呈放射状向外扩散;田园城市居住人口总数约320,0其0中300人住在城市,200人0散居在乡间。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如城市人口超过了规定数量,则应建设另一个新城市。中心城市的规模、面积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人0。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称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城市之间由铁路、公路等快速交通系统连接。“田园城市”不是形成城市系统点中一个个互相无关的独立城市雏形,而是建立城市发展的完整机制,把城市与农村的优点融合在一起,

6、构成统一的整体。田园城市主要解读:“田园城市”作为规划界倍加推崇的权威理论,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同。许多学者从我国传统文化、现实基础和实践探索出发,看到了此理论应用在解构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发展模式方面的意义,并据此作出许多新的解读和探讨,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理论,为各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第一、“田园城市”理念与统筹城乡发展不谋而合。“田园城市”理念体现了自然之美-水清洁、无烟尘、空气清新、田野与城市相融;社会公正-无贫民窟、社会机遇平等、充分就业;城乡一体-城市繁荣和乡村发展互动取代城乡分离。这是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既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

7、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必然过程,也是打破城乡相互分割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组合的现实要求,将有力推动生产力在城乡之间合理分布,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使城乡融合为一体,达到城乡空间有序平衡、经济社会一体发展的格局。因此,“田园城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理想城乡形态,有巨大潜力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功能区规划的现实样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第二、新型“田园城市”形态值得实践探索。大部分学者认为,“田园城市”理念对于当今城市的规划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虽然一部分学者也指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只是一种偏重于城市与乡村形态结合的规划方案,需要城乡一元体制的

8、大环境,我们尚缺乏充分的经济和社会基础,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今天,倡导建设新型“田园城市”,是具有全球视野的科学发展趋势,体现了城乡一体化、新型城市化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具有立足长远的新的时代内涵。因此,在充分吸收借鉴和丰富发展田园城市理论的同时,立足国情与现实,加大理论探索和科学试验力度,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等制度障碍,探索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实践操作意义的新型“田园城市”形态,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围绕新型“田园城市”的若干个多元化、多要素、多层饮的有机系统,着眼于合理解决人口规模、土地经营管理、产业结构、社会体制、生态环境等具体问题,进行科学的社会改革和制度创新,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城市和农村同发展共繁荣。第三、“田园域市”是人类向往追求的理想生活模式。回归田园,是人们永远的追求。“田园城市”这一简洁概念的艺术美、画面感和形象化,在传递给人们最质朴感动、最原始温暖的同时,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淀,唤醒了人们最广泛的认同。新型“田园城市”形态,为我们畅想了一幅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的美好蓝图,更为我们绘出一座汇聚世界目光、现代化的田园城市欣欣向荣、协调发展,工作生活于此的人们既可享受国际化、高品质的现代都市文明,又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诗意的人间大同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