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981470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一、习作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能够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审写作内容。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写人,还是写事;或是写景。第二,审内容的限制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习作限制。1、弄清时间限制有的作文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记暑假中的一件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暑假,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暑假”里发生的事。2、弄清地点限制有的作文规定了地点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地点的限制。如记校园里的趣事,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

2、这个地方,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3、弄清数量限制有些作文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写一件你想写的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记叙一件完整的事,这样的话就不能写两、三件事了。 4、弄清人称的限制有些作文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写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这个题目就限制了作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的事。文具的争吵这个题目,主角就要换成文具了。二、做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三读短文,第一遍弄清字、词的读音、大意;第二遍读懂大致内容;第三遍带着问题后实行重点读。2、完成练习要注意:有的题目能够从文字中原词原句抄下来,有的需要实行归纳、分析、总结。3、答问

3、题要完整。三、背诵学习名言:1、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列宁)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4、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宋庆龄)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孔子的名言: 温故而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的知识,再常常地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相关祖国风光的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4、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写景的古诗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水南水

5、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满载而归 如愿以偿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五湖四海 举世闻名 高楼大厦 应有尽有四字词:绚丽多彩一本正经引人注目四、课内阅读.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

6、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爬天都峰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从“终于”一词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灰雀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

7、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到沙发上看报纸,然后摆弄了很久。说明那个孩子熟练的照相技术和做事认

8、真、有主见。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李四光:中国地质学家。对我国东部油田的发现,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不能失信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宋庆龄:我国杰出的女政治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活动家。第九课的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

9、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的京城,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人。知有儿童挑促强,夜深篱落一灯明。(挑:捉) 解释: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单独倍:加倍)解释:“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风筝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

10、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花钟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蜜蜂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玩出了名堂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

11、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找骆驼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

12、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孔子认为“学无止境。盘古开天地传说很久以前,天和地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后来,有个叫盘古的巨人,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就是盘古开天地的传说。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赵州桥是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隐含的意思就是前面的内容讲了“坚固”,下面的内容即将要讲“美观”。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译文:长江浩浩荡荡地冲过天门山,江水在这里打着回旋,急

13、转而去。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一片小船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译文: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富饶的西沙群岛围绕“这里风景优美,特产丰富”这句话来写,作者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

14、鹿角。运用“总分”式介绍了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美丽的小兴安岭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香港,璀璨的明珠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结尾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与课文的开头相呼应。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固然”有本来、原本的意思。“善于”,就是很会观察、很会思考的意思。科利

15、亚的木匣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表现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的品格。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狮子和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微笑着面对生活”就是对生活中的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