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耦合测量系统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978363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棱镜耦合测量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棱镜耦合测量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棱镜耦合测量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棱镜耦合测量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棱镜耦合测量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棱镜耦合测量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棱镜耦合测量系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二十六 棱镜耦合测量系统的安装和M线的调试一、实验目的1. 掌握棱镜耦合理论2. 掌握和熟悉棱镜耦合测量系统的安装和调试3. 调试和观察到m线,区分导模和辐射模二、实验原理1三层平板波导中的导模一个均匀的三层平板波导如下图所示,它是由低折射率衬底和包层及高折射率波膜构成的, 若假设波膜,衬底和包层的折射率分别为ni , n2和n0,则ni n2 N n0。包层通常为空气, 即 “0=1X |冲包层112 衬底图1光波导当光线在波膜一包层的界面(上界面)及薄膜-衬底的界面(下界面)反复地发生全反射时, 光波就限制在上、下界面之间按照锯齿形的路线沿着与界面平行的方向(图中Z轴方向) 传播形成导

2、模。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锯齿形射线的传播,并说明,锯齿形射线与界面的夹 角01只能取有限个离散值,相应的导模模式只能是有限个。锯齿形光线实际上是在薄膜内互相叠加的两个均匀平面波,一个是斜向上传播的,另一个是 斜向下传播的,它们的波面的法线即如图所示的锯齿形光线。平面波的波数k=n1k0,其中 k0 = E 为自由空间中的常数,人为自由空间中的波长,波矢量沿Z方向的分量(写作6 ) 为:6 = k n sin 0( 1)而X方向的分量则分为K = k这里k = k n cos0(2)正负号分别相应于斜向上和斜向下传播的光波。所以光波从波膜下界面出发向上行进到波膜上界面,在上界面遭全反射后返回到下

3、界面,在 下界面又遭全反射后与原先从下界面出发的光波叠加在一起。要发生相互加强,这两个光波的相位差应该等于2兀的整数倍。这个维持导模的条件亦称为横向共振条件,也就是在横向 形成驻波的条件,对于厚度为d的薄膜,光波从下界面行进到上界面的相移是Kd。在薄膜 上界面的全反射相移是-2甲1。,从上界面横过薄膜返回到下界面的相移是Kd,在薄膜下界面 的全发射相移是-2甲12,因此,光波能在薄膜中传播的条件,亦即平板波导中能形成导模的 条件是:2 Kd - 2 甲-2 甲=2 m 兀1210式中m叫做模的阶数,取以零开始的有限个正整数,上式可改写为:Kd = mK+甲 +甲1210(3)称为平板波导的模方

4、程,亦称平板波导的模式本征值方程或平板波导的色散方程。该方程的 未知数是P或01,对于给定的m,就有确定的或0,相应的叫做m阶导模的传播常数,0叫做m阶导模的模角。l利用全反射相移的公式,可知:甲=tan-112J n2sin2 0 n2(TE 模)甲=tan-i12yjn 2sin2 0 - n2n cos0(TM 模)甲=tan-1105n cos0(TE 模)甲=tan-i10n 2sin2 0 n2n cos0(TM 模)中10的表示代入式(3),就得到两种偏振态的平板波导模式的本征值方程。对TE模式中r p)KKK = kn2 - 2 )2Kd = m + tan-1+ tan-1(

5、4)(5)* 1 n1cos02 /(6)p = ( 2 一 k 2 n 2)20 2对TM模,有Kd =濒+ tan-1q = (& 2 一k2n2)20 0+ tan-1在导波光学中,丁一波导的模折射率或有效折射率N = = n sin 00那么K = (k2n2 - p 2)2 = k。-N2)p = (p 2 -k2n2)2= k Cn2 -n2)2 q = (p 2 - In )= k 0(n :-n 2* 0 00 f 0(8)(9)(10)(11)(12)三、实验内容及步骤调节激光器的高度、俯仰和水平方位角,使激光束基本与导轨平行并通过转盘中心,入射 到棱镜斜面上。耦合光斑的稳定

6、调节。调整棱镜-波导系统在转盘上的位置。使得输入棱镜的直角底位于 转盘中心附近,激光束在棱镜底形成的光斑(称耦合光斑)接近直角棱镜的压力点处,慢慢 转动转盘,当角度适当时可以在屏上观察到m线。为了有效激励波导所有可能的模式,当转 盘在所有导模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时,应保持光斑不动,再不同角度上反复调节棱镜在转盘上 的位置,可得到稳定的耦合光斑。观察m线。缓慢转动转盘,m线的中心亮斑会从一条线转移到另一条线。注意光斑移动 的方向。根据耦合角的大小辨别基模和高次模,数出m线的条数。四、实验数据五、思考题1、棱镜耦合系统中辐射模和导模的能量是如何交换的?答;由于棱镜底部空气间隙层很薄,且在反射作用下空气-薄膜界面形成一相反的迅衰场。正 是用语这两个相反的迅衰场的作用,才入射光耦合进波导。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即介质波导 中的导模功率也能转化成为棱镜介质中的空间光束。2、为什么在显示屏上观测到的是一组亮线,而不是一根亮线,这些亮线表示了什么?答:由于在实际试验中波导绝不可能是理想的,总是存在光散射,于是这个模导的部分能量 被耦合成其他导模,这些导模将以不同的方向耦合出棱镜。每个模式都有他自己的,满足同 步条件的输出角,因此可以看到的是一组亮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