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97772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一、单项选择题1、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决定的。A “五大 ” B “六大 ”C “七大 ” D “八大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A实事求是 B 遵义会议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3、毛泽东思想是()走向成熟的。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4、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A武装斗争 B 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实事求是5、()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A1989 年 B 1990

2、年 C1991 年 D1992 年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结束了 “文化大革命 ” B . 时代主题的转换C.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经济全球化7、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B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C苏东剧变 D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8、1989 年,邓小平对江泽民等新的中央领导作出了()的“政治交代 ”。A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C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必须坚持改革开放9、以人为本就是以()为本。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 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C所有人的根本利益D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1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3、()。A实事求是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1、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于()。A实事求是 B 反对左倾教条主义C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D反对右倾投降主义12、 “邓小平理论 ”这一科学概念是在()正式提出的。A1982 年党的 “十二大 ” B 1987 年党的 “十三大 ”C1992 年党的 “十四大 ” D1997 年党的 “十五大 ”13、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就全党来讲,是在()A1929 年 12 月古田会议 B 1935 年遵义会议 C延安整风后 D1938年六届六中全

4、会后14、1938 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个命题。他着重强调()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必须与民族特点相结合B根据中国的特点去运用马克思主义C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就是要创造一些新东西D形成中国风貌的马克思主义15、在党的七大上,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两大科学命题加以阐释的党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 周恩来 C邓小平 D刘少奇1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根本标志是()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B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C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17、党的七大最重要的历史决定是(

5、)A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C认清了教条主义的危害,端正了思想路线D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指明了方向18、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A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的核心B 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C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特征D毛泽东思想的一般特征19、中共中央对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的首次表达是在()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C党的五大通过的党章D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 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几个基本方面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A实事求是 B 独立自主、自力

6、更生C理论联系实际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1、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伟大旗帜,是因为()A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部分领导集体的结晶D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2、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杰出的贡献是()A找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C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D积累了经济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2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是()A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B总结我国和借鉴其他社会

7、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C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D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24、邓小平理论是()A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B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C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D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指针25、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A党的四项基本原则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D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6、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D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27、邓小平紧紧

8、围绕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在()A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以后B 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28、 1997 年党的十五大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 世纪,正式提出()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邓小平理论 ”的科学概念C “伟大旗帜 ”的科学内涵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9、邓小平留给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 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0、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B党成

9、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C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D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31、党的十六大最重大的历史贡献是()A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B.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C提出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D确立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32、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继续回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归纳起来就是深化了()A对中国共产党党建规律的认识B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C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3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坚持党的群众路线B强调从思想上建党,保持党的先

10、进性C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34、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 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核心在于坚持()A党的先进性B 不断创新C 执政为民D 与时俱进35、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说到底这里的“本” 、“基” 、 “源”就是指()A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B 党的群众路线C发展先进生产力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36、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什么是小康,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生活D 实现什

11、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37、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A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B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38、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借鉴是()A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C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D 我国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39、在中共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A党的十六大 B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D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40、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首先是()A经济的全面发展B 社会的全面发展C 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D人的全面发展4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B强调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C经济的全面发展D坚持以人为本4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统筹兼顾B 统筹全面C 统筹发展D 统筹协调43、科学发展观强调作为一切发展基础的是()A经济发展B 政治发展C 文化发展D社会发展4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这里的 “本”是指( )A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B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C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根本利益D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