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二章 个体心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95772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第二章 个体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3第二章 个体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03第二章 个体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03第二章 个体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03第二章 个体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第二章 个体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第二章 个体心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总学时: 课程类别: 任课教师: 开课单位: 职 称: 授课专业: 授课班级:JINGC HIT IJNIVTRSrrY OF TECHNOLOGY授课教案(2014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医学心理学B131102632专业基础课程谢金凤医学院教授护理学13级护理学本科1、2班荆楚理工学院教务处制授课进度第丄周,第次课(丄学时)授课日期2015年 月 日授课题目 (教学章、节 或主题)第二章个体心理一第三节情绪情感过程(概念、区别、作用、分类、表现与情绪理论)教学目标1、熟悉情绪情感的概念及区别,了解情绪情感的作用;2、熟悉情绪情感的分类;3、了解情绪的生理变化和外部

2、表现;4、了解相关情绪理论的基本思想教学 重点(1)情绪的理论(2)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分类、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教学难点(1)情绪的生理机制(2)情绪的理论教学 方法请选择你授课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括号中画“”:讲授法(M,讨论法(,演示法(,案例法(,发现法(,探究法(, 谈话法(,实验法(,参观法(,考察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课)(,读书指导法(,听说法(,写生法(,视唱法(, 工序法(技能课)(,实习作业法(,其他教学 手段请选择你授课时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在括号中画“ V”:实物(,多媒体(V,投影(,影像(,CAI课件(,PPT (,标本 (,挂图(,模型(,其他讨

3、论、 思考 题、 作业1、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2、简述情绪归因理论.3、举例说明怎样控制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参考 文献护理心理学主编:周英、周秋郁。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9月第二版。护理心理学主编:杨艳杰。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第二章个体心理)第三节情绪与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涵义课堂互动(2分钟):提问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想不出自己的答案,可以用自我表露的 方式来引导大家想出自己的答案。大家自己想一想,自己都在什么样的时候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呢?估且先说说高兴和愤 怒这两种情绪吧。(一)定义(2分钟)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广义的情

4、绪包括情感。引导学生探讨说出:人有许多情绪的表现,如愉快和高兴;忧愁与悲伤;激动和愤怒; 恐惧与绝望;欣赏与爱慕;厌恶与憎恨等。所有这些喜、怒、哀、乐、爱、惧、恨,都是情 绪的不同表现形式。(二)本质(2分钟)导入:情绪和情感不反应事物的本质,而是反应客观事物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人对作 用于自己的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态度和评价,而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是客观事 物与人的情绪情感之间的中介因素。满足需要即产生正面情绪:如爱、尊敬、满意、愉快、欢乐等。不能满足需要即产生负面情绪:如恨、不满意、不愉快、痛苦、忧愁、恐惧、羞耻、 愤怒、悲哀等。(三)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15分钟)1. 引导学

5、生学会区别(1)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 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无论从种系或是个体发展 来看,情感体验都发生得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永远带有情境性,而情感有可能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 固性和长期性、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以上区别是相对的。(4)从强度和外部表现看,一般说来,情绪的强度相对较大,外部表现较明显;情感的 强度一般不如情绪强烈,外部表现也不如情绪强烈。但这种区只是相对的。2. 与学生一起寻找两者的联系导入: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

6、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一种 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既相互转化,又相互依存。(1)情绪情感相互统一(2)情感(本质内容)从根本上影响情绪的表现(3)情感总是在不断变动的情绪(表现形式)中得到表现(四)情绪的特征:主观性、两极性:(4分钟)情绪的维度,主要指情绪的性质、动力性、激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情绪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二、情绪、情感的机体表现(5分钟)1、内部生理变化:呼吸、血压2、外部表现:表情(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音和语调三、情绪、情感的分类(15分钟)(一)情绪的分类1、情绪的基本形式古代“七情是指:喜、怒、哀、乐、爱、恶、惧。现代

7、心理学依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将情绪分为四种形式:快乐、悲哀、愤 怒、恐惧。(1)快乐:(2)悲哀:(3)愤怒:(4)恐惧:2、情绪状态(1)心境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的心境并非由环境与生理条件机械决定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有很大的影响。(2)激情引起激情的原因很多,过度的掏和兴奋等等可能导致激情发生;从生理上看,激情是由于外界超强刺激,引起皮层下情绪中枢强烈兴奋的结果。分析:如何应对情绪的激情状态:激情爆发之时,人们用理智和意志来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激情爆发之中,控制某些粗鲁动作,用言语宽息,并采取合理释放、升华、转移等 方式都有控制和缓

8、和的作用。最可靠的控制激情办法是加强思想修养的意志力的锻炼。(3)应激状态应激状态时,内脏器官发生一系列特定的变化应激状态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长时间的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的情况下 会产生行为紊乱、胃溃疡等病症,甚至导致休克或死亡。(二)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四、情绪和情感的功能(5分钟)(一)适应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求得更好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条件。(改 变我的情绪不等于改变我)(二)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可以对有机体的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从而能更有力地 激发有机体的行动。(三)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表现在

9、: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 破坏的作用。(四)信号功能其信号功能体现在通过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表情还和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关,医生常把表 情作为诊断的指标之一。中医的望闻问切的望包括对表情的观察。五、情绪理论(20分钟)导入:情绪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19世纪以来,很多学者和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情绪理论学说:(一)情绪的早期理论1情绪的外周神经说詹姆士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他说“情感, 假如没有身体的属性,就不存在了”。评价:詹姆士和兰格片面地夸大了外周性变化对情绪的作用,而忽略了中枢对情

10、绪的 作用,在情绪理论的发展史中虽然居于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解决情绪的实质问题上有很 大的局限性。2. 坎农一巴德学说美国心理学家坎农针对詹姆士一兰格学说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他们认为情绪的中 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 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评价:坎农的丘脑学说强调了大脑皮层对丘脑抑制的解除是情绪产生的机制,但是他 却忽略了外周性变化的意义,以及大脑皮层对情绪发生的作用。(二)情绪的认知理论1阿诺德“评定一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她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

11、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2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情绪的归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 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 进行认知性的唤醒。3. 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拉扎勒斯是情绪认知理论的另一代表。他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 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六、情绪、情感的调节(15分钟)(一)情感的品质1、情感的倾向性2、情感的深刻性3、情感的稳定性4、情感的效能(二)情绪的调节1. 情绪调节及其意义良好的调节能促

12、进身心健康,不良的调节或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 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情绪调节有以下几个方面。(1)具体情绪的调节(2)唤醒水平的调节(3)情绪成分的调节2. 情绪调节的类型(1)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2)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3)原因调节和反应 调节(4)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3. 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1)生理调节(2)情绪体验调节(3)行为调节(4)认知调节(5)人际调节4. 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情绪调节可以发展为一种能力,这就是“情绪智力”不同个体的情绪智力是有差异的。小结:(5分钟)情绪情感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两者之间存在区别和联 系,情绪有适应、动机、组织及信号功能。人有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情绪存在心境、激情 和应激,还存在维度和两极性。情绪通过面部、身段及言语表现出来;而情感能产生道德感、 美感和理智感。同学们应该通过对情绪理论的理解,学会在护理实践中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为病人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