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695661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本试卷总分50分,考试时间5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共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对的的一项是( )A、端倪(n) 寥落(lio)赁屋(ln) 不可估计(in)B、砥砺() 踌躇() 攒射(cun) 殒身不恤(yn)C、憧憬(chn) 桀骜() 儆戒(jg) 毛骨悚然(s)、灰心(ni) 不惮(d) 蹂躏(r) 言简意赅(gi)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种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戮没 莫明其妙 呕歌 惆怅而归 B嗔目 动人肺俯 火钵 张灯结采C.迟顿 气势磅薄 彳亍 人事沧桑 .寥廓 星辉斑斓 广阔 夙兴夜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2、的一项 ( )()其中的_只有当事人才懂得,我们这些人哪能说三道四,胡说一通呢?(2).书中论述先锋派文艺观点的文字,条理_,反映了作者浮躁的心态.()(梁启超)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哦!”这样谦逊同步又这样_的话是很难听到的.(4)近几年,各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工商公司在工商联手_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A.委曲 紊乱 自负 开拓 B.委曲 凌乱 自负 开辟C委屈 凌乱 自满 开辟 D.委屈 紊乱 自满 开拓.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鲁迅先生对于四十多种青年被虐杀的事实,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B.她做起事来,总是顾此失彼,目无全牛,缺少通盘考

3、虑,因此免不了要出错.C.有一种人生犹如酒宴,一般是杯盘狼藉地开头,然后有一种热闹的过程,最后清冷地结束,谁来收拾残局?D她对自己的主题分析已经入木三分,有振聋发聩的感觉.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左右,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下,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次再版,长篇故事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D.今天来出席此此会议的有十多所学校的领导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对的的一项是: (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达,“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毕三项任

4、务,感受场馆,观测对手,摸清自身。”B魔戒这部电影我可没看,不懂得你看过没有?C.人言可畏吗?答: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人们常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D.上课铃已经响了,可教室里还空着五、六个座位。二、(6分,每题3分)鉴赏下列两首诗,完毕6题。题乌江亭 夏日绝句(杜牧) (李清照)胜负兵家事不期, 生当做人杰,包羞忍耻是男儿。 死亦为鬼雄。江东子弟多才俊, 至今思项羽,卷土重来未可知。 不肯过江东。7.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胜负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负之事,不能预料。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C.“卷土重来

5、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振旗鼓,是大有可为的。D.“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杜牧诗议论不落老式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认态度。B.杜牧诗议论不落老式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C.李清照充足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见解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毕912题。(12分,每题3分)“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觉得东道主,行李之

6、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9.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将焉取之 之:指代土地C又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何厌之有 厌:厌烦1.下面句子中加波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觉得东道主以:动词。觉得敢以烦执事 以:介词。用,拿。, 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代词。怎么。D将焉取之 焉:代词。哪里。11.“若舍郑觉得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对的的一项是( )A请客的主人 行装 B

7、宴请的客人 行装C宴请的客人 使者 D.招待过客的主人使者1烛之武劝告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事实上是很困难的事。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事实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存下郑国对秦是会有好处的。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她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局限性取。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毕116题。(2分,每题3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

8、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他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

9、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局限性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错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

10、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光阴似箭。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何身者,子房有焉。(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注:赤松子:传说

11、中的仙人。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A沛公善之 善:觉得好 B秦将果畔畔:通“叛”背叛.秦兵竟败 竟:最后 D.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食:吃饭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似的一组是A.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夫晋,何厌之有B.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 荆轲和而歌C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D其智可知也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对的的一项是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千金为韩报仇。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协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B作为一种谋士,张良料事如神,她从秦将是“屠

12、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也许发生的叛乱。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绩,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16.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结识,不对的的一项是 A.作者觉得张良(子房)虽然通晓事理,但却打算跟从神佩交游,这也未名太虚妄怪诞子。 B作者通过正反对比,告诉人们应如何看待功名富贵,这对今人仍然有借鉴意义。 .作者充足肯定张良(子房)功成身退、淡泊功名荣利的做法,并觉得张良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壑智之人。 作者觉得,为人臣者面对功名富贵要有对的的态度,否则就有也许招致“系狱”乃至杀身之祸。高一语文必修一试答题卷班级: 姓名: 得分: 题号1346781011121答案第II卷(共96分)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2分)答: (2)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令,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2分)答: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2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