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病危害检测的布点注意事项及举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956034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职业病危害检测的布点注意事项及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常见职业病危害检测的布点注意事项及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常见职业病危害检测的布点注意事项及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常见职业病危害检测的布点注意事项及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常见职业病危害检测的布点注意事项及举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职业病危害检测的布点注意事项及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职业病危害检测的布点注意事项及举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职业病危害检测的布点注意事项及举例布点要以调查为基础。为正确选择测量物质、测量点、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 等,必须在测量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及监测的 目的,结合职业卫生标准进行.1. 现场调查对现场布点的重要性分析1.1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对不确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通过预 采样和检测来确定。例 1 :我们在接受一项微电子二期工程验收评价项目检测任务时,评价单位 提供的检测项目中包含铝合金尘。然而通过与现场工作人员的交流,发现该工作 实际为在洁净车间采用铝合金离子喷涂,根本不存在铝合金尘.例 2: 同样是微电子工业评价项目,

2、用人单位提供的检测计划中光刻胶工序待 检测物质含有环已烷,但通过预采样、检测,显示未检出环己烷,而经气相色谱质谱 联用仪定性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含有乙苯,后与用人单位核对,证实一期所用 光刻用胶含有环己烷,而二期已换用新的工艺和光刻胶,其成份中含有乙苯而不 再含有环己烷。因此,检测单位在委托检测和评价检测中,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时,必要时 通过预检测,可通过现场直读仪器、现场预采样检测等方式,可有效地避免职业 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错、漏、差、缺。1.2 了解现场环境与工作条件工作场所的现场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很难掌握,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 度)受现场环境条件,如温度、风速等的影响极大。如存在火灾

3、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必须选用防爆型器材;高湿度工作场所决定了硅胶管在采样中更换的时间与频率;根据初步检测所得出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的范围,可以 确定工作人员及采样与检测设备的防护类别与等级,尤其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强度)高的作业场所,甚至会对现场检测与评价人员造成职业病与安全两方面 的双重危害。2.几种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调査与布点2.1噪声2。1。1噪声调查内容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规律等。预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方式、停留时间等。2.1。2噪

4、声定点检测布点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选择3个测点, 取平均值。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 10422。1高温调查内容了解每年或工期内最热月份工作环境变化幅度和规律。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作业和休息区域划分以及隔热设施、热源分布、作 业方式等一般情况,绘制简图.工作流程包括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等。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频度及持续时间等。2.2.2 高温现场布点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存在生产性热源,选择35 个测点,取平均值。工作场所被隔离为不同热环境或通风环境,每

5、个区域内设置 2 个测点,取平 均值。测点应包括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工作地点.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相对固定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 算时间加权WBGT指数。2.3 高频电场、工频电场2。3.1 调查内容了解高频设备的型号、数量、频率、防护设施、操作人员操作位、接触时间2.3.2 现场布点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人员进行测 量。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 高频电场接触人员的各操作位应分别进行测量.2.4 尘毒2。4。1 调查内容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 类、数量、纯度、杂

6、质及其理化性质等。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 设备的完好程度等。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 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 施及使用状况等.2.4.2 现场布点:采样点: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2.4。2。1 采样点选择原则(1)采样点应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采样点的选择应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的操作岗位,选择劳动者的呼吸带采样, 同时还应

7、避免待测物直接飞溅人收集器.(2)采样点应该具有代表性 所选采样点必须包括待测物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而 且还应在正常工作条件、生产条件和气象条件下 ,测定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待 测物的浓度,不能在意外事故、人为因素影响及防护设施暂时失败时采样。这样 才能反映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真实浓度,才能与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接触限值 相吻合。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 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 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

8、采样 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3)采样点选择应结合监测评价的目的 如我们要评价劳动者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实际状况时,采样点一定要选择 在劳动者的操作岗位、休息地点等经常操作和活动的场所.若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毒、有害因素分布较均匀时 ,可按实地情况均匀 布置采样点;若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范围大,不固定,且有毒、有害因素分布不均匀时, 我们要在劳动者操作的所有岗位布点,以便准确测定出劳动者 8 h 时间加权接触 浓度.采样点的选择还应结合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恰当选择布置。如我们在 评价工作场所的污染程度,

9、了解有毒、有害因素的影响范围时 ,一定要根据生产 工艺流程,在整个生产环节的各个部位设置采样点 .这些采样点不仅应包括工作 场所的集控室、走廊、休息场所,还应包含邻近的工作场所和办公室。而且采样 点的设置还应结合劳动者的操作状态恰当地选择最能反映劳动者接触有毒、有害 因素的地点和位置。在评价卫生防护设施和措施的效果时,采样点应根据防护设施的情形设置或 在工作场所内间隔3 m6 m均匀布置。如在防尘、防毒设施运行前后,在工作 场所均匀布点采样来评价其效果或者可在防尘、防毒设施的局部布点,在采取防 护措施的前后进行采样测定。有时还需要在毒物的排放口 (如除尘器的排气筒 外)、密闭装置的内外及可能逸

10、散有毒、有害物质的隙口附近设置采样点.2。 4。 2.2 不同采样方法的布点:(1)定点采样: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的 采样。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 应设置 1 个采样点.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 13 台设置1 个采样 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 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 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

11、采样点的数 目参照多台同类生产设备确定。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2)个体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将进气口尽量 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a。采样对象的选定: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 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 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b。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在采样对象范围内,

12、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 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 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 样对象。表2采样对象及馥重劳动着数采样对靈数3526103104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 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 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表3 采样对象艮数量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6579610147152682750950113。实例:某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 第一步,根据相关资料,如可研、

13、初设、预评价报告书等,了解主要工艺流程。 某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生产工艺流程根据工艺初步确定该系统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为粉尘和噪声。单元名称工段(设备)名称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输煤系统卸煤噪声、粉尘储煤噪声、粉尘输送噪声、粉尘中转噪声、粉尘陆碎噪声、粉尘分离噪声、粉尘第二步,现场调查目的:为现场布点提供依据。内容:煤场的大小、工艺区划、输送皮带布置情况,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 了解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工作内容,以确定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实际接触情况;落实初步识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存在,补充识别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地点及浓(强)度等。表5劳动宦员及主更工

14、作情况录名称工作地点劳动定员主宴工作Ft容输煤系统煤场门岗共4人,1人溉,8h/ 莊,四班三运转室内,控制远煤车辆进出地磅房(1个)交14人,T人泗,两旺制室内,进出煤三称重.取样房5个:共虬人,2人溉, lOh/E,曲旺制宰内.煤耕取样”转载车辽辆:7U人,2人/班, 伽倔,两旺制煤静转运(煤场-卸煤沟)输煤控別室(1共认2人溉,Sh/旺,四班三迂转室内,对所辖设备的运行狀况进斤监担控 制熾煤此过入量等-皮带输送条)42RA, 7 A M Eh/M-四班三运转角薪云煤制耕至综谗备的禅榆和现圻棧作丁 作.(每条皮苛约亢米长)根据现场调查发现,作业人员主要有两种工作方式,一是定点操作,一是现 场巡检,各班组接触职业病危害情况相同。另外,磨煤制粉由锅炉燃烧系统作业人员负责,因此本系统中不考虑.系统名 称,工作地点.接触的职山 因盍种L病危害 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杳及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