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机构__作_业_指_导_书(2017年)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91500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机构__作_业_指_导_书(2017年)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环境监测机构__作_业_指_导_书(2017年)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环境监测机构__作_业_指_导_书(2017年)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环境监测机构__作_业_指_导_书(2017年)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环境监测机构__作_业_指_导_书(2017年)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机构__作_业_指_导_书(2017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机构__作_业_指_导_书(2017年)(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指导书LC-WI02/2017页次:批准页日期:日期:日期:版本号:第二版编制:审核:批准: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专业word可编辑XXXXXXXXXXXX 有限责任公司作业指导书目录序 号文件编号文件内容编码1LC-WI02/2017-01水样保存技术2LC-WI02/2017-02监测细则编制规定3LC-WI02/2017-03指令性任务监测实施方案编制规定4LC-WI02/2017-04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方法说明5LC-WI02/2017-05编码编号规则说明6LC-WI02/2017-06原始记录管理规定7LC-WI02/2017-07数据控制管理规定8L

2、C-WI02/2017-08实验室工作管理规定9LC-WI02/2017-09实验室材料、易耗品管理制度10LC-WI02/2017-10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11LC-WI02/2017-11实验室环境条件管理规定12LC-WI02/2017-1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编制规定13LC-WI02/2017-13野外作业仪器设备管理规定14LC-WI02/2017-14化学试剂、标准溶液使用管理记录15LC-WI02/2017-15危险品管理规定16LC-WI02/2017-16实验室内务管理规定17LC-WI02/2017-17应急突发情况处理预案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文件编号:LC-WI02

3、/2017-01页码:共3页,第1页作业指导书版次:第二版主题:水样保存技术颁布日期:2017年4月10日水样保存技术测定项目容器材质保存方法及保存剂用量保存时间采样量(ml)备注洗涤方式pH值G.P12h250尽量现场测定I色度G.P12h250尽量现场测定I浊度G.P12h250尽量现场测定I气味G15 C冷藏6h500大量测疋可带离现场电导率P或BG12h250尽量现场测定I酸度G.P15 C暗处30d500I碱度G.P15 C暗处12h500I二氧化碳G.P水样充满容器,低于取样温度24h500最好现场测定溶解性固体(干残渣)G.P15 C冷藏24h100总固体(总残渣,干残渣)G.P

4、15 C冷藏24h100化学需氧量G加 H2SO4, pH 22d500I高锰酸盐指数G15 C避光保存2d500尽快分析I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瓶15 C避光保存12h250I溶解氧溶解氧瓶加硫酸锰,碱性碘化钾溶液,现场固定24h250尽量现场测定I总磷G.P力卩 H2SO4 或 HCI, pH 224h250IV总正磷酸盐G.P力卩 H2SO4 或 HCI, pH 224h250IV溶解磷酸盐G.PBG15 C冷藏1月250采样时现场过滤溶解性正磷酸盐G.PBG15 C冷藏1月250采样时现场过滤氨氮G.P加 H2SO4, pH 224h500现场固定,尽快分析I亚硝酸盐氮G.P15 C避光

5、保存24h500I硝酸盐氮G.P15 C冷藏24h250加 HCI, pH=1 27d总氮G.P加 H2SO4, pH=1 27d250I硫化物G.P水样充满容器。1L水样加NaOH 至 pH 为 9,加 5%抗坏血酸5ml, 3ml饱和EDTA,滴加饱和乙酸锌 至胶体产生,常温避光。24h250现场固定I总氰化物G.P加NaOH到pH边15 C冷藏12h500现场固定I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文件编号:LC-WI02/2017-01页码:共3页,第2页作业指导书版次:第二版主题:水样保存技术颁布日期:2017年4月10日水样保存技术测定项目容器材质保存方法及保存剂用量保存 时间采样量(ml)

6、备注洗涤方 式硫酸盐G.P15 C冷藏30d200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G.P15 C冷藏,力卩H2SO4pH=122d500不能用溶剂清洗IV氯化物G.P1月100余氯G.P避光5min500最好在米集后5min 内现场分析氟化物P(聚四氟乙 烯除外)1月200I总硬度G.P1L水样加浓HNO 310ml酸化14d250n钠P1L水样加浓HNO 310ml酸化14d250n镁G.P1L水样加浓HNO 310ml酸化14d250酸洗n钾G.P1L水样加浓HNO 310ml酸化14d250酸洗n钙G.P1L水样加浓HNO 310ml酸化14d250n铬G.P1L水样加浓HNO 310ml酸化1月10

7、0不得使用磨口以及内 壁已经磨毛的容器, 避免对铬的吸附酸洗锰G.P1L水样加浓HNO 310ml酸化14d250铁G.P1L水样加浓HNO 310ml酸化14d250镍G.P1L水样加浓HNO 310ml酸化14d250铜P1L水样加浓HNO 310ml酸化14d250锌P1L水样加浓HNO 310ml酸化14d250镉G.P1L水样加浓HNO 310ml酸化14d250如用溶出伏安法测 定,可改用1L水样中加浓HClO419ml铅G.PHNO3,1%;如水样为中性,1L 水样加浓HNO 310ml14d250如用溶出伏安法测 定,可改用1L水样中加浓HClO419ml锑G.PHCl, 0.

8、2% (氢化物法)14d250出汞G.PHCl, 1%;如水样为中性,1L水样加浓HCI10ml14d250出总铁p酸洗或BG酸洗用HNO3酸化,pH=121月100六价铬G.PNaOH,pH=8 914d250酸洗”硒G.P1L水样中加浓HCI 2ml酸化14d250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文件编号:LC-WI02/2017-01页码:共3页,第3页作业指导书版次:第二版主题:水样保存技术颁布日期:2017年4月10日水样保存技术测定项目容器材质保存方法及保存剂用量保存 时间采样量(ml)备注洗涤方 式砷G.P1L水样加浓HNO31Oml酸化 (DDTC 法,HCI 2ml)14d250使用

9、氢化物技术分 析砷用盐酸油类溶剂洗G用HCI酸化至pH W27d250n酚类G15 C避光。用磷酸调至pH 2,加入抗坏血酸0.010.02g出 去残余氯24h10001苯酚指数G添加硫酸铜,磷酸酸化至pH V 421d1000叶绿素G.P15 C冷藏24h1000棕色米样瓶P用乙醇过滤萃取后,-20 C冷冻1月P过滤后-80 C冷冻1月甲醛G加入0.20.5g/L硫代硫酸钠除去残余氯;15 C避光保存24h2501碳氢化合 物G溶剂萃取用HCI或酸化H2SO4酸化, pH=1 21月1000现场萃取不能用水 样冲洗采样容器, 不能水样充满容器细菌(细 菌总数、 总大肠菌 群、粪大 肠菌群)灭

10、菌容器G15 C冷藏尽快取氯化或溴化过的水样 时,所用的样品瓶消毒 之前,按每125ml加入0.1ml10 % (质量分 数)的硫代硫酸钠以消 除氯或溴对细菌的抑制 作用。对重金属含量高 于0.01的水样,应在容 器消毒之前,按125ml 容积加入0.3ml的15 %(质量分数)EDTA注:P为聚乙烯瓶(桶);G为硬质玻璃瓶,BG为硼硅酸盐玻璃瓶 d表示天,h表示小时,min表示分。 I、H、山、W 表示四种洗涤方法。如下:I: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对于采集微生物和生物的采样容器,须经160 C干热灭菌2h。经灭菌的微生物和生物采样容器必须在两周内使用,否则应重新灭菌。经1

11、21 C高压蒸汽灭菌15min的采样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于60 C将瓶内冷凝水烘干,两周内使用。细菌检测项目采样时不能用水样冲洗采样容 器,不能采混合水样,应单独采样2h后送实验室分析。n: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 HNO 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山: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 HNO 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去离子水洗一次。IV:铬酸洗液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文件编号:LC-WI02/2017-02页码:共1页,第1页作业指导书版次:第二版主题

12、:监测细则编制规定颁布日期:2017年4月10日1目的为保证监测方法标准实施的一致性,必要时应编制监测细则,确保监 测工作的顺利进行。2使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监测细则的编制和管理。 3职责3.1持证监测人员负责编制监测细则。3.2质控室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监测细则。3.3质控室负责对监测细则归档和有效管理。 4编制程序4.1监测细则的编制范围(1) 监测样品的前处理和制备。(2) 监测方法的必要细化和补充。4.2监测细则的内容(1) 编制目的(2) 适用范围:适用于某监测项目。(3) 监测技术依据:该技术依据应该是现行有效的标准。(4) 操作程序:包括所用的仪器设备、试剂;样品的制备、处理及测 定;监测方法的细化和补充;结果计算及表示;重复性、再现性;监测报 告;突发事件的处理规定等。4.3尾部应有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的签字。5监测细则的管理5.1监测细则应存放于实验室内,便于监测人员使用。5.2质控室统一对监测细则编目归档并监督监测细则的有效性。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