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91081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012年高考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给同学们的话:对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要格外小心。请大家对照教材知识,仔细阅读,认真研究。这对选择题和辨析题一定有帮助的。相信我们是最棒的!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注意: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2、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也是哲学。(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注意: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4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5世界观是关于

2、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7、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注意:不是,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注意: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9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1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注意: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1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注意:旧哲

3、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2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注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4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注意: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15、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注意: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有一个: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16、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辩证法的机械相加(总和)。(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吸取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

4、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注意: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注意: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2、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注意:应该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4、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注意:犯了唯心主义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犯了形而上学错误)5、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规律都是客观的)6、规律是永恒不

5、变的。(注意: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7、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注意: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8、人可以根据对已知规律的认识,创造新的规律。(注意:规律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消灭)9、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注意:人脑不等于大脑)10、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1、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注意:意识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12、意识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间接的)13、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注: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有了人脑未必有人的意识,还要有客观存在)14、实践是

6、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15、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16、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17、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缺乏正确意识指导从而导致失败的活动是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存在的)18、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9、正确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错误的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所有认识都是从实践中来)20、认识既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书本。(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1、认识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22、

7、认识是循环往复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但认识是无限发展的)2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是改造客观世界)24、哲学是人类智慧之源。(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5、有用的就是真理。(注意:真理是客观的,不能用有没有用来衡量)26、任何真理都是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意:是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7、真理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注意: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28、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终极真理。(注意:没有终极真理)30、真理和谬误往往与人的年龄有关。(注意: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1、认识的运动

8、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注意:认识运动时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32、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决定的。(注意:不是相互决定,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不能创造不能消灭,但可以改变)3、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注意: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4、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注: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联系。)5、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注意:不是的)6、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

9、的联系是主观的。(注意:联系都是客观的。)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注意:不一定)8、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注意:必须在一定条件下)9、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注意:不能完全等同)10、运动变化就是发展。(注意: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1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看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12、计算机算命是新事物。(注意:同上)1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注意:质变不一定是发展)14、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注意: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15、量

10、变必然引起质变。(注意:量变的达到一定程度)16、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17、质变比量变更重要(都重要)18、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19、有质变就有发展(发展要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有好有坏,不一定是发展)20、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事物要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才能构成矛盾)21、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任何事物都包括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一定就是优点和缺点)22、首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不一定)23、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优点和缺点

11、。(注意:不能将两点理解为优缺点)24、矛盾越少越好。(注意: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不能以多少来判断好坏)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整体以部分的关系。(注意: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6、矛盾额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注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27、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成功。(注意:次要矛盾也不可忽视)28、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注意: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9、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注意:矛盾也是有条件。)30、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注意: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31、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12、(注意:不是全盘否定一切)32、辩证否定就是全盘肯定一切,或全盘否定一切。(注意: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式既肯定又否定。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注意: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4、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注意:太绝对了)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注意:社会意识不能决定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注意:可以超前社会存在)3、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

13、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注意: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注意: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注意: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7、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注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8、杰出人物创造了历史。(注意: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9、价值观就是指对人生的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注意:价值观是

14、人对事物的看法)10、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注意: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生和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11、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两个标准。(注意:二者结合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12、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注意: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不能分开)13、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注意:起推动作用)14、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注意: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改造主观世界)15、体力劳动者创造物质财富,脑力劳动者创造精神财富。(任何劳动产品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16、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生活与哲学】结束【精品文档】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