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双十中学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材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910474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8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双十中学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厦门双十中学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厦门双十中学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厦门双十中学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厦门双十中学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双十中学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双十中学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材料(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厦门双十中学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材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 孟子曰:“桀、纣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注释】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与:同“为”,替的意思。 尔也:而已。 圹(kung):原野。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寡助之至

2、( ) 亲戚畔之( )所恶勿施尔也( )兽之走圹( )19. 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句子:翻译:20.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2分)21.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2分)22.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答:【答案】18.(4分)(1)至:极点(2)畔:同“叛”,背叛。(3)所恶:所厌恶的东西(事情)。(4)走:跑。(每词1分)19.(3分)句子:故

3、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句子1分,翻译2分)20.(2分)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第二句和第三句,每句1分,只写第一句不给分)21.(2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给1分)22.(4分)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每层意思2分,意思对即可)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

4、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足兵 兵( ) 民信之矣 信(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精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附参考答案)(2)】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精选得道多助,失道

5、寡助(附参考答案)(2)。(4分)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8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答:9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答:【答案】6兵器 疆界(答“限制”也算对) 军备(军队) 信任,信用7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9 甲 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

6、”)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 孟子曰:“桀、纣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注释】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与:同“为”,替的意思。 尔也:而已。 圹(kung):原野。1

7、8.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寡助之至( ) 亲戚畔之( )所恶勿施尔也( )兽之走圹( )19. 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句子:翻译:20.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2分)21.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2分)22.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答:【答案】18.(4分)(1)至:极点(2)畔:同“叛”,背叛。(3)所恶:所厌恶的东西(事

8、情)。(4)走:跑。(每词1分)19.(3分)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句子1分,翻译2分)20.(2分)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第二句和第三句,每句1分,只写第一句不给分)21.(2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给1分)22.(4分)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每层意思2分,意思对即可)出师表选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9、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1、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义。(1) 躬耕于南阳。(2)先帝不以臣卑鄙。(3)遂许先帝以驱驰。(4)深入不毛。(5)夙竭弩钝2、 翻译(1)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 这两段文字中作者回顾了哪几件往事?

10、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表明作者志趣(淡泊名利)的句子是什么?5、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这里的“大事”指什么?请用原文回答。6、 文中画线句“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中“是”指代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参考答案:1、(1)亲自 (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奔走效劳(4)长草(5)比喻才能平庸 2、(1)(他)拿当今的国家大事来询问我,因此我深为感动振奋。(重点词:咨询问,感激感动振奋)(2)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重点词:所以用来的)(3)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3、(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城托孤。抒发了作者对先帝感激之情和效忠刘氏父子的

11、决心。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公输(18分)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2、(4分) (1) 公输盘诎 (2) 吾知所以距子矣 (3)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4)于是见公输盘 2、翻译下列句子。(6分)(1)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译文:_(2)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_ _3、(2分)本段主要记述墨子与公输盘的假想的攻守战,哪些语句表明战斗之激烈?(1分)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1分)答:_4、(2分)文段中哪个词表明公输盘已技穷?(1分)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他的办法是什么?(1分)答:_5、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2分)答:_6、请说说墨子是个怎样的人?(2分)_1(4分)、(1)诎通“屈”理屈(2)用来的方法(3)入侵(4)召见2(6分)、(1)我也知

13、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也不说。(2)我不攻打宋国了。3、(1分)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1分)结果: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4、(1分)“诎”。 (1分) 办法是杀害墨子。5、(2分)写墨子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6、(2分)兼爱、非攻;无所畏惧、镇定自若、顽强斗争;有高超的劝说艺术,语言富有逻辑性,机智、尖锐;等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1)所以动心忍性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4)空乏其身 8、(6分)翻译句子:(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