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语言不是修辞的唯一作用21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909357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化语言不是修辞的唯一作用2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化语言不是修辞的唯一作用2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美化语言不是修辞的唯一作用2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美化语言不是修辞的唯一作用2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美化语言不是修辞的唯一作用2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化语言不是修辞的唯一作用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化语言不是修辞的唯一作用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化语言不是修辞的唯一作用兼论修辞的得体性原则汉语言文学系 04 级 本科三班 张雅洁 0402140325摘要:“美化语言”不是修辞的唯一作用,不同语体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修辞的运用 必须在符合其语体的特点和要求下,寻求最佳选择,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效果。而 坚持以“修辞立其诚”为基础,坚持以得体性的最高原则为统率,才能最大地发挥修辞的实 用价值,才能使修辞做到有规则可循。关键字:修辞作用 语体形式 修辞的“诚”与“得体性”原则上个世纪80 年代以前很长的时期里,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局限于“美化语言”这个狭小 的范围之中,局限于修辞格,局限于书面语,局限于文学作品,局限于三名(名人、名篇、

2、 名句),大大束缚了中国修辞学的繁荣和发展。许多修辞学家意识到这一问题,先后提出了 自己的认识和主张。王希杰先生对这一问题的特别关注在修辞学界是堪称第一的。他率先提 出了自己的主张:“把修辞和修辞学定义为美化语言,就必然缩小修辞和修辞学的范围”, “今天的修辞研究,应当打开大门,应当把对科学技术语体、公文事务语体的修辞现象的研 究放到一个应有的位置上去”,“修辞格只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之一,只能是汉语修辞学的一 部分内容。修辞学的研究应当是广阔的今天的汉语修辞的研究,应当进一步打破以修辞格为中心的做法,把修辞学从修辞格这一狭窄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在一个广阔的平面上研究 各种修辞现象”,“以往的修辞

3、研究,毛病之一就是一味以名人名篇的用例为标准,只分析名 人名篇的语言材料而且有时对名人名篇又缺乏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态度,只是一味的赞扬叫好”。他明确了修辞学决不能局限于美辞,应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因而, 在 80 年代后期,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也因此在整个80年代,修辞学走出了之前 的“瓶颈”状态,异常的繁荣,很是热闹了一阵子。修辞学不再局限于美辞,使修辞学研究领域更加广阔。美辞是很重要,任何语体都不能 完全脱离对美的追求,所以,很多人会把美辞误认为是修辞学的全部。进入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有人又把修辞学和美辞混为一谈。谭永祥先生在汉语修辞美学中说:“一个学科 为了达到理论上

4、的彻底性,总是不得不把同时涉及的诸因素加以排除,只剩下一个单纯的对 象作为研究的目标”,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认为,“简而言之:修辞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言语艺 术,是言语和美学相互渗透的产物。详而言之:把理性、情感和美感等信息最大限度地注入 载体,叫修辞活动,研究修辞现象和修辞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叫修辞学,亦可称为言语美学, 或修辞美学。这种说法,就是把美辞当作了修辞学的全部。从古至今,很多的修辞学家 都把美辞看得很重,也有很多经典的论述。但是,美辞并不等于修辞学的全部。从本质上说, 这种说法忘记了语言最重要的职能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为社会服务的,忘记了在 社会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交际现象。谭永祥先

5、生还在一些文章中对消极修辞采取了嘲讽挖苦 的态度,一笔勾销了消极修辞的作用,这也是片面的、不完全的修辞学。“美化语言”当然 是属于修辞学的事情,但是修辞和修辞学决不能局限在这个狭小的范围之中。不同的语体对 语言修辞的要求都是不同的,除文艺语体之外,日常会话语体更讲究修辞的“诚”与“得体 性”,公文事务语体注重讲究修辞的“庄重”和“得体性”,科技语体更注重讲究修辞的“精 确严密”与“得体性”,而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流动形式的报刊媒介语体则讲究修 辞的“真实感”与“得体性”。这几种语体,对美质的追求是很严格的,美质原则也都必须 服从于得体性原则。适宜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东西,有美也有丑,只是美化

6、是不足的,它需要 达到整体上的和谐、得体,这才是修辞的最高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以 下,我们通过对几种文体中的修辞运用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来对修辞的作用及原则进行论述。一 、日常会话语体的“诚”与“得体性” 日常会话语体是最早产生的一种语体。它是我们每个人时刻都不能缺少的,也是日常生 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形式。如同人们需要空气一样不可缺。常言说:“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 言能够体现他的地位、身份、文化和品德修养。人们通过语言可以相互了解,交流思想情感, 沟通文化信息,促进社会的发展。而日常会话又是具有最强的生活实践性的行为,所谓“良 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正说明这个道理。良

7、好的日常会话交际可以增进人际关 系,促进友谊,增强竞争力,是不可缺的能力,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日常会话语体是沟通 人际关系、个人情感交流的手段,它有许多的技巧,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些技巧必须建立在 “待人以诚”之上,而这也符合了“修辞立其诚”的原则。在日常会话语体中,交流不仅是说的问题,它的主要特色还在于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不 需要、也不可以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在于把一切形式只是作为某种感情的表达方 式”。即使是最优美最礼貌的话语,如果没有“真实”、“真诚”的情感色彩,也是苍白无 力的,甚至有时会变成嘲讽和虚伪。如:一个人在和朋友谈话时说“在我读大学时,母亲时 不时的一个电话时刻温暖着我的

8、心”,这句话本意是要表达母子之间真挚情感的,可是让他 这样一包装,朴实真挚的情感减少了,而让人感觉矫揉造作的成分居多。日常会话中感情是 更重于信息的传递的。人们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会随着环境、对象、话题的不断变化,选择 适当得体的表达方式,促进之间的情感,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如:闲话家常的随意轻松, 可以谈论很多问题,目的就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加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修辞立其诚”在日常会话语体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修辞”一问世起便与 “居业”联系在一起:“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修 辞被看作建功立业的手段。如:古时臣下的启奏、辩士的游说、使臣的出使

9、无不是与功业名 利联系在一起的。而在现今电子信息时代,人们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淡薄,诚信的缺失,正是 需要我们回归传统的时候,重新建立“诚”的威信。论语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也”为政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篇,“巧言、令 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治长篇。所以,在日常会话中回归到传统,重新建 立修辞的“诚”,在修辞的“诚”上进行有效的沟通,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也能更有效的 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日常会话语体是随意的、临时性的,因此不可能像其他语体那样简洁严密,正是它这样 的特性,使其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人们才可以

10、因人、因地、因时选择得体的方式进行 交流。像模糊语言可以在不利于明说的环境下使用,如:一位带花帽的姑娘在街头碰上几个轻 浮的男青年,其中一位竟伸手摘下了她的帽子。面对挑衅,姑娘又恼怒又紧张,但她马上冷 静下来,彬彬有礼的说“我的帽子很漂亮,是吗?你一定是想仔细看看,好给你的女朋友也 买一顶吧?我想你决不是那种随意戏弄人的人”。姑娘的话温和中深藏开导,用含有“潜台 词”的话语,巧妙的制止了一场可能的危机。又如幽默语言可以在增加气氛或解决无意的尴尬时选择,举例如:1)增加气氛。抗日 战争后的一天,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要回四川,他的学生们为其设宴饯行。梅兰芳等社会名 流到场作陪。宴会开始时,张大千向梅

11、兰芳敬酒,说:“梅先生,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我 先敬您一杯。”众宾客都愣住了,梅兰芳也不解其意,笑问此话何解。张大千笑道“:您是君 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满座宾客大笑不止,梅先生更乐不可支。宴会气氛更是 异常热烈。2)解决尴尬。一位顾客到酒楼吃饭,饭中的沙子很多,顾客把它吐出来,一一 放在桌子上,服务员见此情景很是不安,抱歉地说:“净是沙子吧。”顾客摇头微笑道:“不, 也有米饭”。这种幽默的回答既减去了服务员的不安,也指出了米饭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 态势语等非语言因素,像眼神,手势等的得体运用,都会给我们带来良好的交际效果。日常 会话语体坚持以“诚”为基础,还必须符合得体性的原则。也只有在坚

12、持得体性的原则之下, 日常交际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如,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本来是很容易也很感人的,而有 许多人却平铺直叙,不分主次,面面具到,虽然让人感到了你的信任,可却让人听得茫然无 头绪,索然无味,不是很得体,也没得到良好的交流。因此,必须在得体性原则的统率下, 运用各种技巧,或丢弃卖弄技巧的想法。二、公文事务语体的“庄重”与“得体性” 公文事务语体是服务于机构与机构或机构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从日常会话语体中 逐步分化出来的一种语体。它的信息流动是单向的,是经过充分准备的目的性行为。所以它 是以言行事,以言成事,它本身就是某种社会行为的实现,对言后效果具有某种约束的力量。 这就要求修辞在

13、公文事务语体中的运用必须符合其特点,必须体现出其实用性的价值。公文 事务语体表现为明确、简洁、通俗、规范和庄重的风格。公文事务语体的准确性和庄重性决 定了它的修辞也是庄重的。如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借用,像“兹、悉、务”等,再加之“其、 之、者、于”等文言虚词,既可使行文显得庄重典雅,也可增强语言的概括力和表现力。举 例如“兹介绍我单位王记同志前往你处联系(办理)有关软件合作项目事宜,希予以接洽是 荷。”又如“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在侦察、审判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 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

14、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投”, 以上几例中的“希予”、“处分”和“意图”,就分别是“希望予以”、“处理分割”和“意在 图谋”之意。这是一种“古义复活”现象,它像前述的借用古词语一样,是直接服务于庄重 与简洁的。公文事务语体在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上也是简明实用的,而不像文艺语体那样可以无限延 展。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文件提出要“摸着石头过河”;在科技体制改革中,中央号召 要“动员千军万马上山摘桃子”;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国务院提出要注意“开源节流”等等, 这些,修辞的实用效果完全是在简明生动的叙述中,在自然流畅的语流中实现的,它没有因 追求修辞的效果而改变正常的行文去横向地寓意拓展。

15、即使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修辞,在公文 事务语体中也是与内容的强化、本质的揭示和观点的表述等实用目的结合在一起。公文事务 语体在运用修辞手段时是非常慎重的,它不是为了审美意蕴的渲染,而是使人们便于理解和 掌握。如扶贫的“攻坚阶段”,实施“阳光工程”,“精神食粮”等。它运用修辞讲究的是恰 到好处,也不失公文事务语体的庄重与平实。总之,修辞在公文事务语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要求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适应既 定的题旨情境,以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总的说来,它必须遵循得体性的原则,而公文事务 语体在使用修辞时又有自己的原则。其一,修辞必须切合文章表达的目的。公文事务语体的主要目的是以命令、规定、要求 知照读者

16、或让读者了解情况,明确其意图。而修辞就是要突出这种实用性的价值,千方百计 使文章表述的更加明白深刻,作出的决定更加准确严密,也就是说把注意力用在明白、准确、 严密上,而不是生动形象、亲切感人上。如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写成“纪念 孙中山先生过一百岁生日”这显然是不得体的。也不能过分地运用修辞手段,影响语体的真 实性和严肃性。如“鉴于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不断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制造骚乱,严重危害社 会安定,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人身、财产的安全,保护公共财产不受侵犯,根据宪 法第八十九条第六项的规定,国务院决定,自1989年3月8 日零时起在拉萨市实行戒严,” 这项决定真实、严肃,只有这样才能使决定依法执行,体现了其决定的权威性,是严密的, 庄重的。其二,修辞必须切合语境和公文事务语体的特点。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不同时期要 有变化,语言表达也要相应的变化,而根据这种变化,再选择恰当的修辞方式,以适合公务 活动的需要。公文事务语体分为许多小类,每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