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论-八论中国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90225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日报社论-八论中国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民日报社论-八论中国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民日报社论-八论中国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民日报社论-八论中国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民日报社论-八论中国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日报社论-八论中国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日报社论-八论中国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日报社论: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热烈祝贺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不负亿人民重托,积极履行神圣使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胜利闭幕了。我们对大会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向依法履职的近名全国人大代表致以崇高敬意!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处在历史关键节点上,这次大会的议程十分重要,事关改革发展全局。会议期间,代表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依法行使职权,使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决定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总结了五

2、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会议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必将进一步鼓舞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胡锦涛同志担任国家主席年间,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

3、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蓬勃的生机活力。以两会胜利闭幕为标志,新的奋斗征程已经开启。在这次大会上,实现中国梦,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传承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以亿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我们

4、党、国家和人民得出一条重要结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任务。面向未来,我们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更有力的法制保障;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

5、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要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只有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才能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我们相信,十二届全国人大必将忠诚秉持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贡献。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埋头苦干、锐意进

6、取,奋力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人民日报评论员: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一论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国家主席习近平月日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深刻揭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从登上历史舞台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一路追赶现代化潮流,改变了国家

7、和民族的命运,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回望历史,找到这条正确道路,极为艰辛、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样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使中国道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极大地增强了亿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亿万人民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正是这条道路,把中国送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连续多年保持近的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倍以上;正是这条

8、道路,让我们十年间构筑起一些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保网,不到20年里就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超过的贡献,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切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连“历史终结论”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令人惊异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中国模式的有效性,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留有一席之地。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梦想之路越切近,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一点儿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解决难度更有甚于前。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我们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但需要付出的努力依然艰辛。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沿着中国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是

9、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亿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满怀信心走好这条道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必定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把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中梦想成真。人民日报评论员: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二论同心共筑中国梦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上,在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靠什么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深刻阐述精神力量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

10、意义,寓意深远、催人奋进。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精神生生不息,成为照耀我们民族奋勇前进的不灭灯塔。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显。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如何以更大智慧与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离梦想越近,就越需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越需要持

11、续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

12、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改革没有完成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进程,我们就一定能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人民日报评论员: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三论同心共筑中国梦有梦想

13、才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不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家庭,梦想都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历经苦难与辉煌,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从来都是我们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正是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历史。从上学就业到住房就医,尊严的保证、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更汇

14、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紧紧相连,亿万中国人组成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梦渐行渐近的步伐,来自亿农民工劳动致富的创业热望中,来自社会各界心系国运的热诚参与中,来自无数志愿者投身社会的无私奉献中。有了每个人的共同“给力”,才有国家社会的不断前行,才能让更多人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凝聚起推进民族复兴的中国力量。什么是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个人梦想可能千差万别,但实现国家梦想的征程上,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有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这种力

15、量,我们在革命年代前赴后继的抗争中感受过,在建设岁月激情燃烧的奉献中体验过,在改革时期波澜壮阔的奋斗中亲历过。未来的征程中,只要亿人团结一心,这种不可战胜的磅礴之力,必将成为我们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通向理想的道路注定不是坦途。经历发展阵痛、面临“惊险一跳”,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每个人都可能会与国家社会一起,经历追梦之旅的曲折和辛劳,可能会有抱怨、有纠结,但更要看到,我们可以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和国家,是幸运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梦想。毫无疑问,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仍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完成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接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发展筑牢梦想根基四论同心共筑中国梦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现实的深厚基础;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更有赖于现实的强力支撑。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伟大的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中国梦逐渐成形的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上世纪初,爱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