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修文县国民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90034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修文县国民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修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修文县国民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修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修文县国民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修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修文县国民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修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修文县国民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修文县国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修文县国民(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修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单位:修文县人民政府编制时间:二OO六年元月目 录序 言3第一章 修文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及条件5第一节 “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及其基本评价5第二节 修文县的地理经济价值8第三节 生态环境状况10第四节 修文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10第二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11第一节 总体思路11第二节 奋斗目标12第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3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整体面貌14第二节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15第三节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2、16第四节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17第四章 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19第一节 以工业基地为载体,做大做强工业经济19第二节 加快服务业发展,激活全县经济22第三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条件24第五章 大力发展乡镇特色经济26第六章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30第一节 推进科技创新30第二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31第三节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33第七章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4第一节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34第二节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35第八章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37第一节 深化改革37第二节 扩大开放38第九章 以人为本,

3、努力构建和谐修文39第一节 劳动就业39第二节 社会保障40第三节 卫生事业40第四节 文化广播体育事业40第五节 人口与计划生育及老龄事业41第六节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42第七节 人民生活42第八节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42第十章 保障措施43第一节 强化政府有效调控资源的能力43第二节 加强对规划任务的组织落实43第三节 规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43第四节 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预警44序 言新世纪之初,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局良好,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实现由“一二三”到“二三一” 、“一二三”和“二三一”是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简称,“一”是指第一产业,“二”

4、是指第二产业,“三”是指第三产业,“一二三”表明在国民经济结构比重中,呈现“一”“二”“三”的状况,“二三一”即指“二”“三” “一”。的历史性突破,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为“十一五”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规划是新世纪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其重要的五年规划。制定一个积极进取、切实可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十一五”规划,作为全县人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

5、越的共同行动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纲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制定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指导,按照与时俱进、从修文县情出发和力求突出修文特色的要求而编制的。纲要主要阐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的规划,是“十一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本纲要由序言和关系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十个方面内容组成,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及发展环境作出了分析判断,提出了“十一五”期

6、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及保障措施。整个纲要始终贯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更快更好地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重要的长远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政府将运用经济政策等手段和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切实履行职责,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完成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第一章 修文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及条件第一节 “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及其基本评价1、“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十五”计划,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奋斗,国民经济持续

7、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实现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突破,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初步形成,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县生产总值2005年突破200000万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6.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9162万元,年均增长6.9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6609万元,年均增长26.7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4300万元,年均增长15.2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7.56:24.98:37.46发展为24.57:38.29:37.14。人均GDP达6452元,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准,“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6

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70060万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40.09%。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20977万元和12828万元,分别是2000年的2.62倍和2.64倍,分别年均增长21.24%和2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17万元,年均增长15.15%。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特色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农业基本形成“菜、畜、果、药”四大特色产业。农业总产值达76300万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8.97%。蔬菜种植达11.83万亩,已形成扎佐萝卜、久长青菜、龙场延晚蕃茄、谷堡和六广的毛豆胡豆、洒坪大蒜等五大特色蔬菜产业基地。全县共建立了34个养殖小区,以猪、鸡、牛、兔为主的

9、肉类总产量达3.04万吨。以猕猴桃、金秋梨为主的经果林种植达10万亩。以半夏、杜仲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达1.6万亩。工业经济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扎佐医药园区获“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称号。“十里工业走廊”已完成规划工作,即将进行水、电、路、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煤炭布局实现西移的战略任务,关闭小煤窑51个,煤矿企业年生产能力达90万吨以上。水泥行业完成技改,水泥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全县初步形成以现代中药为主的医药工业,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以生铁、铁合金、棕刚玉为主的冶炼工业,以煤炭、铝矾土为主的采掘工业等四大主要产业,生产技术和规模显著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10、实现历史性突破。传统服务业仍是第三产业的主体。旅游业迅速崛起,六广河峡谷风光、珍珠岛度假中心、桃源河漂流等景区开发建设初步完成,扎佐野生动物园建设将完成,洄水绿色石林基本完成规划工作,旅游业发展架构逐步确立。扎佐物流园区和久长货物中转站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和50%以上村通等级路,全县公路里程达1471公里。完成茅改房11575户,基本完成农村茅改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72户。完成“两改一气” 、“两改一气”:“两改”是指改造厕所和改造圈舍,“一气”指沼气池。13528 套,改厨

11、7180间。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改善。实施人畜饮水工程223处,解决了101725人的饮水困难。以龙场镇、扎佐镇、六广镇和久长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县城面积扩大了1平方公里以上。完成了阳明大道、玩易路、民主路、阳明牌坊、景阳广场等建设。建制镇城区道路硬化率达100%,其他乡镇达90%。环保“三同时”、环保“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主体工程与污染防治设施必须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同时使用。执行率达10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6平方公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省级“科技工作

12、先进县”称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两基”复查和普实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21469平方米。创建了一批省、市、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村寨和十星级文明户。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县81.57%以上行政村设立有村卫生室,完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扩建工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保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依法治县有序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果明显,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所下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02元。41.16%的农村人口稳步解决温饱,22.44%的农村人口进入小康

13、生活水平。2005年,已建成小康村51个。2、“十五”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看,修文县经济总量仍然较小,无大型企业,特别是无在同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作支撑,支柱产业尚未完全形成。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层次低,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优质农业比重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乡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十五”期间,尽管我县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但受财力限制和基础薄弱的影响,部分社会指标与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人力资源矛盾突出,高层次、高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低水平、低素质劳动力明显过剩。体制、机制不完善,开放发

14、展观念还落后,投资软环境建设需继续加大力度。3、全县“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评价与所处阶段的判断“十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预期水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阶段性目标,主要产业布局达到预期效果,基础设施建设越上新台阶,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十五”计划预料不及的问题,个别指标未能如期完成,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在“十一五”期间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从人均GDP(796美元左右) 、人均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富裕程度的综合指标,和工业化水平有直接关系。H钱纳里和M赛尔奎按人均收入水平把工业化和结构转变划分

15、为6个时期,即(1970年美元)140280、280560、5601120、11202100、21003360、33605040。修文县人均GDP6452元,按现行汇率换算约为796美元,再换算成1970年的美元约为198美元,修文县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一时期;但如果结合“市场化指数法”、“加工深度系数法”和“真实比价法”估算,修文县GDP可达600美元(1970年美元),又超过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二时期,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一时期,结合两种算法平均衡量,修文县目前应该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二时期。、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比重(28%左右)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主持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的研究,提出了划分工业化水平的一种方法:根据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把工业化水平分为非工业国(20%以下)、正在工业化的国家(20%40%)、半工业化国家(40%60%)和工业国(60%以上)四类。修文县的这个比值在28%左右,因此应列入正在工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