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南跨文化交际中日常生活民俗对比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897949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越南跨文化交际中日常生活民俗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越南跨文化交际中日常生活民俗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越南跨文化交际中日常生活民俗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越南跨文化交际中日常生活民俗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越南跨文化交际中日常生活民俗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越南跨文化交际中日常生活民俗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越南跨文化交际中日常生活民俗对比(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文化交际概论姓名:杨秋玄学号:26520131154519中国越南跨文化交际以越南日常生活民俗为例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已逐渐与世界接轨,涉外交往更为频繁,特别是信息及网络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就提到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过程。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沟通,更是不同文化的沟通。越南和中国时邻国,“山连山,水连水”,两国之间的交流早已形成。现在两国在经济、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同时不断地发展。中越两国虽然都属于同于个

2、文化圈,但两国文化不免得还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会对交际造成影响,甚至出现信息误导,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从而导致交际障碍。因此如何避免、消除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误解。如何超越文化差异所形成的交际障碍已越来越多地受到语言学家和越南对外汉语教师的重视。众所周知,学习外语,特别是汉语,不仅仅是记住单词、掌握语法和鱼片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了解汉语所反应的文化习俗和社会行为。内容一、 跨文化交际的内:(一)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语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以前,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

3、民族学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它正在引起一般人的关注。在中国,语言教学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也引起人们从跨文化教育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二)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众所周知,交际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是指有效运用语言知识以及实际运用这种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实际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 针对Chomsky对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与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的区分而提出来的。他认为,语言使用这者的能力不单单是分辨语句是否合乎语法

4、的能力,还包括判断语句时候是和交际交际环境的能力,既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对谁说什么”。他将交际能力分成四个部分:(1)语法性:语言形式时候合乎语法;(2)适合性:语言形式是否可接受;(3)得体性:语言形式是否得体;(4)实际操作性:语言形式在现实中的实施状况。其中的核心是语言的适合性和得体性,即语言的运用要适当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为如此,Hymes讲交际能力视为文化的一部分。 20世纪80年代,Canal 和 Swain 进一步把交际能力描述为:语法能力(gramtical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

5、io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其中社会语言能力是指在各种不同的交际场合下,语言使用者根据问题、说话人的身份、交际目的等多种因素,恰当地理解的内容,因此,社会语言能力也就是社会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的融合语言技能。语言能力从知识角度看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方面的知识;从技能角度看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但是,在与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时,仅靠掌握目的语正确的语法、地道的语音和语调和一定的词汇量是不够的,还应了解它们的社会习俗、价值取向、语言规则甚至非语言交际方式。在Th

6、omas看来,无意识的语法、语音和词汇错误可能显示说话人还未掌握足够的语言能力,还可被谅解和接受,则会被认为缺乏休养和礼貌,甚至会被看做是对他人的有意冒犯和侮辱。因此,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说话者才能有效地避免由于不同文化背景而造成的交际障碍,顺利时间交往的目的,成功地用目的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二、 越南日常生活民俗:(一) 姓名称呼:1. 姓名:据越南语言学家统计,越南的家族姓氏大约有140个,最常见的有阮、范、陈、黎、吴、武、潘、朱等,其中大约有30个源自京族,大部分家族姓氏来自中国,如张、黄、杜、孔、卢、童、陆、兰等,其他的来自柬埔寨,或者本国少数民族。京族人的姓氏特征与中国汉族

7、相似,姓名一般为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姓,中间是垫字,最后一个字是名。也有极少数是四个字的,一般为女性。传统上,常见的男人垫字是Vn(汉译为“文”,含义为受过教育、有教养的人或学者),女人的垫字是Thi(汉译为“氏”,含义为女性)。现在大多数人的名是以其含义挑选的,通常源自物体或自然主题,诸如地理特征(河流、山川)、花草、动物,珍贵的美玉或者季节等。有时候同一家庭中孩子们的名属同一范畴。2. 称呼: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在个别特定情况下使用几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称代词外,绝大多数的第一、二、三人称通常都根据对方的辈分或身份使用亲属称谓词来称呼,以表示亲切或尊重。例如对父辈,第一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

8、”、“叔叔”、“阿姨”等表示“我”;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表示“您”;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那位叔叔”、“那位阿姨”等表示“他(她)”。而没有像汉语那样表示中性的第一、二、三人称代词“我”、“你”、“他(她)”。越南人称呼对方时,大多时候喜欢称其名,带有亲切的色彩,很少连姓带名一起称呼,那样会被认为是不礼貌。例如称呼一位叫阮文俊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其为“俊伯”、“俊叔”、“俊哥”、“俊弟”或“俊先生”、“俊同志”等。对于人们所尊敬的人方以姓相称,例如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人们尊称他“胡伯伯”或“胡爷爷”。越南人的称呼十分复杂,

9、关系不同,感情色彩不同,场合不同,都要相应变换称呼,掌握不好,轻则闹出笑话,重则伤害感情。(二) 交际问候:越南是礼仪之邦,日常生活中很讲究礼节礼貌,见了面要寒暄问候或点头致意。对长辈称“伯父”、“伯母”、“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兄(弟)”、“姐(妹)”,对晚辈称“侄”,对群众称“乡亲们”、“父老们”等。越南人相互之间的问候语没有“早晚”之分,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chao+称谓”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chao anh Minh(阿明哥你好)”,分别时说“chao anh Minh(阿明哥再见)”。越南人见面时,通常行握手礼,赫蒙、瑶族行抱拳作揖礼,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

10、棉族等)多行合十礼。京族人不喜欢别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着人呼喊。(三) 待客接物:越南人待客非常热情,有些少数民族常用本民族最爱喝的酒和最爱吃的食物招待客人,因此,客人即使不合胃口,也要尽量地吃(喝),否则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喜欢在节日喜庆之时邀请客人一同喝咂酒,即轮流用一根管子从酒坛里吸酒喝,第一轮(即轮流吸的第一口)不能拒绝,否则认为是扫兴、失礼。第一轮以后,如不想喝,以双手抱拳向右肩举一举,表示谢谢不再喝了(吃饭时也是这样)。笔者在多次的外事翻译中还发现,越南男性嗜烟酒,尤嗜洋烟,英国的“555”特别受欢迎;越南人喜欢喝35-45度之间的低度酒,最喜欢喝的酒是与俄罗斯联

11、营生产的“伏特加”,中国的国酒“茅台”在越南也很有名气,但就是觉得太烈。在外交场合,越南人敬酒过后都要与客人握一下手,否则将视作没有喝酒;在气氛比较好的宴会上,越南人会主动与你喝交杯酒,这时你千万不要拒绝,否则会被认为是看不起对方。除以烟酒招待客人外,越南人民还喜欢以茶、咖啡、水果招待客人。(四) 衣着服饰:古代,越南京族人穿着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15世纪以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蓝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

12、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袖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婀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杈至腰际,活动方便。由于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紫外线强,因此越南人喜欢戴帽子。女人们大都戴一顶尖顶圆口的斗笠,这种帽子用热带植物叶片编织而成,经阳光反射,远看就是白颜色的,常在野外劳作的妇女们,戴着它遮阳护肤效果绝佳。虽然越南气候炎热,但妇女们的肤色却不显黑,可见越南妇女如此钟爱斗笠了。长袍和斗笠是越南妇女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服饰;男人们喜欢戴“绿帽子”,这“绿帽子”可不是贬义,它是战争年代的一种产物,是越南军人的绿色头盔,戴着这种“绿帽子”在深山密林中行军打仗,能起到隐蔽作用

13、。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帽子、绿帽子”逐渐演变成了性别上的专用品和区别标志。(五) 饮食住房:1. 饮食习俗:越南人以大米为主食,爱吃籼米。越南是一个海岸线很长的国家,达3260公里,湖泊、海湾、水塘众多,所以鱼虾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用鲜鱼虾加工成的鱼露、虾酱是越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其中鱼露的地位和作用相当于中国的酱油。蔬菜以空心菜为主,大米饭、水煮空心菜浇上鱼露,外带小螃蟹汤是越南人餐桌上最常见和越南人最喜爱的家常饭菜。由于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闷热潮湿,所以越南人的口味清淡不油腻,喜欢吃生冷酸辣食物,但不宜太辣。越南菜既有中餐的长处,又有西餐的特色,集中了中、法两国之精华,

14、属中法合并菜式。越南菜以海鲜为主,烧烤比较盛行,大都用花生油和猪油做成。越南人还普遍喜欢吃即将孵出壳的鸭蛋,俗称“毛蛋”。毛蛋用沸水煮熟后,趁热去壳,添加切碎的香草、薄荷、鸟草和新鲜小米辣食用。据说,毛蛋有补脑益智作用,头晕脑胀者食用疗效特佳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的京、泰、赫蒙、埃地、山由等民族自古以来还有嚼食槟榔的习俗。他们将槟榔切成小片,抹上一点白灰(或称蚌灰),外加一小片能食用的树皮(如胭脂树皮),瘾大者再加少许京烟丝,然后用蒌叶卷起来放入嘴中咀嚼,咽下汁液,吐出残渣。这几样东西在口中通过咀嚼,加之唾液一混合,就会变成血红色。其味微涩,口腔顿感发麻,带有一丝甜味和辣味,可刺激神经、提神醒

15、脑、除积消肿、固齿除口腥,久食会上瘾。食槟榔、染牙齿是京族的古风,过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染牙。按照传统的习俗,开始嚼槟榔、染牙齿,便象征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从此,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参加当地举行的任何娱乐聚会,参加对歌,选择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风已日渐衰微,食槟榔习俗的物质意义,已经逐渐被精神意义所代替。如今京族把槟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缺少不了槟榔。但尽管如此,现在越南农村,依然还可以看见不少老年妇女的牙齿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云南河口也常常可以看到边挑着担子边咀嚼槟榔的越南妇女。在我们眼里,保持牙齿洁白如玉是品质不良、作风不正的表现,而将牙齿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16、。2. 住房习俗:越南人的住房,各民族各具特色。京族人家居简单,农村普遍住土房或竹房,比较富裕的家庭也有建盖瓦房的,房屋建筑的布局一般为一排三间,中间为堂屋,两边为厢房。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组成一个自然村。北方的村庄周围一般有茂密的竹林环绕,南方的村庄则隐没在椰树林之中。每个村庄一般都建有祠堂(或宗庙),位于村寨中央,这是供奉城隍、村民开会议事、节日举行庆祝活动的场所。竹林、椰林、槟榔树、池塘和村庙构成了平原地区京族人传统的村社特征。(六) 婚丧嫁娶:1. 婚嫁习俗:越南古代的婚姻礼仪受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影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择偶到结婚共有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故越南人将其合称为“周公六礼”。它对越南历代婚姻礼仪演变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成为封建制度下越南婚姻礼仪的模式,对当代越南婚姻习俗都有一定影响。过去,越南人的结婚年龄较小,人们认为“女十三、男十六”就已经了解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