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综合(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894818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试题=综合(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学试题=综合(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学试题=综合(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学试题=综合(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学试题=综合(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试题=综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试题=综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心理学研究的选题标准:A理论性B科学性C历史性D社会性2中等学校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教育心理研究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学生主体原则B发展性原则C理论性原则D操作性原则3确立研究课题要考虑的课题价值有A历史价值B理论价值C社会价值D反思价值4.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的心理现象是:A感觉B知觉C记忆D注意5. 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反映学生具有那种注意品质:A助一稳定性B注意分配C注意广度D注意转移6人在知觉中总是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这是知觉的: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7. 引起并维持人的某种活动,以达到一定的目标的内部动力是:A意志 B动

2、机 C需要 D兴趣8. 人脑中出现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是:A记忆B感觉C注意D表象9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所发生的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是:A心理成熟B心理变化C心理活动D心理发展10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交织的时期是: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11.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是:A遗传素质B生理成熟C环境教育D母体的健康12皮亚杰认为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A平衡B协调C互动D顺应13皮亚杰认为个体年龄在4、5岁时正是处于认知发展的: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4皮亚杰认为个体年龄在10岁时正是处于认知发展的: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

3、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5皮亚杰认为个体年龄在12-15岁时正是处于认知发展的: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6思维具有单维思维和思维自我中心的特点的儿童是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二、多选题:1心理学研究的标准是:A社会性B价值性C科学性 D明确性E可行性2中等学校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教育心理研究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理论性原则E操作性原则3教育心理的研究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 C付诸实施 D整理资料E撰写研究报告4确立研究课题要考虑的课题价值主要有

4、:A实践性 B理论性C科学性 D明确性E可行性5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包括:A感觉B意志C知觉D思维E想象6表象具有的特征是:A整体性B直观性 C理解性D可操作性E形象性7人的需要的特征有:A动力性 B对象性C永恒性D社会性E自然性&知觉的基本特征是: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E直观性9遗忘的基本规律有:A时间因素B识记材料性质、数量C学习程度D材料顺序 E识记者的态度10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定向性与顺序性 B差异性C平衡性D连续性与阶段性 E不平衡性11.皮亚杰认为适应的实现形式是:A顺应B顺从C同化D内化 E迁移12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包括: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形式

5、运算阶段D抽象运算阶段 E具体运算阶段13皮亚杰认为处于前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A思维的不可逆性B去自我中心C单维思维D静止性E感知特性14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A思维的可逆性B去自我中心C多维思维D具体逻辑推理E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 15维果斯基认为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有:A文化工具B精神工具C物质工具D食物工具E心理工具16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的自我所具有的功能有:A形式更高一级的超我B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 5 节本我的需要D管理不为超我接受的冲动E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17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的超我所具有的功能有:A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B调节本我和超我

6、的需要C 管理社会所不容的原始冲动D诱导自我使其能以符合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社会目标 E使个人向理想目 标发展三、简答题:1. 怎样理解中等学校心理学的性质?答: 1)中等学校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2)中等学校心理学注重理论性,而以应用性为主。 2为使问卷有效,问卷时应注意什么?答:为使问卷有效,问卷设计时应注意: 1)问题要明确,没有难懂与含糊的地方;2)问题不宜过多,不要设计 复杂或难以回答的问题;3)问卷题目应生动有趣、回答要简单,以便于统计处理;4)一套问卷应用一定的测验 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的问题;5)调查范围较大,应通过预测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2引

7、起人无意注意的特点。答: 1)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强度越大,越易引起无意注意。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差异越显著,越易引起无意注意。3)刺激的动感。活动的刺激比静止的刺激更易引起无意注意。4)刺激物的新异性。3人格的成因答: 1 )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对人格的影响程度随人格特质不同而异。2)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文化生活环境之中,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作用不仅表现在自然的遗传因素上,也体现了社会的遗传因素。主要体现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上。4)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

8、发展。4能力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心理学上对人的能力差异主要从能力类型结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差异、和能力表现早晚差异等三个方面 来考察。1)能力类型结构差异 能力的成分多种多样,并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这些能力成分的不同结合就构成了能力类型结构的差异。比如在一般知觉能力方面,有人属于分析型的,对事物的细节感知比较清晰;有人属于综合型的,善于从 总体上把握客观事物。2)能力发展水平差异 各种能力在不同个体身上的发展水平是不一致的,大体来说,就能力的发展水平在全部人口中的表现来看,应该呈正态分布。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人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尽相像,就不同个体来看,有表现早晚的差异。有的人

9、能力表现较早,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晚。5知觉的特征答: 1)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以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2)知觉的整体性 在感知未曾经历的或不熟悉的事物时,人们通常以对象的特点为转移,将它组织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3)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客观环境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做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做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的反映周围环境,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体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6遗忘的规律答:1)时间因素 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做为记忆材料研究遗忘时发现,遗忘

10、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里遗忘速度 最快,随后逐渐变得缓慢,这就是有名的“先快后慢”规律。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得慢,熟练动作技能最难以遗忘。3)学习的程度 一般认为,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遗忘,而适当的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4)材料的顺序 记忆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一般系列材料的始末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容易遗忘。5)识记者的态度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材料容易保持,不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没有意义的材料容易遗 忘;能引起个体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保持,引起个体不快乐情绪体

11、验的材料容易遗忘。7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概括起来,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规律或特点:1)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个体心理发展前后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先前的发展为 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是后来发展的前提。个体心理发展又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连续变化的同时 又体现出间断性。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由于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矛盾运动过程,质变是在量变 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不能把各个发展阶段看成是绝对的、突变的。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每一个阶 段开始时总是留有上一个阶段的特点和痕迹,在每一个阶段的后期,下一阶段的特点又已开始萌芽。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 在

12、正常情况下,人的心理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方向、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例如,在各种心理机能中,知觉的 发展最早,然后是运动机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抽象思维的出现和发展最晚。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达到某种程度或水平的时间以及最终达到的最高程度的水平等的不同而表现出多样 化的发展模式。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尽管个体的心理发展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有比较一致的发展模式,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具体表现在个 体身上,每个人的发展与他人的发展还存在着某些不同之处,这就体现出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8简述我国心理学界对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答: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

13、发展一般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零至一岁)、婴儿期(一至三岁)、幼儿期 (三至六七岁)、童年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青年期(十四五岁至二十五岁)、 成年期(二十五至六十五岁)、老年期(六十五岁以后)。9遗传素质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儿童心理是在这个最初的物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人的心理 的各个方面都是在个体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离开了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上能力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基础 儿童的遗传素质是存在个别差异

14、的,世界上除了同卵双生子外,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模式,遗传模式的 差异性为心理机能的个体差异奠定了基础。遗传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和可能性,在某种环境的影响下,这种最初的可能性最终变为现实。10孕妇身心健康状态对胎儿发育影响答:1)孕妇的身体条件对胎儿的影响胎儿出生前在母体内的9 个月的成长状况受到母体的机能状态、营养、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母体的营养状况与胎儿的发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在怀孕早期母体营养不良,有可能引起胎儿生理 缺陷;后期营养不良,有可能出生低体重儿。其次,母亲的体重、以往孕史以及母亲的年龄等会影响胎儿。一般认为,妇女有过4 次以上的孕史,她再怀孕会

15、 有更多的危险性,她的孩子更容易是低体重儿或死胎。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两种情况,超龄和低龄。 2)孕妇的疾病对胎儿的影响 虽然胎盘提供了对胎儿的保护作用,但是某些病毒仍然可以透过胎盘伤害到胎儿。孕妇的某些疾病对胎儿有伤害 性的影响,如风疹、伤寒等。3)药物、烟、酒对胎儿的影响(1)药物的影响:一般认为,孕妇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药,但要小心掌握剂量并选择作用类似、影响较 小的药。(2)酒精的影响 喝酒过多的母亲生的孩子容易患上胎儿酒精综合症。这会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导致生理缺陷的病症。(3)吸烟的影响,吸烟很容易伤害胎儿,它的影响比酒更普遍。 11社会生活条件、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首先,人类除了通过遗传把特有的机能结构传给下一代以外,还要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将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 积累的精神财富传递给下一代。离开了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儿童的心理是不可能得到正常发展的。 其次,不同的儿童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家庭、学校或某些场所,所受到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是不同的。在遗传 的基础上,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决定了儿童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