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89036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09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09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09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09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5-24 15:49:00 作者:江苏省统计局 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严重困难,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企稳向好态势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民生继续得到改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综合全年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0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1.7

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6.1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3.4亿元,增长1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232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6475美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454.139.5。先进制造业水平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987亿元,增长19.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长加快、比重上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5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GDP比重39.8%,提高1.1个百分点。新兴行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6%、30%

3、、22%和21%,软件业销售收入增长35.7%,服务外包执行总额增长177%。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4.1%,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39.4%,分别提高0.9个和2.3个百分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城市化率达55.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加快推进苏南转型升级,巩固苏中、苏北快速发展局面,苏中、苏北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2.3%,提高2.9个百分点,全面实施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全

4、年共实施1121个减排项目,关闭小火电组687.6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能力245万吨、落后炼钢能力547.2万吨,分别完成“十一五”总目标的224.3%、51.1%和77.4%。预计超额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年度目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1%和4.1%,累计完成“十一五”减排总目标的98.93%和121.1%。物价水平年内小幅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0.9%,其中猪肉下降19.4%、油脂下降24.3%、鲜蛋上涨0.6%、禽上涨1.3%、鲜菜上涨18.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8.1%,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12

5、.0%、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11.3%、有色金属和电线类下降14.1%、化工原料类下降11.0%、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下降0.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4%。表1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指 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0.4 -0.4 -0.5 食品 0.9 1.1 0.7 #粮食 4.4 5.1 4.0 烟酒及用品 1.7 1.8 1.5 衣着 -1.0 0.1 -4.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3 1.9 -0.5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0.7 0.6 0.9 交通和通信 -3.3 -3.7 -2.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1 -1.1

6、2.2 居住 -2.5 -2.2 -3.3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一系列稳定和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年末全省城乡从业人员467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8万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2%,城镇零就业家庭连续28个月保持动态为零。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推进,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1.1万人。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有序展开。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

7、改制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实施。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地方金融机构继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迅速发展。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加快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91.2万户,比上年增长11.7%,注册资本20136.7亿元,增长28.1%;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户261.4万户。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还比较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二是内需持续均衡增长存在较大制约,民间投资跟进有待进一步

8、加强,城乡居民消费后劲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业基础地位还不够稳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四是民生和社会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就业、医疗、住房、市场物价、劳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尚待有效解决等。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连续六年丰收,全年总产量达3230.1万吨,比上年增加54.6万吨,增长1.7%。其中夏粮1103.2万吨,增长0.8%;秋粮2126.9万吨,增长2.2%。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面积为527.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5万公顷;棉花面积为25.2万公顷,减少4.8万公顷;油料面积59.3万公顷,增加2.6万公顷;蔬菜面积114.8万

9、公顷,增长5.0%。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9.1万公顷。农产品优质化水平提升,优质小麦、水稻比重继续提高,油菜全部实现优质化。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造林面积12.1万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348.1万吨,比上年增长6.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16.7万吨,增长5.8%;禽肉产量120.4万吨,增长6.7%。禽蛋总产量185.2万吨,增长7.6%。牛奶总产量55.4万吨,下降9.3%。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43.2万吨,增长4.3%,其中淡水产品312.7万吨,海水产品130.5万吨,分别增长4.3%和4.2%。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230.1 1.7 棉

10、花 25.6 -21.6 油料 162.2 7.9 #油菜籽 121.7 7.9 花生 38.7 8.7 蚕茧 7.9 -19.8 茶叶 1.6 1.4 水果(含瓜果类) 731.0 7.0 肉类 348.1 6.3 水产品 443.2 4.3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82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7万公顷;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381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9%。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累计入社农户达541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36%。农村新一轮六件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行政村基本实现通电、通公路

11、、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稳步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7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轻、重工业增加值4828.7亿元、11898.4亿元,分别增长11.8%和15.7%。国有工业增加值1071.5亿元,增长2.6%;集体工业增加值263.5亿元,增长10.9%;股份制工业增加值7752.2亿元,增长17.4%;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6658.9亿元,增长12.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921.2亿元,增长6.1%;私营工业增加值5623.6亿元,增长19.7%。企业效益逐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

12、营业务收入711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幅分别比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5.4个和4.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448.1亿元,增长21.2%,增幅比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19.4个和11.7个百分点;其中利润3865.4亿元,增长24.3%,增幅比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28.1个和17.1个百分点,呈现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亏损面11.7%,比上年末下降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90.3亿元,下降32.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4.0,提高12.5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4857.9亿元,

13、比上年增长36.7%;医药制造业产值1079.2亿元,增长27.3%;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2321.6亿元,增长20.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6517.4亿元,增长14.6%;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4902.8亿元,增长13.4%;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10273.1亿元,增长8.4%。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61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在列入统计的7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46种,下降的有29种。表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纱 万吨 401.9 6.4 布 亿米 79.0 1.3 化学纤维 万吨 894.5

14、 11.1 卷烟 亿支 924.6 3.4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151.3 34.3 家用电冰箱 万台 667.1 4.7 房间空调器 万台 331.2 -53.2 原煤 万吨 2397.4 -2.6 天然原油 万吨 184.0 0.0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2984.3 3.4 粗钢 万吨 5489.9 12.9 钢材 万吨 7859.7 8.4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54.1 13.4 水泥 万吨 14434.1 6.7 硫酸 万吨 401.5 4.7 纯碱 万吨 248.3 -0.9 乙烯 万吨 141.6 5.1 化肥(折100%) 万吨 317.3 4.8 汽车 万辆 50.6 79.8

15、 #轿车 万辆 21.5 84.7 发电设备 万千瓦 371.9 -43.7 集成电路 亿块 163.7 13.4 程控交换机 万线 4.7 -61.0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台 8180.9 35.8 移动通讯基站设备 信道 519111.0 -27.4 建筑业蓬勃发展。全省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181.3亿元,增长18.4%;竣工产值7637亿元,增长12.8%,竣工率达75%;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16.8万元/人,下降3.6%。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494万平方米,增长8.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882.1万平方米,下降43.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530.8万平方米,下降4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