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精品)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89029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精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背景:10月25日,教研室在嘉定一中组织了一场高三语文复习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张懿、吴宇琪、宋明霞三位教师分别执教了三堂高三复习课。会后,大家做了评点,对高三的教学规律做了充分探讨。案例一:情感的生命我看散文作者:王安忆 执教:张 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研讨运用通过反证、例证、比较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归纳、评论的方法。2、认识散文区别于诗歌、戏剧、小说的本质特征“非虚构”性。3、赏析散文一篇。【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悦”读和写作散文的自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散文区别于诗歌、戏剧、小说的本质特征“非虚构”性;赏析散文一

2、篇。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调查学生在课余喜欢读哪类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并说说理由。由此引出课题。二、课文阅读分析:(一)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并且看看她是从几个方面来论证观点的。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概括散文的总体特征:“情节和语言上都是真实的。”分两方面来论证,即情节和语言。(二)如何进行分论?真实性从何体现?先说文字语言(第二、三段)。运用例证、对比论证,指出散文的语言是“日常说话的形式”,诗歌戏剧是“再造的语言”,因此散文的语言“没有虚构的权利”。再说情节(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指出散文的情节“具有先天的状态”,“扎根在你的心灵里“,而心灵情感的土壤是否丰

3、厚,决定了情节的丰厚与否;小说“保持有虚构的权利”,因此“非虚构这一点,是散文最应当坚守的”。(三)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强调散文所凭借的基本功与文学素质的不可缺少,方能在“空间貌似广阔,其实却是狭小的”夹缝中求生存。(四)总结。三、请学生谈谈对于散文的认识。学生可以根据日常阅读的感悟,谈谈自己对散文的认识,各抒己见。四、让学生了解一些名家对散文的看法。屏幕显示:散文,是一种深湛而美妙的艺术,它最大的特点便是“散”,散得让你无所适从。它是文学形式中的醉拳,看似醉散,却路数不乱,绝招暗藏。看似容易,但学来却要一步步地去下踏实的功夫。(梁衡)愈丰富地体味了人生的,愈能产生真实的诗篇。(艾

4、青)散文,“表现为不伪不饰的真的自己”,“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个人的人格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鲁迅)四、拓展阅读散文。课前阅读,作好旁批。【美文】一:人要空心来面对世界空心看世界林清玄当我看到水田边一片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的比百合花还要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当场就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 “这是什么花?”我拉着田边的农夫问道。 “这是空心菜花呀!”老农夫说。 原来空心菜可以开出这么美丽明亮的花,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问农夫说:“可是我也种过空心菜,怎么没有开过花呢?” 他说:“一般人种空心菜,都是还没有开花就摘来吃,怎么会看到花呢?我这些是为了做种,才留到开花呀!” 我仔细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

5、很像百合,并且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气,如果拿来作为瓶花,也不会输给其他的名花吧!可惜,空心菜是菜,总是等不到开花就被摘折,一般人总难以知道它开花是那么美。纵使有一些做种的空心菜能熬到开花,人们也难以改变观点来看待它。 我们只有完全破除对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见空心菜花的美,这正是以空心来看世界。 但是,人要空心来面对世界,真的比空心菜还难呀!课上交流,教师略作点评,让学生知道散文的创作是不拘一格的,需要有真情,也需要练好“基本功”。五、结束语。屏幕显示:散文是一种朴素的、谦虚的、真诚的文体,欣赏散文是人生的一种需要。阅读中外散文佳作就像倾听哲人睿智的絮语,心灵会承受到雨和阳光一般的滋润和照耀。

6、(郭风)希望学生不仅能去阅读散文,也鼓励去尝试写作散文。六、布置作业:赏析殷晓星的散文关于母亲,并作出评点。案例二:谈白菜教案作者:李锐 执教:吴宇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是怎样由齐白石的画联想生发,进而谈论社会风尚问题的,从而学会探究随笔类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和积累本文中的名言警句。2、过程与方法:学会捕捉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提高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学生在课外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堂上走向讲台汇报小组研究成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与讨论,理解本文所谈“白菜辩证法”的基本含义从而获得人生启迪。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白菜辩证法”基本含义的理解。难点:引导同学获得人生

7、启迪。三、教学设想:教师问题驱动和学生自主研究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潜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宋代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田园杂兴中写到“拔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说的是白菜味道比蜜藕更甜美,美食家苏轼也把白菜形容成“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蹯”,为何这些大师名家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白菜如此亲睐,今天,我们就同李锐一同来谈谈白菜,借以走进白菜的精神世界。2、课文分析:(1)请同学自读课文,迅速找到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淡薄才会浓厚,无味才会甘美,清淡、自然、平常才会淡而不厌,久而不倦。”(2)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辩证法的?从齐白石一副“白菜辣椒图”引出,借以探究齐白石赞

8、颂白菜为“菜之王”的原因,从白菜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到对白菜内在特点揭示,同“水”相类比,同“五味”相对比,揭示白菜的品格。(3)于是,自然清晰地引出了“淡薄才会浓厚,无味才会甘美,清淡,自然、平常才会淡而不厌,久而不倦”这一深刻的道理。教师:“淡”是中国一个难舍的情节,至淡至简而至真至淳。中国清代就有一方印刻叫做“真水无香” ,视之无色,嗅之无香,然而越简单、平淡,就越蘊含无尽的真意,这种美就越源远流长。事实胜于雄辩,你能从文学艺术领域举例谈谈对这一辩证法的理解吗?学生学习小组代表上台演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第一小组:诗文:陶渊明的饮酒、朱自清背影等;第二小组:诗词:李白、杜甫诗词;第三小组:

9、艺术:艺术领域的留白艺术;第四小组:小说:张爱玲爱;(4)教师:同学刚才的发言很精彩,也许还有些例子有待商榷,但是可以看出我们同学动脑思考,用心体会了,艺术领域中有各种各样的美,但苏轼说,“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淡”永远是一束温和而不灭的光芒。那我们来看作者是怎样看待淡泊和浓厚的。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理解。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两个方面:交友之道崇尚“淡”,处世之道崇尚“淡”,要言行一致。(5)教师:原来,在作者的眼中,这一辩证法已经远非艺术领域,而是上升到一种为人,一种做人的格调,品格。在你心中,什么人是淡泊人格的体现?(6)教师:是不是作者的观点就一定正确?对于现在这个社会,你觉得提

10、倡“淡”的品格合适与否吗?那这个社会还要不要“浓”?我们今天提倡的“淡”不是不思进取,也不是冷漠,更不是归隐山林来保持高洁的人格,每个人要获得什么样的生活由个人的心境决定,是自我的选择,人生需要精彩,人生需要波澜,但在追求精彩和波澜的背后,我们要有一种强大的人格的支撑,那是一种宠辱不惊的心态,是一种坚守自我的追求,是一种青松傲雪的风骨。我们同学也不能因为自已处在高三繁忙的学习中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对于人生的思索和人格的培养应该是永无止境的。老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明白一个道理,白菜因为他的“淡”而被称之为“菜之王”,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之王”呢?可能这是大家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思索验证

11、的。(7)教师:最后,我们说一句题外话,也是老师希望同学学习的:作者从常见普通的白菜引出了白菜辩证法,自然、清晰、深刻,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教师总结:感悟点是一颗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吃到的普通的大白菜。作者却能感悟到如此深刻的道理。我们是否也能从平凡的一事一物中,获得一些人生启迪?其实,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美和深刻,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当你抱怨生活平凡、无聊时,别忘了用你清澈的双眼和真诚的心,去思考感悟那些“看似普通”的事物,也许,你会发现原来它们竟然如此的精彩!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请点评邵韵寒的白菜花。 白菜花清淡空灵的精神烛照屋子里暖和,菜案下有只吃剩下的白菜疙瘩,竟生了根须,从中间抽出一根嫩

12、绿的花莛子来,几小片叶儿,几小簇蚕卵似的花粒。将之泡在盛満清水的残口的瓷碗里,十几天过云,花就全开了。以前住平房时,每年的清明前后,我都要在院子里种几棵白菜花。现在楼居,得到一点土都不易了,养花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不料就一碗清水,白菜花就能活命!许是水之故吧,那花晨仿佛也有一种水样的清淡平和的精神的灵辉。白菜花的颜色,耀眼的一团光亮的金黄!没有一丝斑驳的杂色,纯粹得似乎有些单调,但确是可爱的,像春天的明丽的阳光。在中国,黄色是高贵的,但在白菜花里,你看到的只是朴素,全然没有贵族气。它不适宜揷在星级酒店的花瓶里,也不适宜握在热恋的人的手里,它只适宜开在篱落疏疏的田间地头,只适宜开在宁静寂寞的人的

13、心里。单看白菜花的一朵,太小了。但彼此密密地紧挨着,聚成一团,依然向着风儿摇手,她并不因为玫瑰的鲜艳和牡丹硕大而自卑,真实而自然地开着。香气淡淡的,像是从线装书里飘出来的,还有一点早春的青草气!曾读过石涛的一首题画诗:“冷淡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清灯教子书。”咏的是淡泊自甘,不忘求学的情趣和心志,借萝卜白菜之类以寄胸襟,与白菜花的品格很是相同。于是又记起菜根谭里的句子:“静中含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这样的句子,最好在夜深的灯下,一个人喝着茶,看着水碗里的白菜花,再悠悠地读出来。(点评示例:1、捕

14、捉“卑微弱小的生命”(“白菜花”是主人将吃剩的白菜要不经意养育的,将之泡在盛満清水的残口的瓷碗里,成全了它的绽放。)显出他是何等的弱小与平淡无奇。2、作者却从中看到了白菜花甘于淡泊环境,醉心于精神世界的追寻。体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洁品位和价值取向。只要精神世界丰富,就不必在乎外在的物质贫乏2、品味平淡而隽永的语言馨香。语言朴素,平淡、俭省,蕴含无尽的艺术魅力。案例三:诗中觅“情”古典诗歌抒情方式分析篇(课堂实录)执教:宋明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学会用正确、恰当、规范的语言表达,提高鉴赏水平和解题能力。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15、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把握诗歌内在的意蕴和情感。教学说明:1、在古典诗歌鉴赏这一板块中,抒情方式是学生比较困惑的一个点。这节课就以常见的抒情方式为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解题能力。2、课前准备性研究。要求学生从“唐之韵”的配套练习和教材中寻找具有有典型抒情方式的诗歌3-4首,在教师未作指导的情况下,完成书面作业:一、介绍诗作背景,二、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三、用何种方式抒情的?教师检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对诗歌抒情方式的把握。一、导入。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从“唐之韵”的配套练习和教材中寻找具有典型抒情方式的诗歌3-4首,并完成作业:你选择的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用何种方式抒情的?那么在老师还未作指导之前,先请同学们先来简单地谈谈。(教师作简单地评价)生一:从总体上把握诗歌的写作特点,但对抒情方式概念不清晰。生二:选择了有典型抒情方式的诗歌,但表述不规范。生三:针对性强,表述规范准确。好,刚才三位同学的发言,值得肯定的是这三位同学的发言都围绕诗歌的情感在谈。可以说,情感是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