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人教新课标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解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888789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人教新课标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人教新课标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人教新课标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人教新课标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必修人教新课标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人教新课标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人教新课标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解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 Word版教学资源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自主探究】知识梳理思维拓展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比较20世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纪80年代以前(1)原因:打破、等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增强国防力量。和以后中国发成就展咼科技侧重核能: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和平利用核能,建点有什么不成、大亚湾核电站。 导弹: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成功; 导弹: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试验成功。 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意义

2、:成为世界上第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中国开始进入。2.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的战略决略。 成就: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3)意义: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同?为什么?1.背景2.新中国科技(1) 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产量关乎。(2) 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2.成就(1)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流右。(2)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影响(1) 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多次获得,为祖国赢得了荣

3、誉。(2) 不仅大大提高了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3)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作为一项战略计划。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发展的原因:(1)成就:50年代; 1983年成功研制出“”巨型计算机(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高性能计算机先后问世:93年研制出号。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影响: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居于;加速了国家发展。2.生物技术(1)成就 1965年,人工合成在中国首次实现。意义: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意义: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

4、了贡献。【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1.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 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这是对科学家钱学森的赞誉,其中“两弹” 是指()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 氢弹、导弹D 导弹、核弹2. 新华社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枚自行研制火箭发射成功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 “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3. 右图事件的重大意义是()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标志着中国科技已领先于世界水平A.B

5、. C. D.4有一颗小行星是1996年9月18日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发现后的暂定编号为1996SD1其中SD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汉语拼音字头,原子弹爆炸1999年10月,经国际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他 是( )A.钱学森B.袁隆平C.邓稼先D.华罗庚5在中国下列科研项目中,为直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的是()A.参与人类基因工程的研究B.“两弹一星”试验成功C.载人航天研究D.“银河一I号”研制成功6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世界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最能证明此观点 的是()“两弹一星”“神

6、舟6号”杂交水稻“南优2号”“银河一川巨型计 算机”人类克隆技术A. B. C. D.7.“中国人进入太空人类对宇宙的激情再次燃起”,法新社记者理查德英 厄姆在报道中用了这样的标题。你认为这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A. “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B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C.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8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先后强调“科技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其影响下,我国出现的科技成果是()“两弹”的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 行载人飞行“银河”系列计算机诞生A. B. C. D. 9. 1965年,某报刊发表评

7、论:“它的实现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 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 白质的时代。”这是指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 人类基因的研究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南优二号杂交水稻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先进社会制度的保障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的成立科学家们 的努力自主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支撑A.B. C. D.11. (2010 江苏宿迁第三次调研)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 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师的时候,已经具 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

8、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 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A .食品流通领域B .空间技术领域 C .农业科技领域D. 文化教育领域12. (2010 山东烟台诊断性测试)阅读下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 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 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 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A.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B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

9、长征系列火箭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等。这些自主创新的 巨大成就出现的重大意义有()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证明中国科技创新体制完善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A.B. C D.14、(2010 广州模拟)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 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 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 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

10、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 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 济发展的体制。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 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 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 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 科学技术的竞争。”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

11、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的发展进程。”请回答:(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 的战略重点?(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 出这样的调整?(3)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 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参考答案】思维拓展1、80年代以前:重点发展国防科技,核能技术和航天技术。原因:(1)国内:创造良好的社会主义建设环境,维护国家安全。(2)国际:打破美苏两国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维护世界和平。80年代以后:进行

12、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原因:(1)国内: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2)国际: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2. ( 1)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其创造了前提;(2)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其提供了保证;(3)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自我测评1 5:BCABA 6 10: ABDCD 11-14 CBAC15、答案:(1)战略重点:发展 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速度。原因: 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 20世纪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 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 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 维护国家安全。(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 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原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 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 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烈。(3)新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 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成绩:“神舟”五号、 六号、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