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87786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督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监督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一)课程设置的目的加强廉政勤政建设,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监督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维护国家法律、政策的正确实施,巩固执政党的地位,促进和发展民主政治,保障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有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故此,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机关在推进廉政勤政建设中职能作用,是构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2、、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体系的关键所在。监督制度的重要价值以及监督实践的客观需要,不断地推动着监督学学科的迅速发展,自我丰富和自我创新;而监督学学科体系的日臻完善,又为监督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众所周知,监督学是着重研究监督理论与监督思想、监督制度与监督机制、监督历史与监督演进、监督方式与监督方法,并揭示监督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监督学的研究涉及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性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外监督理论、不同国家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反腐败

3、与廉政建设的实践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同时,从预防的视角,深刻了解政府决策失误、不依法行政的的制度原因及其危害性,能够从监督的视角提出完善我国廉政监督与勤政监督的政策性建议与制度构想。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廉政与勤政意识,实现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课程的教学任务 1、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深刻领会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于监督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廉政勤政观。2、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切实掌握基本的监督理论、监督模式与监督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基本问题的能力。 3、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

4、中,增强明辨是非,抵御腐败侵袭的防范能力,树立依法行政和高效施政的理念。 4、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外监督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从历史的视角掌握监督制度的发展脉络。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监督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第一,它与其他相关科学存在着大量的交叉融合关系,相关科学的核心内容是其重要的理论来源。如监督学与政治学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政治学研究政治关系,而政治关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监督学则是从防范公共权力滥用的视角来研究公共权力。监督学与行政学有很强的交互性。一方面,监督学调整的范围要远远大于行政学研究的范围;另一方面,构建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强化依

5、法行政的理念,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是实现有效监督的重要路径,监督机制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监督学与刑法、行政法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刑法与行政法是监督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实现手段,也是监督工作法治化的体现。如职务犯罪的认定是刑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监督学研究的对象;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是行政监督的重要方式。同时,监督学又从系统性的角度拓展了刑法、行政法调整的空间。第二,监督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色与逻辑结构,监督学的实质是通过国家监督权、公民权利和社会道德对公共权力的制约。由此,把握公共权力的来源、特点和运行机制是是学好监督学的关键。总之,在学习监督学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和对多学科

6、知识的整合能力,深入理解监督学与相关学科与课程的内在关系,这也是学好监督学的重要前提。四、课程的基本要求1、理解监督学的基本架构和与多学科之间的内在渊源,系统掌握监督学的基本内容,在提高学生的监督理论水平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探讨我国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实践出发,深入各类监督领域和直面监督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1、文字教材 文字主教材是毛昭晖主编的监督学,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文字辅助教材是监督学学习指导。2、 录像课学时分配讲

7、次教学内容建议录像(音)学时第1讲第一章 监督学概述1第2讲第二章 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1第3讲第三章 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1第4讲第四章 当代中国监督运行机制1第5讲第五章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1第6讲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1第7讲第七章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1第8讲第八章 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1第9讲第九章 各级政府的行政监督1第10讲第11讲 第十章 社会民主监督第十一章 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11第12讲期末复习1 3、IP课件主要是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用于扩大知识面。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监督学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监督的基本内涵和特征2、理解监督的功能和监督的分类3、掌握监督原

8、则的基本内涵4、对腐败产生的根源有清醒的认识5、对决策失误、不依法行政的表现及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内容要点第一节监督与腐败的涵义与特征 一、监督的涵义和特征 二、腐败的涵义和特征 三、腐败产生的根源与条件第二节 监督的功能一、校正功能二、制约功能三、预防功能四、反馈功能第三节 监督的分类一、监督主体的分类二、监督客体的分类三、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分类四、监督形式的分类五、监督阶段的分类第四节 监督的基本原则一、 依法监督原则二、独立监督原则三、全面监督原则四、分类监督原则五、过程监督原则第五节 监督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现状一、监督学研究的对象二、监督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我国监督学研究的现状重点难点

9、1、 重点:着重把握2、 难点:腐败产生的根源分析 教学建议1、 从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关系层面分析监督的基本内涵2、 从具体案例的视角来分析理解监督的功能,以及监督原则的运用3、 从既得利益集团的视角分析腐败产生的根源第二章 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外主要监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2、理解不同监督理论对监督制度的影响以及监督制度建构的理论基础内容要点第一节监督思想一、中国古代与近代的监督思想二、当代中国的监督思想三、国外监督思想综述四、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第二节监督理论一、人民主权理论二、议行合一理论三、三权分立理论四、利益多元理论五、预防为主理论重点难点 1、重点:

10、当代中国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 2、难点:中外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的比较分析教学建议1、 从历史渊源的视角理解监督思想的形成与政治制度演变的关系2、 对各种监督理论的利弊进行比较分析第三章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教学要求1、 了解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与职权2、 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内容要点第一节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二、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三、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监察权四、中国古代监察法规建设五、中国古代的谏诤制度六、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第二节 中国近代监察制度一、中华民国的监察制度二、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监察制度 第三节 当代中国监察制度一、当代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演

11、进二、香港特区以廉政公署为核心的监督制度三、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监督制度四、中国台湾地区的监察制度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2、难点:中国古代监察机关领导体制的比较分析教学建议1、比较分析中国不同朝代的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借鉴意义2、通过对中国古代监察事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监察制度对政权长治久安的意义第四章 当代中国监督运行机制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监督运行体系的基本架构2、理解廉政监督与效能监督的基本内涵3、了解我国监督制度完善的主要做法内容要点第一节 廉政监督的运行机制一、中国廉政监督的基本架构二、中国廉政监督的基本战略三、中国廉政监督的预警机制四、中国廉

12、政监督的防范机制五、中国廉政监督的问责机制第二节 效能监督的运行机制一、中国效能型政府的构建二、中国公共决策的效能监督机制三、中国政策执行的效能监督机制四、中国政府的绩效考评机制五、中国行政效能监察制度六、中国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制度重点难点 1、重点:预防为主的监督制度的构建 2、难点:廉政监督机制与效能监督机制的整合四、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如何构建廉政监督与效能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2、运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还应当从那些方面完善监督制度第五章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教学要求 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涵及作用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基本模式 3、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容与

13、范围内容要点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概述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涵义和特征二、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三、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基本架构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内容与方式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与内容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与程序三、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机制的完善重点难点1、 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2、 难点:中外人民代表大会在监督体系中的差异性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当前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从立法监督的视角分析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特征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教学要求1、了解

14、执政党监督在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2、了解党的代表大会如何行使监督权3、掌握纪检机关的监督职能是如何发挥的内容要点第一节 党内监督概述 一、党内监督的涵义与性质 二、党内监督的方式与手段 三、党的监督条规建设第二节 党组织的监督 一、党组织监督的意义和特点 二、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 三、党的委员会的监督 四、党委常委会的监督第三节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 一、纪检机关的地位与作用 二、纪检机关的监督对象与内容 三、纪检机关监督权与监督方式 四、违法党纪案件的查处 第四节 党员的监督一、党员监督的涵义与依据二、党员监督的主要方式三、党员监督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1、 重点:纪检机关查办违反党纪案件的基本内容2、 难点:党的代表大会与党的委员会、党的常委会的关系教学建议1、 从执政党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的视角,分析完善党的监督制度的必要性2、 通过案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