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87704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详细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详细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详细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详细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详细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详细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细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详细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具体的中学化学学习方法 信任许多人都会想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借鉴的,下面内容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具体的中学化学学习方法,欢迎大家学习! 化学元素元素化学事实上就是集中在第一本书(必修1)后半部分的无机化学内容,它是整个中学阶段学问最琐碎的一块内容。各版教材里面,都是根据元素种类进行分别的讲解,换言之,就是把每一种元素分别有什么反应、有什么性质都一一讲解,学生去理解和记忆。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自不待言的一个特点就是:元素化学要记的细微环节特殊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驾驭它的多种相关物质,学问点显得杂而碎。所以我们必需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肯定

2、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全部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索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须要强调的是“自行”,许多同学喜爱干脆看一些教辅资料上已经归纳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我的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很可能你的确驾驭了90%的内容,但是假如自己没有画过一遍,就可能发觉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2、

3、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学问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阅历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肯定会强调重要的学问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殊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其实许多同学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上课时候照旧是不情愿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能够记住或者潜在心理示意自己“记了也不肯定会考”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但是事实上,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导致忽视的问题越来越多,最终到了考试又发觉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实力,不然“好记性不如

4、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你不仔细做点笔记而放之任之,于心何忍? 3、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许多同学问过小简:对于高一刚起先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须要做许多题?我的答案是:有时间多做题肯定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始终以来,我对“刷题”这种方法都是持中立的看法的有的学生题目做的许多,但是有些类型的题目照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元素化学这一块,如我上面强调的那样,虽然学问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

5、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举个例子,比如我今日做到了一道须要我区分液氯与氯水的题目,几天后又做到一道类似的,那么就应当提示自己:这算是一类高频考点,可以在笔记本上特地记录下来;又比如,我今日做到了一道关于Al元素的图像题但是做错了,那么首先要想错误缘由原委是计算问题、审题问题还是学问本身没驾驭好?只有思索才能真正厘清问题所在处,然后再自己总结归纳:假如是审题问题,是不是以后可以读题时圈圈点点?假如是计算问题,是不是可以再细心一点?假如是学问点问题,有没有必要在笔记本上登记来以后提示自己?假如用撒以上的方法做题,才是把一道题目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比盲目做0道题有用的多。 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

6、是中学化学中最偏于“理科”的一部分,它须要高要求的计算实力与逻辑推导实力。从本质上说,元素化学、有机化学都是在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在教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所以,相识清晰这一部分它在化学中的作用,我们就简单对症下药地给出一些指导方法。 、最基础理解概念,自己区分易混淆处。 许多同学认为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相识上的误区。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应当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彻。 、理思路前后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是否可以相互说明?如上面所说的,反应原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强调逻辑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前后有很大的关联

7、程度:从热力学综述起先,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一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相互帮助说明、帮助记忆的。在平常的上课、做题当中,养成一个不断思索的习惯,自己把这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清楚,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究竟应当怎么做呢?举个例子,比如今日老师上课讲到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移动问题,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学问点,最终得出“温度上升导致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导致平衡移动”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意识到“平衡”与“反应速率”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类似的,这样的状况可以体现在任何时候,比如自己做题、自己复习的时候,但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自己

8、要养成思索和梳理的习惯。我们常说要多思索,那么在这一部分,多考虑一下各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假如能够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素手无策。 3、做归纳改变究竟有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方法?反应原理其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考察条件改变时相应的物理量会怎么改变,对于这类问题很多同学确定不生疏,往往会面对题目却记不清晰。所以我们要说的是:功夫在于平常,精华在于总结。比如平衡移动问题中,变更一个条件时别的物理量怎么改变,平衡怎么移动,这样的问题许多教辅资料上有具体归纳,老师也会做整理总结,但是关键在于,和之前说的一样:光看不做假把式。全部的总结,假如你只是听过一遍看过一遍,自己不花点时间

9、想一想、动手写一写,那么很可能下次做题你还是要再去看一遍。所以,归纳总结的工作,自己做一遍,赛过听十遍。 4、谈计算要用简便方法时认清前提,面对困难问题时找好方法,任何计算都耐性细致。 在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题特地考察反应原理部分的理解与计算,所以这部分肯定是一个重头戏,往往一个答案就是好几分。计算问题有的简洁有的困难,但是有一些共通的留意点: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比如“等效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等,许多同学会感慨这样的方法计算起来可以节约时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许多方法的运用是有它的固有前提的,比如“等效平衡法”的应用就要求必需是投料成比例的状况。所以,假如不关注方法适用的条

10、件,用快速计算、简便计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的问题看起来很麻烦,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所能写出来的东西先全部写下来,在已有东西的基础上去思索一般用什么方法去做。这里不便于举例,只是希望同学们记住一条:考试时再惊慌,也略微花点时间思索:在你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你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硬算法?转化法?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合适的去尝试。 最终就是须要强调的计算问题。许多同学常说:不就是算错了嘛,小问题。事实上,假如你常常算错,这确定不是小问题。计算出错的缘由有许多,可能是因为打草稿太潦草、计算时常弄错正负号等等,所以我的一个提示是:务必把为什么会算错得问题从根本上揪出来,仅仅归结于算错却不知道缘由究竟是

11、什么,很可能就成为了中学学习中的一个顽疾,影响的不仅仅是化学这一门学科。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可能是很多同学中学化学学习中最头疼的一部分,主要缘由就是对这部分学问很生疏,与无机化学比起来有很大不同。另外一方面,有机化学是一个浩大的体系,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也有结构、试验、合成等等方面。在这一块内容的学习上,下面给出一些可操作性高的学习方法: 1、分门别类,逐个驾驭。 有机化学东西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肯定不是值得提倡的。我们要学会根据肯定标准分类,最普遍的一个分类就是根据官能团来区分。简洁来说,就是根据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用很具体,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 分

12、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有的的性质、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了解清晰。这里照旧是举荐同学们自己画一张表,根据“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物质又有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性质导致有什么反应”这样的逻辑去归纳总结。当自己全部归纳一遍之后,肯定会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2、如何串联,厘清条件。 上一种方法目的在于教会同学们明白单独的某种官能团物质有什么性质和反应,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要明白各类官能团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举例来说,当你知道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质后,就要来考虑这一条线上面的物质是怎么转化的,这就要去思索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应条件是什么,反过来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应

13、条件又是什么。 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反应条件并不是完全相同,千万不能草率地推广(比如看到醇可以催化氧化到醛,不能误认为全部的氧化反应都是可以用催化氧化这个条件)。所以肯定要好好区分,理清反应条件究竟是什么。 3、有疑就问,切忌拖延。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无可厚非。许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尝尝不求甚解,最多打个标记又放了过去。但是有机化学中,这是一个很严峻问题。因为在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基础阶段,全部的结构、命名、书写、定义等基本概念,都是后面要反复用到的基础学问。 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前后的关联性也非常强。假如开头或者中间有疑问,肯定要第一时间弄清晰。许多同学明明知道自己或多或少有不清晰

14、的地方,但是就会“习惯性”地听之任之而不去补漏洞。事实上,只是你不情愿花时间去问去学去弄明白,而不是你真的不在意。克服拖延症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但是你必需去做。化学试验 试验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与理论相辅相成。有的同学对于试验这一部分感到头痛的表面缘由在于操作细微环节多、步骤困难等等,但是深层次缘由是对试验目的以及每一步究竟是在做什么根本不清晰。在这一背景下,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 1、明确每个试验的目的。 不管是课内试验还是课外试验,做题也好,复习也好,不要急着去看试验怎么做,第一步肯定要明的确验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还是为了除去杂质?还是为了检验物质的某特性质?只有知道试验究竟要做什

15、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会显得有理有据,自己就会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牢记操作细微环节。这一建议是针对课内一些常考试验的。很多试验考题反复考察的就是那么几个细微环节操作,而不是要你复述整个试验是怎么做的。所以,比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用玻璃棒、提纯试验中的加料依次等,这些常考的操作细微环节在平常题目、老师上课时确定都会多次出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清晰为什么这么做才正确。3、反过头去联系理论学问。 全部试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学问去说明。比如为什么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不能过高?回答这个问题就须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须要的条件以及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这样子我们就可以依据理论学问去说明试验现象,依据试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的性质。所以,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试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肯定是相辅相成的。相关学问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但氢的同位素氕却无中子。 2.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简单失去电子,还原性越强,但Cu、A原子的还原性却很弱。3.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其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但锂的原子半径大于铝的原子半径。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其族序数,但F2却不是。(F是存在的) .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渐渐减弱,但硒酸的酸性却比硫酸的酸性强。 6.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