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1年《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86928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2011年《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04-2011年《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04-2011年《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04-2011年《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04-2011年《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4-2011年《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2011年《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4-2011年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2004江苏镇江(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3分)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则何时而乐耶 微斯人,吾谁与归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9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2、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3分) 10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3分) 答: 7(4分)(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每个词1分) 8(3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 9(3分)(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3、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1分)10(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 甲嗟夫!.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每题2分,共10分)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扁鹊夏见 C、不以物喜 而乐亦无穷也 D宴酣之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9、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

4、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 的情怀。 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 二、 8、D 9、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10、(略) 11、忧 醉与乐 12、先天后天2004玉溪市四、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10分)甲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 若夫霪雨霏霏,.极而悲者矣。至若春明景和,.其喜洋洋

5、者矣。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哀转久绝 消失 属引凄异 延续A. B. 群响毕绝 消失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一类 至若春和景明 和暧 把酒临风 面对 C. D. 地利不如人和 和顺 临溪而渔 靠近 答A12下列句子加点的“则”字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则”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入则无法家拂士 如果 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也 那么C.(驴)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可是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就 答D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14甲

6、选区文第段和乙选文段中的景物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甲选文第段:渲染了一种凄凉萧杀的气氛。 乙选文第段:渲染了一种恬静、畅快、明朗的气氛。15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1分)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1分)二、阅读(45分)(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0-13题。(8分)10薄:迫近 景:日光11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12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13个人的遭遇 外物的触发05安

7、徽省(课)三 (15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16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分) 甲: 乙: 17.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三(15分)14(3分)(1)日光 (2)景象 (3)季节 (每小题1分)15(4分)(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

8、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每小题2分)16(4分)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每句2分)17(4分)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答案不限于此。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答对一点得2分)(15分)2006南京【古文阅读】甲嗟夫!.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肤当去

9、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不暇顾不上。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升平太平。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自是数年之后( )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句: (2)安用重法邪?译句: 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0、3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1分)(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 。(1分)(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7. (2分)(1)他的(2)这(每小题1分)8. (2分)B9. (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2分)10. (3分)(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1分)2006日照(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甲文】嗟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再适,改嫁。饘(zh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昃(z),太阳偏西。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或异二者之为( ) 去之南都入学舍(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 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 表达方式。(3分)11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3分) 8.答案: 为:心理活动,心情;去:离开,离家。评分:本题共2分,答对一个得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