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六章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868027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六章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六章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六章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六章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六章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六章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 第六章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2005年人口就超过了13亿,人口基数太大。我国的15岁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人数超过1亿,人口素质低。人口结构有老龄化的趋势。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我国新增人口绝对数仍然较高,我国每年新增产值的1/4被用于养活新增人口。(2)严重的资源短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人口数量大,资源利用不合理,加上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大,使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知识拓展 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名及人均占有量表6-4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名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值的比例土地

2、资源31/3矿产资源33/5耕地面积41/3江河径流量61/4森林面积61/5(3)深刻的环境危机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使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世界是一致的,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从全国来看,一方面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目前,我国的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比较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使工业生产任意排放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广大农

3、村盲目地通过破坏生态来发展经济,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环境问题。这样的生产活动是与可持续发展格格不入的。加上有些人崇尚高消费,使人均资源的消费量急剧上升,排放的废弃物也随之增大,从而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如果将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有可能等不到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已变得无法让人们继续生存下去;或者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问题的治理已不是经济实力所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

4、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发展模式。因此,依据中国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必然选择。(1)战略框架1994年3月,中国国务院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是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中国对承担国际社会应尽的义务和为人类社会共同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2)战略重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应结合中国国情,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解决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在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要统筹

5、规划国土资源的开发与整治,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态问题;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加大环保投入;保护生物多样性,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趋势。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辨析比较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表6-5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置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

6、和生态效益相结合2.工业循环经济模式清洁生产(1)清洁生产与末端处理的比较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清洁生产的出发点是如何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末端处理的出发点是污染物产生后如何处理。比较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相关项目可以看出,清洁生产方式可以带来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经济效益看,清洁生产资源利用率增加,资源耗用减少,产品产量增加,产品成本降低,治理污染费用减少,经济效益增加。因此,清洁生产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

7、染的来源。从环境效益来看,清洁生产是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产污量明显减少,排污量减少,无污染转移。因此,清洁生产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大有作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方法点拨 清洁生产重在物质循环,通过循环增加经济效益;通过循环,又可以减少废物排放,增加生态效益。所以分析清洁生产的过程,重在分析物质在生产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循环的。(2)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该酒精厂在生产全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所有生产环节中的“废弃物”都进入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最终排放的消化液作为农肥回归大地,得到永续利用。污染物的综合利用改变了末端治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

8、利于环境保护。在生产的过程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对环境的排废降到了最低限度,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兼顾的可持续发展。误区警示 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排出。清洁生产的基本思想是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控制和治理,由终端处理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处理,从而尽可能少地发生环境污染。与末端处理相比,清洁生产的产污量明显减少,治理污染费用降低,消除了污染转移。从河南省某酒精总厂酒精的清洁生产工艺流程图看,在“发酵”时依然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清洁生产只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做到

9、废物资源化,而不是做到废弃物、污染物的零排放。3.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1)生态农业概述生态农业既不同于传统农业,也不同于商品化现代农业。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具有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投入少产出低的特点,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农药和动力,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是商品化现代农业的特征。生态农业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把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遵循生态系统的内部发展规律,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大大减少了传统农业生产中造成的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生物资源锐减等生态破坏问题。减少了化肥、农药

10、和动力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成本,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国目前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点提示 生态农业作为循环经济模式,也必须分析好物质和能量是如何实现流动和转化的。只有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高效转化,才能称为生态农业。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发展沼气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2)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既保持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行综合循环利用,既增加经济效益,又降低了污染,保护了环境,还改善了农田施

11、肥结构(减少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广开源流,又净化了环境。记忆要诀 歌诀记忆留民营村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调整结构五业举,农林副渔还有牧;降低污染肥农田,综合利用农作物;开发利用新能源,节省开支能致富。视野开拓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南方的“猪沼果”农业模式等都是生态农业发展较为成功的例子。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和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的变革。

12、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行动:垃圾分类回收;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工作和购物;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工作、生活用品;采用节水措施;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爱护每一块绿地;节省使用自然资源;动员周围的人为环保尽力;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饮食习惯;关心并积极参与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环境状况的动力。问题探究 问题1 试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GDP的年均增长率达8.7%,而且发展势头不减。但也留下了两大遗憾:一是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我国每创造1美元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

13、7.7倍,日本的11.5倍。另一个是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就达8%以上。这些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天然的生态环境资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我们的经济增长与生活目标相背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1)庞大的人口基数图6-8(2)严重的资源短缺图6-9(3)深刻的环境危机图6-10问题2 如何理解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思路:生态农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农业资源得以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原理调整

14、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得以再生,永续利用。(2)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探究:生态农业是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原理,应用系统过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实行农、林、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实现经济

15、、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如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生产方式等。立体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农业生产方式。如稻田养鱼、农田播种食用菌等。典题热题 例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体现在()A.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B.中国自1978年以来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压力已经消除C.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十分严重D.中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解析: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这是我国发展的优势,但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且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这是我国资源方面存在的不足。虽然我国早就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已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每年新增人口仍然较多,人口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且有扩大的趋势,故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我国制定了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答案:C深化升华 1994年3月,中国国务院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