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普通语言学奠基人――洪堡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86473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4章普通语言学奠基人――洪堡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04章普通语言学奠基人――洪堡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04章普通语言学奠基人――洪堡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04章普通语言学奠基人――洪堡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04章普通语言学奠基人――洪堡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4章普通语言学奠基人――洪堡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4章普通语言学奠基人――洪堡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 理解并掌握洪堡特的普通语言学理论。教学重点 洪堡特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中的语言创造活动及语言类型分类理论,洪堡特的汉语观。教学难点 洪堡特的语言相关性原理。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课时安排 三课时4.1. 洪堡特的生平威廉洪堡特,德国杰出的政治家和语言学家,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波茨坦,1835年4月8日逝世。对作为语言学家的洪堡特来说中,他一生最重要的三个时段为: 1797 1801在巴黎学习逗留的两年,他最终决定了研究语言的志向,并获得了进行 语言研究的具体方向和基本原则; 18021808在梵帝冈的六年,作为普鲁士常驻罗马教廷的代表,职务本身对他并没 有什么吸引力,但却

2、十分清闲,使他有充分的时间用来研究他的弟弟A 洪堡特考察美洲时 带回来的大量珍贵的语言材料,同时也使他有机会仔细查阅了梵帝冈图书馆保存的丰富资 料,这些对他后来的语言研究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819 1835 生的最后十五年,他辞去了一切官职潜心从事语文研究工作,这十五 年对他来说,当然是最重要的。在这段时间里,他集中精力整理所获得的语言材料,思考了 一系列语言理论问题,写下了大量的笔记和书稿。洪堡特的学术研究活动涉及政治学、美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好几个领域,大致可以 180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他的兴趣主要在政治学和美学方面;1800 年左右,也就是在巴黎的时候,他的兴趣完

3、全转到语言学方面来了。然而他的主要语言学论 著都是在1820年后写成的。跟同时代的语言学家相比,洪堡特的视野更为开阔。他极重视活语言的调查和分析,不 局限于印欧语系语言,相反特别注意非印欧系语言的特点。他是欧洲最早开始对世界各地的 语言进行深入研究的语言学家之一。除了欧洲古典语言之外,他还熟悉梵语、匈牙利语、巴 斯克语、塔塔尔语、好些印第安语、汉语、日语、卡维语、缅甸语等等,这为他进行普通语 言学理论的研究准备了较好的条件。4.2. 洪堡特的语言理论论爪哇岛的卡维语的导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一长达300多页的导论中,他从语言哲学、人类学、语言类型学等角

4、度, 深入探索了语言的本质、语言活动的机制、语言结构与人类精神的关系、语言的类型等重要 问题,提出了不少独特的理论见解。4.2.1 语言创造活动把语言看作为一种不间断的正在进行的创造活动,是洪堡特语言理论的核心。他说:“语 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语言实际上是精神不断重复的活动,它很使得分节音得 以成为思想的表达。”语言正是这类无数言语活动的综合投影。整体说来,洪堡特认为语言 活动是一种创造能力,这种语言创造能力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基本特性,它使说话者能够无限 地运用他们所掌握的有限的语言手段。因为他把语言看作“一种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他认为语言中没有什么静止的东西。 “语言就其真实的

5、本质来看,是某种连续的、每时每刻都在向前发展的事物。即使将语言记 录成文字,也只能使它不完善地、木乃伊式地保存下来”。因为语言活动被视为人类精神的基本特性,因此他认为语言活动的产生首先是由于精神 发展的需要。不是社会交际引出语言,而是语言根据某种内在的必然性“产生了”交际。对其评价: 以往的语言学家,大多把语言看成一种已经完成的,机械的东西,一种人为的创造物, 而洪堡特却把语言视为一种不断重复进行的活动,一种精神的创造。这显示了他对语言本质 的新理解,是颇有启发性的,它促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语言。 然而,他为了强调语言的思维功能的首要地位,把交际功能放在从属的地位,甚至颠 倒过来说是语言产

6、生了交际,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这说明他对语言的社会本质看管透彻的 理解。4.2.2 语言内部形式在深入探索语言创造活动的特征的过程中,洪堡特提出了“语言内部形式”的概念。他 认为:语言形式是一种属于语言内在的特征,因此他常常称之为“语言内部形式”。以往的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语言形式就是语法形式,甚至简单地理解为变格变位的形式。 洪堡特的“语言内部形式”概念则根本不同,它指的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 构的系统。他认为,这种结构系统,深藏在语言内部,是每一种语言所特有的东西,它应该 是语言研究的真正的对象,但又十分难以接近。他把语言看作人类本性的组成部分,即精神不断重复的活动(见4.2.1)

7、,由于人类本性 相同,因此他认为人类的语言具有相似的内部形式。然而,有时他又认为,每种语言的内部 形式反映了使用该语言的人们对事物的表达方式,包含着一定的主观见解,因此是产生语言 结构的差异和语言多样性的根源。洪堡特的“语言内部形式”概念,对后来的语言漟有较大影响,但也常有争议之处。4.2.3 语言的相关性原理关于语言的相关性原理,也是洪堡特语言理论的一个要点。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主观性 语言具有主观性。他认为,语言的不间断的创造过程(见4.2.1),是在个人言 语行动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这里,他强调“个人言语行动”,并非没有看到社会因素在语 言活动中的作用,只是他认为,语言创造活动,其基础毕竟

8、是个人的创造。语言活动正是这 样,它首先是一种类似于艺术创造的个人活动,是把语言形式与语音结合起来形成综合作品 的过程。正因为这样,他反复强调语言具有深刻的主观性。相关性 语言和说话者的世界观具有相关性。“相关性”,是 20世纪中后期才出现的语 言学术语,但语言的相关性原理却首先是由洪堡特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这样一种观点:说话 者的语言通过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语法范畴和语义分类,决定着说话者的世界观,而这种 语言系统是说话者同他的本族文化一起继承下来的。洪堡特提出语言相关性原理的主要依 据,就是他所强调的语言主观性。不过,首先提出语言有主观性这一看法的,却不是洪堡特。17、18 世纪甚至更早的一

9、 些哲学家早就表述过这种观点了,洪堡特的语言相关性理论,正是对前人观点的引申和发挥。 他的独特之处是在于,他具体阐述了“语言世界观”的观点。语言世界观 他是这样具体阐述的:“对事物的全部主观知觉都必然在语言的构造和运 用上得到体现。词正是从这种知觉行为中产生的。词不是事物本身的模印,而是事物在心灵 中造成的图形的反映(第二章“名称与事物的关系”之亚里斯多德)。任何客观的知觉都不 可避免地混杂有主观成分。个人更多地是通过语言而形成世界观而由于在同一个民族 中,影响着语言的是同一类型的主观性,可见,每一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民族语言等同民族精神 从上面洪堡特对“语言世界观”的阐述中可以

10、看出,他的相关 性原理是与民族语言的特性问题紧密相联系的。他鲜明地提出了民族语言与民族精神相等同 的看法,认为语言是形成思想的工具,它表达和陶冶着民族的灵魂。“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 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正是这种与民族精神 融合成一体的民族语言,反映着世界的特殊的图像。这样,洪堡特把他对语言主观性以及关于民族语言与民族精神的一致性的认识糅合在一 起,形成了他的颇有独特性的语言相关性理论。结论:世界的客观性是由语言的主观性所赋予的,不同的“世界图景”是由语言的差别 构成的。不仅如此,语言是处于人的思维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中间世界,人和事物 的关系也完全

11、受语言的制约。语言决定思维,语言构成世界。我们对语言相关性原理的评价: 这一理论提出了语言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还提出了语言的差别性与 不同语言反映不同的“世界图景”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 然而洪堡特得出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歪曲了语言、思维和客观现实三者之间的真实的依从关系,而且夸大了语言的作用。语 言是思维的工具,它在人的思维和客观现象之间起媒介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因此,说语 言构成人的世界观,在理论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4.2.4 语言类型分类理论洪堡特语言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语言类型的理论。分类方法:洪堡特在 1822年和 1835年

12、的著作中,多次论及语言分类问题,他有三种分类法: 他主要根据词的结构状况,把语言分为三种类型,这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类型三分法: 孤立型、粘着型和屈折型。 洪堡特又根据句子的结构类型,提出了一种类型四分法,即一类像汉语这样的语言, 语法关系的表达依靠词序或者其他词的添加,一类像梵语这样的语言,句子的语法关系由词 形变化表示,一类像美洲印第安语这样的语言,句子的语法关系被编插在一个单词之中,另 一类像土耳其语那样的粘着型语言,语法关系由语言成分的自由组合来表示。 此外,洪堡特有时又只承认语言的两种极端的类型,即纯粹的孤立语和高度发达的屈 折语,他分别以汉语和梵语为例。认为世界上其他一切语言可根据它

13、们倾向于孤立型和屈折 型的不同程度,依次排列于这两个极端类型之间,形成一个连续的阶梯。由此可见,洪堡特对类型分类的看法并不是很确定的,他提出的几种具体的分类法,存 在着交叉重叠的毛病。洪堡特的类型分类理论的特点:特点一:语言类型阶梯他把孤立型粘着型屈折型看作一种发展顺序,认为它反映了人类精神向着充分 实现人类语言潜在可能这一方向发展和进步的一种过程。他对这种发展顺序作过如下说明: 第一阶段,语言活动只表示对象,让听者自己去猜测它们的关系。第二阶段,词序逐步固定下来,有些词原来的用法及语音独立性消失,语法关系借助于 词序和某些摇摆于具体意义和形式意义之间的词来表示。第三阶段,上述摆动的词变成了词

14、缀,但跟词根的结合尚不牢固,接缝处还很明显;词 缀与词根还未成为一个统一体,而只是集合体。第四阶段,到了第四阶段,语言发展过程才告完成,词成了一个统一体,语法关系靠屈 折变化表示,形式词不再受具体意义的任何扰乱,只表示关系。不过,洪堡特尽管承认共时的不同类型反映着类型发展的顺序,但又拒绝“汉语是最古 老的语言,梵语是最晚期的语言”的说法,他一再说明,他所说的语言的连续阶梯,只是语 言结构类型的阶梯,而不是具体语言历史的阶梯。他认为,人和语言是一起诞生的,语言活 动是人类精神固有的特征,原始人类靠神奇的创造能力,一下子创造了语言,不同类型的语 言是由不同类型的思维创造力造成的。特点二:类型优劣的

15、看法洪堡特的类型分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由对语言类型阶梯的认识,引出了类型优 劣的看法。认为只有屈折语才是最发展、最进步的语言。梵语这样的屈折语言最靠近语言的理想,它们的屈折形式赋予词真正的内部一致,最适 合于具体而精确地表达思想。汉语是比较低级的语言。至于其他语言,洪堡特则拿它们来跟 梵语或汉语相比较,从而决定它们的优劣程度。我们对语言类型分类理论的评价:总的说来,洪堡特从结构特点对语言进行类型分类的研究,从共时描写的角度说,对后 来的类型学研究是有推动作用的。但他的把语言类型分为历史的和评价的等级的观点,却是 毫无价值的东西。他的语言进化和语言优劣的观点,这来虽经葆朴、施莱歇尔等人进一

16、步发 挥,但从未得到验证,纯属缺乏科学根据的推理。做出这种错误推理的原因之一,是洪堡特 存在着某种“欧洲中心主义”的偏见,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欧洲语言作为评判的标准。对于这 种偏见,后来有不少学者曾提出过批评。洪堡特语言理论的另外两个要点值得注意:他研究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人类学。他所说的“比较”跟当时正在兴起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比较”并不是一个意思: 他指的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语言进行结构比较,目的是区分一般的语言类型,最终确立人类 语言的普遍特征;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比较是对几种亲属语言或方言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 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想揭示语音对应规律和构拟基础语的系统,以说明亲属语言和方言的历 史发展。洪堡特语言理论的哲学背景相当复杂。洪堡特生活在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