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84978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田一中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卷高二历史必修皿(文科)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本卷共 24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1.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讎通义 (讎,ch,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 乃周官 之旧典也。易 掌太卜,书 掌外史,礼 在宗伯,乐 隶司乐,诗颂于太师, 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 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2.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

2、(礼法) ,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忽视等级差别)等。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 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D.墨家、道家3. 论语载: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 敢问死。 曰: 未知生,焉知死? ”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A.认识你自己B.美德即知识C.因信称义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4.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 ,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B 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D为不同思

3、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5.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 经世致用 C 万物本原 D 抗衡佛老6. 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 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 非能为物作则也, 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 这段话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7.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讎,则愈益 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

4、张()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促进商品流通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8.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的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 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B.有很强的封闭性C.求善而不存真D.落后于西方国家9.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蔡襄书法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苏轼书法米芾书

5、法黄庭坚书法B .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 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10. 著名诗人余光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A.屈原B.杜甫C.李白D.辛弃疾11. 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12. 黑格尔说:“人们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完全的经验主义者,并且是一个有思想的 经验主义者。但是他的经验是全面的,

6、就是说,他没有漏掉任何细节,他不是抓住 一个规定,然后又抓住另外一个规定,而是它们同时把握在一起经验的东西,在它 的综合里面被把握时,就是思辨的概念。 ” 黑格尔的这段话,深刻地体现了亚里士多德 是( )A.唯物主义者B.理性主义者C.经验主义者D.唯心主义者13.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 ?路德” 。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14.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 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

7、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一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美好蓝图B .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C.沉重打击罗马教廷的特权D.为工业革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15. 1918 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 “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16.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

8、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B.推翻专制A.人身自由C.思想自由D.主权在民17. 马克思说: “这本书的理论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依据。”“这本书”是( )A.社会契约论B.物种起源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资本论18. “旧者不知通, 新者不知本。 不知通, 则无应敌制变之术; 不知本,则有菲薄名教之心。 以上言论出自( )A.魏源B.洪仁玕C.张之洞D.康有为19. 费正清指出:任何一种改革

9、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的影响)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戊戌变法中所依据的“哲学根据”包括()A.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B. 圣人之纲常不可攻也C. 知西学之精意,通于中学,以晓固蔽也D. 民为贵,但以民义为主,其能养民,教民者则为主,其残民、贼民者,则为民贼20. 1920 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 “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 会罪恶的可能性。 ”促进这一认识形成的因素最有可能是()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 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 中国共产

10、党的成立21.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 “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 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A.坚持“城市中心”B. “工农武装割据”C.坚持持久战D.实行人民民主22. “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23.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

11、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B.相对论的提出C.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D.量子论的提出24. 199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此()A.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实施九年义务教育C.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n卷(非选择题,共 52分)本卷共 3大题,共 52分。第 25题为 25分,第 26题为 12分,第 27题为 15分。请根据 要求作答,切不可超过答题栏,否则为无效答案。25. ( 25 分) 1718 世纪,中国和西方

12、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 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对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推崇备至。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e,拖拉)大木然,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 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en,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我们专注

13、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 原因作出解释。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8 分)( 2)指出孟德斯鸠的代表著作及治国主张。以材料二为样本,对孟德斯鸠的治国主张加 以评价。(10 分)(3)用材料三的观点解释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作用。(7 分)26. (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文艺复兴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因此,它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情况和价值观

14、。这 是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 厚的贸易为基础。意大利人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城市由大 商人家庭控制,这些家族控制了政治、商业和手工业。它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 家的赞助人。它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即使这些赞助 人中包括诸如米兰的史佛拉这样的公爵家族,以及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庇护二世、朱利 斯二世和利奥十世等。这解释了文艺复兴时期现世主义和人文主义存在的原因文艺 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关于文

15、艺复兴原因分析的看法。27. ( 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国家,中国是从 19 世纪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向现代工 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 启动要素,然而也应该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映”的过程, 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 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 19 世纪、20 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 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太平天国的 “平均主义”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 ,戊戌变法的“大同书”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据, 这种回应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 叠加在一起,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