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84797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调研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XXX 乡工作的调研报告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 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 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 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凸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确保社会稳定,根本之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压倒一切,是第一责任。必须以发展求稳定,以稳定促发展。近年来, XXX 乡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地域经济,积极探索新时期矛盾纠纷产生的特点和调处化解的对策, 为全乡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和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 近年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470 余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达 100% ,调成率达

2、98% ,避免群众越级上访 10 余起,控制矛盾纠纷激化 27 起,成功防止民转刑案件 9 起,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因调解不及时或调解不当而造成民转刑案件。这些案件不仅涉及婚姻、家庭、邻里、债权、房屋宅基、继承、赡养、抚养,而且还涉及债权债务、拖欠农民工工资、环境污染等等方面。一、新时期矛盾纠纷产生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格局不断变化和调整, 引起了社会矛盾纠纷主体的多样化,性质的复杂化,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也由原来的主要化解民间纠纷,发展成面对范围更为广泛的民间纠纷、经济纠纷、行政纠纷、交通事故纠纷、 企业纠纷等等复合而成的个体性与群体性共存的

3、社会矛盾纠纷。 如若调处化解不及时, 将会导致矛盾纠纷升级,甚至上升为群体性事件或发生刑事案件。经过对辖区近年发生的纠纷进行分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传统的公民个人之间因婚姻、继承、赡养、邻里关系而引发的个体纠纷不断减少,个人与组织、 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群体性矛盾纠纷不断增多。过去,公民个人之间、邻里之间的个体纠纷较多,特别是离婚、退婚纠纷,赡养、抚养纠纷,以及公民之间因一些鸡皮蒜皮小事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多如牛毛,占各类矛盾矛盾纠纷的 30%左右。经过“五五”普法教育的深入开展,公民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依法维权意识明显增强。过去发生纠纷,产生矛盾,人们一是靠拳头(看谁的拳头硬,谁就有理) ;二靠

4、家族势力(看谁家的势力大,谁家就有理) 。现在随着法律常识的普及,此类纠纷一是不断减少,二是发生之后,大部分能及时到有关部门接受调解,走法律渠道和程序。 然而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 许多村庄进行庄基规划,而因此产生的庄基安置、 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 村民心存“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肆意扩大事态,做出过激行为, 动不动就去市到省进京四处上访,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引爆点和源头之一,因而对社会的影响较大,工作难度也非常艰巨。(二)矛盾纠纷的聚合性明显增强。当前,大量的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几个社会敏感问题方面,比如:土地纠纷、低保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经济合同等等,这些纠纷一般都涉及到众

5、多人群,他们相互之间极易互相影响,相互联合,聚集成利益群体,形成互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三)矛盾纠纷越来越复杂,调处化解难度也越来越大。过去邻里之间产生纠纷, 只要耐心说服教育, 细心讲解道理, 讲透法律,纠纷当事人一般都能很快握手言和,尽失前嫌,和好如初。而现在随着人们的交往增多,见多识广,结识人群复杂,产生纠纷矛盾之后,处理起来相当复杂, 往往因为一起纠纷, 涉及社会上诸多方面、诸多利益群体,而要想达到双方满意,相当困难,处理起来难度也非常大。比如:安置拆迁纠纷、劳务纠纷、职工下岗纠纷、就业纠纷等等,不仅会带来许多家庭不稳定的隐患,影响家庭的和睦,而且会带来许多其他社会矛盾。( 四)新型矛

6、盾纠纷层出不穷。特别是村内纠纷、土地租赁纠纷、农民工工资纠纷、交通事故纠纷、集资纠纷、用工合同纠纷等等越来越多,一旦发生,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二、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预防对策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全面变革时期,改革带来的裂变,使社会经济成份、利益分配关系、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的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将诱发更多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带苗头、倾向性的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这将对今后的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防、调处和化解这些矛盾纠纷,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整,又要坚持传统经验与新的举措结合。 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采取不同方

7、法调处化解 , 排查化解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对策如下:(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强化领导责任制。各级党政领导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高度重视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排调化解工作。采取定领导责任、定责任单位、定调处时限,包调处结果的“三定一包”制度,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建立领导干部抓稳定工作个人档案,对干部的提拔、任用、晋职、晋级,严格与维护稳定工作挂钩。 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与其它中心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成立矛盾纠

8、纷排查调处化解中心, 充分发挥基层民调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是化解矛盾和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对各类矛盾产生的根源和当事人需要解决的问题都非常熟悉,加之基层干部与群众朝夕相处,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也容易与群众沟通感情, 做群众工作有较强的说服力, 处理矛盾纠纷必须利用并发挥好基层干部这些优势, 综合有关部门的力量, 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 依法调处化解预防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建立,提高了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减少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扯皮,降低了人民群众诉讼的成本。(三)坚持依法调处。对矛盾纠纷的调处,不能盲目和稀泥,要坚持依法依规依政策处理的原则,对符合

9、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依法给予维护, 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反复讲清道理, 宣传法律知识, 让当事人理性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要依法进行打击。(四)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以人为本,做群众的贴心人。焦点是矛盾的集中反映和不安定因素的源点。处理矛盾纠纷不仅要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全面掌握和了解,还必须在众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和研究,制订出解决的方案和方法,及时控制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纠纷的发生,往往与一些群众的合法合理要求未得到及时、妥善解决有关系。因此,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 了解关心群众疾苦, 与群众坦诚相见,找出发生矛盾的症结,才能消除当事人之间的隔阂。(五) 讲究策略,注意方法。对矛盾纠纷的处理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要本着“可疏不可阻、可早不可拖、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积极开展疏导和化解工作。(六)加强队伍建设。目前,基层民调队伍建设薄弱,大部分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意识、素质不强,所以导致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对矛盾纠纷重处理、 轻预防,存在“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状态,从而无法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因此,加强基层队伍、机构建设是开展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