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污染日判别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847780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灰霾污染日判别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灰霾污染日判别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灰霾污染日判别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灰霾污染日判别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灰霾污染日判别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灰霾污染日判别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霾污染日判别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201灰霾污染日判别标准(试行)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Haze Pollution Day Judging (on trial)(征求意见稿)201- 发- 布 201- 实- 施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HJ 201目 次前 言. 21 适用范围 .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3 术语和定义 . 34 判别范围和判别项目 . 45 判别标准 . 46 其他要求 . 41HJ 201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构建完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的管理,规范灰霾污染判别

2、,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灰霾污染日定义、 适用范围、 判别时段、 判别项目及判别方法及数据统计方法等内容。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均为质量浓度。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环境保护要求适时修订。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年月日批准。本标准自 201年月日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2HJ 201灰霾污染日判别标准(试行)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灰霾污染日定义、 适用范围、 判别时段、 判别项目及判别方法及数据统计方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城市或区域范围内的灰霾污染日判别。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下列

3、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 633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AQI )技术规定(试行)HJ/T 193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66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07 年第 4 号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环境空气 ambient air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3.2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2.5 m)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4、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m 的颗粒物。3.3能见度 visibility能见度用气象光学视程表示。气象光学视程是指白炽灯发出色温为 2700K 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 5%所通过的路途长度。3HJ 2013.4标准状态standard state指温度为273 K,压力为101.325 kPa时的状态。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均为标准状态下的浓度。3.5灰霾 haze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以及在空气中二次生成细颗粒物而使水平能见度明显降低的空气污染现象。3.6灰霾污染日 hazepollution day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及其在颗粒物中所占比例达到一定水平,

5、 并使水平能见度持续6 小时低于 5.0km 的空气污染天气。4 判别时段和判别项目4.1 判别时段自然日, 1:0024:00。4.2 判别项目PM2.5 小时浓度均值、 PM 2.5 与 PM10 小时浓度均值比值、能见度小时均值、持续时间四项指标。5 判别标准自然日下述三项同时满足且连续发生 6 小时及以上,判定当日为灰霾污染日:(1) PM2.5 小时浓度均值75 g/m 3;(2) PM2.5 与 PM10 小时浓度均值比值 60%;(3) 能见度小时均值 5km;6 其他要求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2.5 m)的监测数据有效性应满足 GB 3095 中的规定,监测点位的布设与调整、监测频次的设定、监测数据的统计与处理等按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等相关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执行。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