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课内古诗文练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844829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课内古诗文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下课内古诗文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下课内古诗文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下课内古诗文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下课内古诗文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下课内古诗文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课内古诗文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这首古诗选自,作者是唐代的。(2分)2. 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 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B. 颔联中的 “来者” 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C. 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D. 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2、小。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2分)2.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B.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 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 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2分)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

3、言塔的高峻。B. 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C. 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D. 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从诗体上看, 这是一首诗,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2 分)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 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

4、的鸡和猪款待您。B. 在前往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C. 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D. 热情的主人,变换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诗歌

5、的一、二两句中以“”和“”来烘托离愁。( 2分)2.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 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高远,感情充沛。B. “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C. 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忱。D. 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心的名句。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6、。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 本文选自,作者是。( 2 分)2.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2 分)( 1)卿今当涂掌事()( 2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 解释下列句子。( 2 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4.吕蒙读书后最大变化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5.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分)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

7、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

8、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 木兰诗选自_ ,由北宋的 _ (人名)编。(2 分)2. 解释加点字。( 2 分)( 1)愿为市鞍马()(2)对镜帖花黄()3. 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B. 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C. 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 写行军旅途的欢快4.第段划线句加点词运用了_描写,表达了(3分)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

9、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31. 上文作者是(朝代)的著名文学家(人名)。(2 分)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2 分)以我酌油知之。3.作者用生动的故事向人们阐释的深刻哲理是(2 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 本文

10、作者是 朝的文学家、哲学家 (人名)。(2分)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首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仙”、“龙”比喻陋室的“室主”。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了交往宾客的身份,以此表明作者孤傲的心情 。C. 从文中看,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D. 作者把陋室与“ 诸葛庐”、“ 子云亭”相 比,表达了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11、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本文作者是朝的哲学家(人名)。(2分)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可爱者甚蕃()(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陶后鲜有闻()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 分)4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12、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朝代)文学家。2.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理由是“”;讲学家判断其“” ,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是因为“”。3.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4.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5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