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843192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的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16;第五单元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的教学设计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原则以国内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例,阐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教材分析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信息传播的途径非常有限,口语和书籍是知识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限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于是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报刊应运而生,这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传媒手

2、段日新月异,相继浮现了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 教材选用了报刊、影视和网路这三大媒介,以点代面从其自身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多种媒体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报刊和电影的历史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是本节课的重点。电视和网络媒介的历史短暂,但是对平常生活的影响较大,对中学生导致了一定限度的负面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以讨论、探究等形式积极引导。 在信息时代多元化的传媒手段中多种媒介均有着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其各自的方式影响着社会思潮,使得社会思潮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是也容易让人无所适从。学情分析本课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具有较浓厚的

3、爱好。大量的使用图片,可以增长学生的感性结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提高教学的效果。但学生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因此然。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报刊业发展的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结识互联网的优势。二、过程与措施1.通过制作图表,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讨论,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结识到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敢于创新的重要性

4、。教学重点报刊业走向繁华和影视事业的发展。教学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措施情景教学法 、讨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人们想在古代社会里也许吗?古人用什么传递信息?生:飞鸽传书烽火传信师:当今社会是一种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畴之广前所未有。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生:书籍、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互联网(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大众传媒的变迁一、报刊业走向繁华师:报纸的家乡在哪?法国出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家乡在中国。”西汉的邸报,是官员间传阅的报纸,具有新闻传播的初步功能。思考: 国内报刊业发展

5、经历了哪几种阶段? 请同窗们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归纳。生:经历了形成、发展、繁华三个阶段。师:人们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表格,对知识进行整顿。生:(学生看书,进行整顿,然后回答)师:(边讲授,边操作多媒体完毕表格)阶段体现社会影响形成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中文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173年艾小梅的昭文新报为国人最早在境内开办的报刊 发展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办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重要舆论工具繁华改革开放以来,浮现欣欣向荣的景象1978年报纸总数只有6家,达到家,日报千人拥有量超过00份刊物由198年的930种增长到的8725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