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教学用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84231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教学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教学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教学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教学用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教学用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教学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教学用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教学用书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阐明于描写之中,犹如呈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爱好。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事实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的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第4段)阐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61段)阐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第2段)阐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四部

2、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且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阐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状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结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本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来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阐明措施。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阐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文章第三部分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

3、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别和古今差别。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四个因素的影响限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种地点的高下差别,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种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届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种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一方面”“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晰。值得注意的是,每讲一种问题,都举有实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文章最后一部分,阐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对于”“还可以运用”“也可以运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

4、。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简介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二)阐明语言精确、生动、典雅。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这是一种描写的措施,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大地”“苏醒”是拟人的笔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多种花次第开放”两个构造相似的四字句配以一种长句,具体描述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次第”用得非常典雅。燕子是“翩然归来”,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目前眼前。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是“簌簌”地落下来,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

5、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洁、生动,富有体现力,如一种个电影镜头。“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为下文用另一种拟人“大自然的语言”作准备。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状况,极其简洁。总之,作者在第一段运用的优美词语,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以这些优美词语为主,又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简直像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第二段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两组词,一句四字,极其概括、雅致,文气扑面。这一段更让人注意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杏花开了,就仿佛大自然在传语要赶紧耕地”“桃花开了,又仿佛在暗示要赶紧种谷子”“布谷

6、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三句话中“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它们似乎均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她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阐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此外,文章语言精确、严谨,体现了阐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如第三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涉及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在阐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用词到处都通过推敲。在阐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时列出了精确的数字,举出了确切的例子,并把例子加以比较,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

7、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种星期。”同步还使用了下定义的阐明措施,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二、问题研究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阐明顺序是如何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限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别又次之,古今差别最次。此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种地点的高下差别,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种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届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种,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数状况下只举一种例

8、子,为什么在阐明经度差别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举例的多少,要看需要,可以举一种,也可以举两个甚至好几种。本文在多数状况下只举一种例子,在阐明经度差别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这是由于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的觉得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种例子,读者还会觉得有偶尔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练习阐明一、阅读课文,用一两句话回答问题。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本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训练概括能力。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

9、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运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别和古今的差别。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拟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二、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本题目的是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立春过后,大地徐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多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请用它造一种句子。)次第,一种接一种。造句略。杏花开了,就仿佛大自然在传语要赶紧耕地;桃花开了,又仿佛在暗示要赶紧种谷

10、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阐明什么道理?)阐明某些一般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三、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涉及的物候知识。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测和体验吗?说给人们听听。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扩展运用所学到的物候学知识。农谚“清明前,开秧田”讲的是根据节气来拟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

11、况。2.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别。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阐明了这一点。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后,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本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觉得如此,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有过在初春爬山经历的同窗,也许曾留意到山上的树木比平地上的树木发芽晚。教学建议一、通过本文的教学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本文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摸索科学奥秘的志趣。这篇课文同步也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二、本文的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必须扣住这两个重点进行教

12、学。概括要点就是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例如,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等等。而学习本文的语言,重要是学习本文精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是第一、二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言,要指引学生把它们积累下来并学会运用。三、这是一篇阐明文,教学时可以淡化文体,只把它当作一篇科普文章来解决就可以了。因此,重点还是积累科学知识,学习文章语言。但也可以合适地引导学生从中学到某些读、写阐明文的措施。例如,可以故意识地使学生注意,阐明事物不仅要注意精确、科学,并且还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因此要注意语言的运用;阐明事

13、物时,作者常常举某些例子,列某些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文章更有说服力;阐明事物还要有条理,有主次,有详略,这样才更有逻辑力量等等。这些都可以合适地向学生点拨一下。有关资料一、国内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竺可桢(张福春)竺可桢(1901974),是国内现代卓越的科学家。她毕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她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奉献的领域之一。国内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她的工作分不开的。她是国内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组织起统一的、严格的物候观测网,是现代物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早在11年的论新月令一文里,竺可桢在总结了国内古代物候方面的成就后,就倡议应

14、用新措施开展物候观测。在她的推动下,从1934年起,前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便选定了21种植物、种动物、几种水文气象现象和差不多所有农作物,委托各地的农事实验场进行观测,这是国内最早的有组织的物候观测。目前保存有191940年的7年记录,由于抗战期间不少地方停测,其中仅有9341936年的记录比较完整。比较正规和持续的观测是从解放后开始的。1年开始冬小麦的物候观测工作,继而又进行了棉花、水稻的物候观测。1957年起把农作物物候的观测工作推向了全国。1961年,在竺可桢的指引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了物候观测措施(草案),拟定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木本植物3种、草本

15、植物2种、动物1种。可惜19661971年中,多数单位中断了观测,直至1972年才得以恢复。近年,国家气象局所属的各农业气象实验站也开始了物候观测。观测资料已陆续出版,第一期年报的命名和内容,都是竺可桢亲自审定过的。她还带头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1963年出版、93年增订重印的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近年研究物候的结晶。她结合国内的实际,系统地简介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国内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运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措施等。17年重印本中增长的“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一章中她应用唯物辩证法,阐释了物候变化的内外因素及其联系;由于物候变化因素的复杂性,她提出应

16、从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摸索其奥秘。她还觉得,物候工作是群众性的工作,但愿能在农村广泛开展起来。全书进一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知识性。她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大量引用了古物候资料和采用了物候学分析措施。日本气候学家吉野正敏评介该文时,说:“在气候学的历史中,竺可桢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半个世纪到今天,她所刊登的论文,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竺可桢在毕生中,勇攀高峰,不仅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为国内物候学增添了光彩。她的功绩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的。(选自物候,气象出版社195年版)二、名词解释物候:重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映。例如,植物的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