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842173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清平乐村居一文选自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写人。6个短句,共描写了5个人。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韵味,并背诵课文。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

2、到美的熏陶。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宋词,对小学生来说,因为时代久远和语言凝练,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但学生已背过不少古诗,学习起来有相同之处。可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的特点,并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词的意境。教学准备:学生查阅资料、课件、“妙笔生花”习作纸。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古体字“居”)猜猜这是个什么字?看到这个“居”字,你想到了什么?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首词,叫村居,村居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到词中去看看。跟老师一起写(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齐读课题。3.怎么两个题目呢?(生说。)清平乐,是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

3、。“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再读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平乐村居。二、检查预习1.词语。强调“翁媪”的读音(多读几遍),解释意思(看偏旁)。“吴音”是什么?吴地的方言,在今天的江西一带。2.句子: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板书:多音字“剥”)为什么在这念“剥”?“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那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另一个音组词:剥削)(2)“莲蓬”口语读轻声,在这为了押韵读本音。(3)一起再读这个句子。三、学习(一)读通课文1

4、.请同学们自己大声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2.谁敢第一个读一读?3.再指名读。4.那你发现词和诗除了题目之外,还有什么不同之处?(生答)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读来有丰富多变之感。(板书:长短句)分为了上下两部分,分别叫上阕和下阕。就像一篇文章分自然段一样(板书:上阕下阕)一首古诗一般押一个韵,一首词可以押多个韵。5.诗词也有相同之处,都是用极简练的文字描写丰富的内容,读词的时候也要慢一点、注意停顿。再读一读体会一下。(指名读、齐读)(二)感悟词情1.咱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

5、有人说“诗中有画”,其实啊,词中也有画,只有知道了这是怎样的画面,我们才能把词读出味,读出情,读出意境美。展开想象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只要你用心,你的头脑中就会有一幅画面活起来、动起来。(师配乐诵读。)2.想象到了吗?你脑中的画面里都有什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交流按照顺序发言,每位同学只说一个小画面,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可以补充。)3.谁能说给全班同学听听,画面中都有什么?(生说时注意提醒联系课文。)A.景(1)茅檐。(板书)(2)青青草: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答)(板书:青青草)你看

6、,抓住一个词展开想象,我们的理解就更丰富了。谁来读读这一句。(指导朗读)(3)还有哪美?(小溪)(板书:溪)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联系最后一句话。)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4)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流水,青青的小草。我们一起读。B.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谁来读读这句词?说说看,你为什么最喜欢小儿?(相机理解“无赖”)评价:这位同学会抓住一个词语来谈非常好。(2)小儿怎样无赖了?(这句词中那个字最能体现他“无赖”?)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引导:这里的卧,它是一种姿势,趴着。趴是脸朝下,同学们,这个顽皮的小儿

7、剥莲蓬还会有哪些姿势?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悠哉悠哉。请你们看屏幕,看看他的小脚丫在干什么?他的表情?也许嘴里还嘀咕着什么?)(3)多么活泼、可爱、顽皮的小儿,谁能把小孩子卧剥莲蓬的童趣读出来,注意表情。(指名读,评:高兴的,大概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趣事,不知不觉我们就成了画中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1)大儿子(锄豆),这是个怎样的大儿子?看到这样的劳动场面,让我们想起了一首古诗锄禾(背)。多么勤劳的大儿子啊。(3)二儿子呢?(生说)看着他的样子你能送他一个成语吗?(聚精会神、心灵手巧)把他的聚精会神送到句子中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你看到了什么?(喝了点酒,

8、聊天)微有醉意,他们在说什么啊?(2)老夫妻俩给你们什么感觉?(甜蜜、相亲相爱),总之就是一个字“媚”。一个人“媚”,两个人就是“相媚好”,多么甜蜜啊。应了诗经里的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指导朗读:把你的感受送到这句话中。)(齐读)4.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了词就想象到了一幅幅画面。你们发现了没有,有一处景作用很大,把这一幅幅小的画面连成了一大幅画,是什么?(溪)(课件:溪)(接着说理由)一共才46个字,出现了三处“溪”,是不是重复啊?(溪上、溪东、溪头)你听!(课件:溪水声)评:你发现的“溪”,就像一条线把一颗颗的珍珠串了起来,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幅完整的村居图。而且,有了溪,才是江南村居最典型的特色。谢谢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