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841714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二泉映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作者描绘琴声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

2、江苏无锡东亭人。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4岁时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奸的下场等歌曲;抗战胜利后,演唱揭露、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歌曲。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板书课题)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

3、字词,相机正音。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哭泣、泯灭、抒发、委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葱茏:形容植物青翠旺盛的样子。摇曳:摇荡。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萦绕:萦回。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激愤:激动而愤怒。倔强:性格刚强。富饶:物产丰富。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第一段(第1自然段):简要介绍无锡惠山的景色和二泉的方位,这是乐曲得名的空间背景。 第二

4、段(第2自然段):写中秋之夜在二泉边,师父高速阿炳要等他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师父去世后,阿炳历经人生磨难,但仍充满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第四段(第46自然段):写又一个中秋夜,阿炳从泉声中听到了许多声音,于是用二胡倾吐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4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提示:仿佛听到什么或看到

5、什么、感到什么)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泉边沉思往事;琴声很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小组讨沦。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倾吐

6、”即“倾诉”,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1)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比喻句,“似乎是”领起的排比句)(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浯调朗读,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2)出示:随着旋律的

7、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板书:升腾跌宕表达出抒发了)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3)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

8、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2第1自然段。(1)播放“秀美的惠山”录像片断(2)交流:家乡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3)指导读出美感。3第2自然段。(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海。(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听”、“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4第3自然段。(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2)磨难并没能泯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出阿炳同命运抗

9、争的精神。(3)练习朗读,指名读:5第4自然段。读读,想想,画画,议议: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日扯眩rj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6第6自然段。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齐读。四、配乐朗读全文二、指导学生背诵五自然段。1、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开始曲子是有如。随着旋律又他这曲子告诉人们2、听录音,边听边想,

10、边感知。3、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进行背诵练习。4、指名背,集体评议。三、作业指导1、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优美景色。注意选用以下的词语。月光似水静影沉壁赏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2、指导注意写的话要有一定的整体感觉,用词要优美流畅。附板书设计:月光似水静影沉壁二泉映月委婉边绵升腾跌宕14 清明上河图一: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学会本课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3,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历史价值,感悟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4,学习作者生动有序的描写画面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历史价值。2,学习作者生动有序的描写画面的方法。

11、三: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二、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案,然后小组交流。问题是: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些什么特点?(答案要点:这幅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

12、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而且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三,默读课文,理解生词,体会句子。 1检查学习,正确读写下列生字词。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2,学习第一部分。这部分主要写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也是。;极其,不可多得,揭示其艺术价值。)3认真读出自己的感情。四,课堂练习写词语第二课时(一) 连接导入 教师:上一节课,从第一段里我们了解到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之情,这节课我们来随作

13、者一起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二)学生读书,思考。1指读课文 读前设问: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 (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 (三)交流课文,领悟特点 1学生交流朗读课文中找到的句子。 读前设问: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读后明确: 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 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 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3设问:“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 明确:春日中,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