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系统检测大全运用学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840456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化系统检测大全运用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智能化系统检测大全运用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智能化系统检测大全运用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智能化系统检测大全运用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智能化系统检测大全运用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化系统检测大全运用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化系统检测大全运用学习(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数字会议系统检测 1.1.1系统检测应从系统开通、试运行后开始。系统试运行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 系统效果质量测试 a.音频部分; b.视频部分。 c.控制部分。 1.1.2功能性指标 会议控制、扩声、显示功能; MCU组网方式; 系统的管理功能; 1.1.3系统功能检验 一)数字会议系统 通过设置主席、代表机,查看主席机的优先控制权是否启用; 摄像自动跟踪系统可查看任意代表机按下发言按钮,摄像头是否自动对准发言人,将图 像摄录下来并在显示系统上予以反应,同时有一台摄像机进行全场景拍摄; 同声传译是否具有多种不同语种的即时翻译功能,接受耳机接受效果如何等测试; 二)音响扩声系统 线路检测:

2、用欧姆表检测音响线等线路,看有无开路、短路或相互粘连现象; 系统检测:音响系统包括建声和电声两个基本点,建声属于装修范围,不在智能化施工 范围内,本次检测从电声学(扩声设备)测试指标进行,包括 平均声压级(大于或等于93db,1254000hz) 传输频率特性(平均声压级0db, 允许4-10db,1254000hz) 传输增益(平均值大于或等于-12db,2504000hz) 声场不均匀度(小于或等于8db,1000hz4000hz) 总噪声级(小于或等于NR30) 三)视频显示系统 播放DVD、摄像机或PC机等视频信号源,同时打开投影机,查看显示效果; 通过遥控器选择播放信号,投影屏幕显示

3、播放画面的效果; 图像同步录音、录像功能检测 四)中央控制系统 为会议系统所有设备打开电源,通过彩色触摸屏对各类设备进行分别操作和控制: 能够实现对CD、DVD、投影机、,如播放、暂停、停止、快进、快退、上下曲、菜单等; AV/RGB矩阵选择、控制操作; 对会议音量进行遥控控制; 控制灯光启停、亮度调节、灯光场景变换; 控制电动屏幕、投影机的升降; 控制电动窗帘的开闭 等等 五)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通过视频会议终端可连接至市政府远程视频会议主会场中,采用H.323视频会议协议,首先需要对传输通道方式进行确定,一般采用全数字电路 SDH 组网,它具有高速稳定的传输特性,速率有保证,网络时延小,实时

4、性强,支持数据、图象、语音等多种业务,对客户通信协议没有任何要求,性价比优等特点。我们可以对连接在视频会议终端上音、视频功能 及控制功能进行如下测试: 视频帧传输其他会场时画面效果是否达到佳; 通过组播方式向整个IP网多点实时广播会议现场,进行图文数据传输的能力; 音量大小、声场均匀度等在传输到不同会场效果检测; 查看会议终端同时发送数据、视频功能效果; 主会场可控制任意分会场发言、视像、扩声、显示等系统功能; 系统监测如网络速率、通信协议、误码率等检测 六)系统接地要求 会议系统所有设备采用星型单点接地方式,集中连接于音控室一点,并通过扁平端子排 引至弱电井接地铜排,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

5、。 1.2 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检测 1.2.1系统试运行时间1个月以上,方可进行验收检测。 1.2.2检测仪器仪表 1.2.2.1电视场强仪 频率范围:5MHz870MHz 测量范围:30dBV 120dBV 测量精度:2.5dB 1.2.2.2视频波形示波器 应根据视频信号制式选用适用PAL制或NTSC制电视视频信号的波形示波器。要求: 一般应可选单场、双场、单行、双行及场行扩展显示; 除可显示全电视讯号外,还应单独显示亮度或色度信号; 1.2.3检测抽样规则 1.2.3.1系统规模分类 有线电视系统规模按所容纳的输出口数分为4类,输出口数在10000点以上的为A类,输出口数在 20

6、0110000 点之间为 B 类,输出口在 3002000 点之间为 C 类,输出口在300点以下的为D类。 1.2.3.2测试点的选择 作为系统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用的测试点称为标准测试点。标准测试点应是典型的系统输出口或者等效终端。所谓等效终端其信号必须和正常的系统输出口在电性能上没有任何变化,而其电平为了适应特殊要求可以较高一些。测试点应是噪声、互调失真、交流声调制以及本 地台直接串入等影响大的点。 不同类别的系统,标准测试点的小数量,对于 A 类和 B 类系统,每 1000 个输出口中应有13个测试点,而且至少1个测试点是位于系统主干线的后一个分配放大器之后的;对于 C 类系统,至少应有

7、 2 个测试点,其中一个或几个测试点应接近主干线或分配器的终点;对于D类系统,至少有1个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点。 1.2.4检测项目 1.2.4.1性能指标 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 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图像和伴音(包括调频广播声音)质量损伤的主观评价: 载噪比、载波互调比、交流调制比、回波值、色/亮度时延差、载波交流声、伴音和调制广 播的声音。 系统质量的客观测试。 a.检测前端光机、放大器和标准测试点各频道图像和调频载波输出电平; b.检测用户端系统输出电平; c.对不同类别的系统进行载噪比(C/N)、载波互调比、交流调制比、数字频道误码率(MER/BER)、回波值等参数测试。 1.2.5.2功

8、能性指标 1)HFC网络和双向数字电视系统正向测试的调制误差率和相位抖动,反向测试的侵入噪声、 脉冲噪声和反向隔离度的参数指标。 2)检测其数据通信、VOD、图文播放等双向互动功能。 1.2.6检测方法及质量评价 1.2.6.1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 1、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采用五级损伤标准,五级损伤标准见表4-4。 图像质量的五级损伤标准 表4-4 序号 评分分级 图像质量损伤的主观评价 1 5分(优) 图像上不觉察有损伤或干扰存在 2 4分(良) 图像上有稍可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但不令人 讨厌 3 3分(中) 图像上有明显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令人讨厌4 2分(差) 图像上损伤或干扰较严重,令人相当讨

9、厌 5 1分(劣) 图像上损伤或干扰极严重,不能观看 2、图像和伴音(包括调频广播声音)质量损伤的主观评价项目见表45。 图像和伴音质量损伤的主观评价项目 表4-5 序号 项目 损伤的主观评价标准 1 载噪比 噪波,即“雪花干扰” 2 载波互调比 图像中垂直、倾斜纹或水平条纹,即“网纹” 3 交扰调制比 图像中移动的垂直或倾斜图案,即“串台” 4 载波交流声比 图像中上下移动的水平条纹,即“滚道” 5 回波值 图像中沿水平方向分布在右边一条或多条轮廓 线,即“重影” 6 色/亮度时延差 色、光信号没有对齐,即“彩色鬼影” 7 伴音和调频广播的声音 背景噪声,如丝丝声、哼声、蜂声和串音等 3、系

10、统质量主观评价的方法和要求 (1)进入前端的射频信号源质量不得低于 4.5 级,当信号源质量在 4.5 级以下时,可以采 用标准发生器或高质量录像信号代替。 (2)系统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 (3)电视接收机应是彩色、全频道、符合国家标准的。 (4)观看距离为荧光屏面高度的6倍,室内照度适中,光线柔和。 (5)视听人员至少 5 名,既有专业人员,又有非专业人员。视听人员首先在前端对信号源 进行主观评价,然后在标准测试点独立视听,评价打分,取平均值为评价结果。 (6)信号源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时,各主观评价项目在每个频道的得分值均不低于4级标准, 则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为合格。 4、采用主观评测检查有

11、线电视系统的性能,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6。 有线电视主要技术指标 表4-6 序号 项目名称 测试频道 主观评价标准 1 用户系统输出电平(dBV) 系统内所有频道 6275 2 系统载噪比 系统总频道的10%且不少于 5 个,不足 5个全检,且分布于整 个工作频段的高、中、 低段。 无噪波,即无“雪花 干扰” 3 载波互调比 系统总频道的10%且不少于 5 个,不足 5个全检,且分布于整 个工作频段的高、中、 低段。 图像中无垂直、倾斜 纹或水平条纹 4 交扰调制比 系统总频道的10%且不少于 5 个,不足 5个全检,且分布于整 个工作频段的高、中、 低段。 图像中无移动、垂直 或倾斜图案

12、5 载波交流声比 系统总频道的10%且不少于 5 个,不足 5个全检,且分布于整 个工作频段的高、中、 低段。 图像中无上下移动的 水平条纹,即无“滚 道”现象 6 回波值 系统总频道的10%且不少于 5 个,不足 5个全检,且分布于整 个工作频段的高、中、 低段。 图像中无沿水平方向 分布在右边一条或多 条轮廓线,即无“重 影” 7 色/亮度时延差 系统总频道的10%且 图像中色、光信号对 齐,即无“彩色鬼影”不少于 5 个,不足 5个全检,且分布于整 个工作频段的高、中、 低段。 8 伴音和调频广播的声音 系统总频道的10%且不少于 5 个,不足 5个全检,且分布于整 个工作频段的高、中、

13、 低段。 无背景噪声,如丝丝 声、哼声、蜂声和串 音等 1.2.6.2系统质量的客观测试 使用数字场强仪或专用设备测试前端光机、放大器和用户端标准测试点各频道(数字、模拟)图像和调频载波输出电平;对不同类别的系统进行载噪比、载波互调比、交扰调制比、误码率、载波交流声比等参数测试;在主观评价中,确认不合格或争议较大的项目,可进 行客观测试,以客观项目测试为准。 系统质量的客观测试参数要求和测试方法应符合30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1986的规定。 1.2.6.3HFC网络的检测 HFC网主要由馈线网、配线网和用户引入线三部分构成。从前端至光节点之间的部分为馈线网,相

14、当于传统CATV的干线段,实现从前端至光节点的无源光纤干线联系;HFC系统采用64QAM(正交幅度调制)或QPSK(正交相移键控)等调制方法,形成宽带多媒体网络,支持VOD等双向互动业务内容. HFC网络检测的技术要求: (1)HFC 用户分配网应采用中心分配结构, 具有可寻址路权控制及上行信号汇集均衡等功 能; (2)检测系统的频率配置、抗干扰性能; (3)HFC网络和双向数字电视系统正向测试的调制误差率和相位抖动,反向测试的侵入噪声、脉冲噪声和反向隔离度的参数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4)检测其数据通信、VOD、图文播放等双向互动业务功能; (5)检测用户系统输出端电平,输出电平应为6075

15、dBV。 1.3公共广播与紧急广播系统检测 1.3.1系统试运行时间1个月以上,方可进行验收检测。 1.3.2检测项目 1.3.2.1性能指标 广播系统音质主观评价。 输出电平、输出信噪比、声压级和频响特性。 1.3.2.2功能性指标 业务宣传、背景音乐和寻呼广播插播功能; 系统分层、分区广播功能; 紧急广播功能: 优先广播权功能; 选区广播功能; 强制切换功能; 消防值班室紧急广播分控台功能。 功放冗余配置功能; 控制主机、主功放等关键设备后备电源功能; 1.3.3检测方法及质量评价 1.3.3.1广播系统音质主观评价 1、主观评价 性能良好的扩声系统其主观评价应能达到: 低音:150Hz以下应是丰满、柔和而富有弹性; 中低音:150Hz500Hz,应是浑厚有力而不混浊; 中高音:500Hz5000Hz,应是明亮透彻而不生硬; 高音:5000Hz以上,应是纤细、圆润而不尖锐刺耳。 2、音质主观评价的条件 主观评价专用节目源。GSBM-6001主观评价节目源实物标准样品(CD片)。 按评价规则组成57人的评价人员并制定评价统计方法。 1.3.3.2系统声特性测量方法 广播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