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832360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洛阳伊川彭婆镇杨营小学:李战峰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认识整数,自然数,数位,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表,多位数的读写,改写,省略写,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整数大小比较 2、能力目标:(1)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2)让学生经历回顾、梳理、反思、应用等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知道各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情感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总复习的数的认识

2、的整数的复习课,重点是关于知识的总结和梳理,重难点落在多位数的读写,改写,省略写,求近似数(四舍五入)以及整数大小比较上,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复习实现本节的教学目标。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沟通各种数的扩充过程;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关键: 让学生在现实、生动的情景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数,联系实际来体会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在多种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感。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知识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习整数、分数、百分数、小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读、

3、写法。 2.熟练掌握数的改写的方法,会正确地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一个较大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 3.能正确比较整数、分数、小数的大小。 4.通过对数的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学时重点 整数、小数和分数等知识点复习。 学时难点 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课程导入 师:学习了六年的数学,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指名回答(多请几个学生说)后,教师指出:学习了六年的数学,我们有了很多收获,把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形成知识框架这是很重要的。从这节课我们将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分类复习和整理。这节课,我们先来

4、复习有关数的认识这一部分的内容。本节课数的认识是一个复习课,我们主要复习整数、自然数、小数、正数、负数的概念,大数的读、写法及大数的改写和省略。请同学们跟上老师的思路,做好复习笔记。这节课重点复习整数.。板书:数的认识(1)整数活动2【活动】二:回顾与交流 l.再现所学的内容。 师:我们学了哪些数?你对这些数有哪些了解?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有关数的知识,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如下:活动3【讲授】讲授例1 2.教学例1 出示下表: 例1:生活中的数活动4【讲授】讲解例1 表中的数都

5、是近似数 (1)复习数的读写法。 指名读出表中的各数,并让学生说一说读多位数时应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在读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要在后面加上“亿”或“万”;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无论是一个0还是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它与整数读法相同,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再读小数部分,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多位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

6、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的,就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活动5【活动】(2) 复习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指名说一说表中分数、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 指名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1)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活动6【活动】(3)复习数的改写 让学生用“万”作单位表示表中的面积。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本题答案可参考如下。 9600000km2= 960万km2 17075400

7、km2= 1707. 54万km2 9372614km2= 937. 2614万km2 9970610km2= 997. 061万km2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把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先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再去掉小数末尾的0,最后在数的末尾添上“万”字。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把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活动7【活动】(4) 复习用四舍五人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用四舍五人法精确到万位或亿位。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的近似数要据保留的数位确定把哪一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如果保留到

8、万位,就要把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人”;如果保留到亿位,就应该把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接着,让学生把上表中的人口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本题答案可参考如下。 1267430000 =126743万 145560000=14556万 281550000=28155万 30750000=3075万活动8【活动】(5)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1267430000=12. 6743亿 145560000=1. 4556 亿 281050000=2. 8155亿 30750000=0. 3075亿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议一议:怎样比较整数、小数、分数和负数的大小?

9、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 最后让学生完成下题,并组织交流。 根据表中的数据,4个国家按人口多少排列顺序是( ),按面积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从这些排列中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在四个国家中我国的人均陆地所占面积最少。活动9【练习】三、 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例1、第82页至第85页练习十七中第1题、第5题、第8题的第(7)小题、第11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多位数每一级中0的读法。 2第5题。 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用负数表示。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题

10、。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活动10【活动】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学生回答和补充,进行本课的小结。 活动11【作业】五、 作业布置 1课本第82页至第85页练习十七中的第2.3.4.6、7题,第8题的第(1)、(2)、(3)、(4)、(8)、(9)、(l0)题,第12题及思考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活动12【作业】课时作业设计 活动13【作业】课时作业设计(续1) 活动14【作业】课时作业设计(续2) 活动15【导入】课时作业设计(续3)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回顾有关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巩固求公因数

11、、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复习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举出例证加以说明的方式帮助学生重温概念的含义,并促进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复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时重点 1重点: 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巩固求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学时难点 2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 3关键: 通过对比、辨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搞清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引入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有关数的认识这一部分的内容数的整除。 板书课题:数的认识(二)活动2【

12、讲授】二、回顾与交流 1再现所学的内容。师:什么叫整除?关于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活动3【活动】2 说一说。(1)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叫整除、倍数、因数、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2)让学生说一说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活动4【讲授】3教学例3。 出示下表。 例3:结合表中的数议一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