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与体温不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82675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发热与体温不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生儿发热与体温不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生儿发热与体温不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生儿发热与体温不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生儿发热与体温不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发热与体温不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发热与体温不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发热新生儿期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汗腺组织发育也不完善,无论产热和散热功能都不完 善,调节能力较差,加以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易受周围环境温度 影响。因此很多因素都可以引起新生儿发热。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 厚薄等因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举止。体温在38C,神情呆滞的孩子,和体 温在40C,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我们关注。而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纵使患了 严重的疾病,很可能也不会发热【体温升高时由于有致热源,一般是白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或

2、者外源性的细菌代谢产物。刺激身体的体温调 定点上移,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结果导致体温上升。新生儿和成年人不一样,一是 免疫系统不完善,对外源性的感染源有时没有反应。同时感染后由于虚弱,产热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肌肉收缩无力,肌肉的体积也很小)。而减少散热的 机制也不完善(皮下脂肪很薄,皮肤散热快)。所以严重感染的新生儿体温降低很常见】。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C(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C, 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 表高约0.4C),腋表如超过374C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和入侵病原作 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

3、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的防御系统为保护机体, 可作出各种保护机体的反应来抵御病原菌,发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抵御反应。发热并不是一个坏现象,说明机体正在与病原菌作斗争,所以很消耗人的体力,病人就会嗜 睡、乏力。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 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病因:1. 环境因素引起:室温过高、新生儿包裹过严过多,可引起新生儿温度迅速升高。2. 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生后34天正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病原因为摄入水分不足。 因新生儿出生后经呼吸、皮肤蒸发以及排出大小便等丢失相当量

4、的水分,而生后34天 内母乳量较少,如未及时补充可造成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导致新生儿血液浓缩而发热。待 补充水分及降低环境温度后即可缓解。3. 新生儿感染: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 炎以及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等。但是要注意,不是新生儿感染都会有发热,有些严重感 染的新生儿并不表现发热而是低体温。4. 其他:新生儿体温升高也可由新生儿代谢率升高引起,如骨骼肌强直和癫痫持续状态。先 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的患儿,因汗腺缺乏,散热障碍,可引起发热。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引起中枢性发热。母亲分娩时接受硬膜外麻醉也可引起母亲和 新生儿发热。婴儿发烧的症状体温本身并不是观察儿童疾

5、病的真正的最关键的方法。对成人来说,体温的高低通常反映出疾病的轻重程度。孩子并非如此,因为他们的身体对温度的控制还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轻微疾病时,发烧也达40C,然而在得更严重的疾病时只有383C。孩子发烧时,家长更应观察他的脸色、神态和行动。一个体温为38. 3C却脸色灰白、安静得有点反常的孩子,也许比一个体温为39.4C但仍能满屋子乱窜乱闹的孩子病得重。如果发烧的孩子出现以下症状,不管体温如何,都应请医生 诊断。表现1)一直哭闹不停,不管谁来安慰都没有用。2)很难被唤醒。3)如果有人想触碰或者移动孩子,他就哭闹。4)手臂、大腿或身体的其它部位出现不能控制的抽动、痉挛。5)呼吸时伴有杂音。

6、6)不能吞咽任何食物,并不住地流口水。7)脉搏微弱却快、急:不满1岁的孩子每分钟脉搏超过160跳;年满1岁的孩子每分钟超过120 跳。8)脖子僵硬,不灵活。9)神志不清,行动怪异(看见或听见不存在的东西,说些很奇怪的话或行动反常)。10)皮肤上出现紫色的斑点。11)肤色灰白或呈暗蓝色。12)排尿时有灼烧或疼痛感。13)腹泻时大便中带血。发烧婴儿的护理方法孩子发烧不超过385C,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C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 就医用药。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 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1. 了解母乳量及喂养量是否足够,可以用每

7、天尿量或尿次和体重增长情况来评估摄入的奶量是 否充足,入量不足者应加喂母乳次数并酌情补液,观察体温是否下降。母乳喂养的婴儿,应 在两次喂奶之间喂些水,也可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减少奶量,奶中多加些 水,待病情好转后再恢复平时的饮食。2. 检查环境温度是否过高,提供舒适的降温环境,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3. 检查宝宝衣物及包裹是否过多或过紧,适当调整,松开衣物或包裹后,观察体温是否下降, 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4. 物理降温1)35%酒精擦浴: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温水等量,保

8、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 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2) 温水洗澡: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 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3) 冰袋冷敷: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 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

9、用。也可 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 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4) 冰枕: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去医院买个冰袋(不 是热水袋)。把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装满,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5) 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 2/3 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

10、在40 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 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6) 遵照医生嘱咐用些退热药物,一般体温降到38. 5C以下时就可以停药。但注意,降温需 要有个舒缓的过程,下降太快会让孩子不适应而出现其他症状。5. 休息和睡眠:高热会增加小儿的能量消耗,此时增加小儿的睡眠时间,减少能量的消耗,将 有利于机体与疾病的斗争。同时父母要注意观察小儿的精神、体温、脉搏、面色等等。要为 小儿安排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室内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过于吵闹;室温以20C左右为宜,如果屋里干燥,应洒些水或使用加湿器;室内不要门窗紧闭,要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要防

11、止烟尘,切忌在室内抽烟。6. 保持清洁:发烧患儿出汗多,因此勤换内衣,预防受寒显得格外重要。7. 淡盐水淑口:常常使用淡盐水淑口,可以保持病儿的口腔清洁。8. 经上述处理仍有发热新生儿,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做全面的体检,检查有无感染病灶,并做血常规检测,针对病情和检测结果决定是否给予抗生素治疗9. 体温过高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退热药。正确测量体温1. 测量腋温比肛温好:因肛温必须插入肛门内,对宝宝较具刺激性,腋温则较温和。2. 三岁以下宝宝适用水银温度计或耳温枪:耳温枪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已被医界肯定;水 银温度计则较电子温度计准确。3. 使用前将水银柱甩至36C以下:如此测量到的体温才准确。

12、4. 需测量足够时间:若测量腋温需夹5分钟以上,肛温则仅需1分钟即可。5. 肛表要先润滑:测量肛温前,需先在肛表上涂上润滑膏,然后插入肛门内2公分即可。6. 洗澡、饮食、运动后不可立即量体温:洗澡后要半个小时才能测量体温;吃热的食物、大热天刚从外面进来或运动后,其体温在38385C之间,应先休息半小时后 再量,不宜遽然诊断为发烧。新生儿体温不升新生儿的体温在35C以下时称为体温不升或者体温低,应该重视并积极寻找原因。导 致新生儿体温不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病因:1.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于 散热;皮下脂肪薄, 保暖能力差。2. 外界环

13、境温度过低:新生儿体内虽然有一定量的棕色脂肪可以释放热能来维持体温的 恒定,但其储备量是有限的,一旦耗尽,代偿性的产热停止,体温下降。3. 疾病因素:早产儿各项生理功能不成熟,容易发生体温不升。吸吮力差,摄入的奶量不足,产能少也多见于新生儿。各种感染可使机体营养的摄入减少、消耗增加 缺氧及细菌毒素还会影响体内棕色脂肪的利用,所以感染也是造成新生儿体温不升的原因。二、临床表现:体温不升的新生儿往往哭声低微、嗜睡、拒奶、皮肤冰凉,皮下脂肪积聚较多的部位如面颊、小腿、大腿的后部发硬而肿。三、护理1. 保暖:室温最好保持在20C以上,洗澡、换衣时应采取保暖措施。如果发现体温下降,除增加衣服外,可在棉被外面放几只热水袋(不宜贴身放热水袋,以免造成烫伤)2. 营养:应合理喂养,喂给母乳,母乳确实不足可喂配方奶或 5%葡萄糖水,提供热量。3. 预防感染:已经出现体温不升,经上述初步处理效果不明显时,必需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检查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