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学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82554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学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资源共享一、了解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

2、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二、了解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

3、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关于关汉卿的思想性格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于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趜会围棋会双陆。 (关汉卿不伏老)三、了解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

4、)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

5、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

6、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知识储备(预习) 1、关汉卿,号 , 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品有 、 、 、 等。窦娥冤全名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的 和王实甫的 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 ,马致远的 ,白朴的 ,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 、 、 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剧本结构一般分为 ,有的还加一个 ,剧本由 、 、 三部分组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 或 一人独唱至终。4、正音刽子手( )、亲眷( )、嗟怨( )、杳无音信( )、前合

7、后偃( )、尸骸( )、冤枉( )、荒阡( )、亢旱( )、鲍老儿( )、瀽( )、5课文出现 个曲牌,都属于 宫调。教学过程一、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二、问题探究(一)研读第一层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4、试套唱【滚绣球】(二)研读第二层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3、讨论: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不替

8、婆婆认罪,冤案还会不会发生?(三)研读第三层1、窦娥临刑时发出了哪三桩誓愿?为什么要发这三桩誓愿?2、这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什么性格?3、作者设计三桩誓愿,并写两桩誓愿当场应验,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4、试套唱三桩誓愿三、拓展延伸思考讨论:除了窦娥冤,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作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比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文学作品中会这样安排呢?(提示:可从作家、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社会现实等角度考虑)四、小结五、趣味探究(课外延伸)试选择一小题,小组讨论交流1、窦娥与哈姆雷特关汉卿是我国文学

9、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在世界文学史中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因此关、莎二人的戏剧作品常被用于比较研究。窦娥与哈姆雷特,这两个著名的悲剧形象分别诞生于13世纪的中国和17世纪初的欧洲,在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但二者又有很大不同。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的叔父克劳迪斯毒死了他的父亲,篡夺了王位。老国王的鬼魂显

10、现,把自己被害的经过,告诉儿子哈姆雷特,要他报仇。他弄清真相后,决心杀死奸王,但又顾虑重重。就在下决心动手时,不幸错杀了恋人的父亲。奸王把他送往英国,在去英国途中他逃回丹麦,在一场由克劳迪斯安排的比剑中死去。他在临死前总算刺死了克劳迪斯,但他改变现实的重大理想并未实现。哈姆雷特的主要对手是克劳迪斯,克劳迪斯身上集中了封建、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恶德。从这一点看,窦娥与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都在社会。但窦娥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不能选择,哈姆雷特则不同。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因苦苦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而迟迟不能采取积极行动,最后只能凭一时冲动,抱着宿命论观点行动起来,以至于最终和所爱的、所

11、恨的人同归于尽。他的悲剧不仅仅在社会,还在人性本身。通过这段文字的阅读,或许会使你对刚才讨论的问题的理解有了很大启发,那么,把你自己的想法和刚才各组讨论的结果求同存异进行归纳整理,写成一篇小论文。2、关汉卿寞娥冤第四折(节选)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

12、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强伏罪名儿改。阅读提示这是窦娥冤第四折后部分,也就是全剧结尾部分,这是窦娥向其父窦天章两淮提刑肃正廉访使诉说冤情后的三段唱词,它带有总结全剧、揭示主旨的意味。请思考:1、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2、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当时现实更深刻,结合窦娥冤简析之。3、怎样认识关汉卿在鸳鸯煞尾一曲中开

13、出的治世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4、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悲剧简析之。六、作业1、本单元小结复习2、写出下一单元单元导语附:一、窦娥冤(第三折)欣赏窦娥冤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这一折的开始,监斩官吩咐把住巷口,断绝行人;鼓三通,锣三下;披枷带锁的窦娥,被挥旗捉刀的刽予手押着上场,戏剧氛围突然紧张,窦娥唱第一支端正好曲。把气氛转向高亢,她勇敢而愤慨地抨击了王法、刑宪和皇天后土: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紧接着的滚绣球曲又将悲愤情绪和反抗精神汇成排山倒海的巨澜,狂怒地冲向在封建社会里被认为神圣威严、至高无上的天地日月鬼神。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明代朱权说元曲中有不讳体,其主要特点是字句皆无忌惮。这滚绣球曲可算得是最无忌惮的呐喊与控诉,它指向了永命之本的天与地,也即所谓皇天后土,她指责它们混淆了恶(盗跖,春秋时著名的盗,名跖)与善(颜渊,孔子弟子),实际上表现了对封建秩序的怀疑。 这支曲的末句却有转意,由控诉天地转向悲哀自身,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这一哭叫,表面上看似把全曲的磅礴之气降了下来,怨天恨地的结果是无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