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82497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学年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款识(zh) 楔子(xi) 叨(to)光 倾诉心曲(q)B籼米(xin) 佣金(yng) 创伤(chung) 怏怏不乐(yng)C蹩脚(bi) 训诂(g) 梵文(fn) 衣锦还乡(y)D编辑(j) 提供(gng) 风靡(m) 牝鸡司晨(m)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安详 百战不怠 没齿不忘 针贬时弊B引伸 责无旁代 秀外慧中 心心相印C装潢 山清水秀 指手画脚 大坝合龙D癖好 小题大作 手屈一指 焕然一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

2、项是A在官场干了十几年,老张依旧危言危行,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B我们单位的张会计师还有一个月才退休,新聘来的王会计师这段时间只能虚位以待。C参加西博会的北方客人们赞叹道:杭州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是人间天堂啊。D他昨天确实有些喝多了,加上这段时间好事不断,于是不免放浪形骸,希望你不要因此对他有看法。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B大卫先生对中国的文化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在他办公室的案头上就放着李白、杜甫等唐诗的选本和录音光盘。C高高的身量,白皙的鸭蛋脸,挺直而线条优美

3、的鼻子,沉稳的大眼睛,细长的眼梢,透出一股灵秀之气。D止咳祛痰片是我厂最新产品,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5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使之成为段末结论式的句子。(不超过25个字)(3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统计资料(2006年)表明,世界人均耕地为4.20亩。其中美国人均耕地为117亩,俄罗斯人均耕地为14亩,印度人均耕地为33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3亩,2006年为1.35亩。 。6仿照划线句的句式,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3分)翻开任何一本中国古典诗词读本,你都可以融入到诗人创造的意境中去,还可能会有所思,有所悟。读了王维、孟浩然

4、,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 , ; , ; , 。读着,品着,你的情怀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了,你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7以“好文章”为主体,分别从“来源”和“作用”两个方面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超过40个字。(6分)(来源方面)好文章 。(作用方面)好文章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对于中国绘画史,我特别看重晚明至清代一段。这与我对其他艺术门类历史发展阶段的评价有很大的差别。朱耷就出现在我特别看重的那个阶段中。在此前漫长的绘画发展历史上,当然也是大匠如林、佳作叠出,有一连串说不完、道不尽的美的创造,但是,

5、要说到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强悍呈现,笔墨丹青对人格内核的直捷外化,就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徐渭、朱耷、原济以及“扬州八怪”等人了。毫无疑问,并不是画到了人,画家就能深入地面对人和生命这些根本课题了。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顾闳中等等,他们的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设色富丽谐洽,或神貌逼真鲜明,我都是很喜欢的,但总的说来,被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也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艺术家本人的灵魂历程并不能酣畅地传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倒是山水、花鸟画更有可能比较曲折地展示画家的内心世界。

6、山水、花鸟本是人物画的背景和陪衬,当它们独立出来之后,一直比较成功地表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意境,而在这种意境中又大多溶解着一种隐逸观念,那就触及到了我所关心的人生意识。这种以隐逸观念为主调的人生意识虽然有浓有淡,有枯有荣,而基本走向却比较稳定,长期以来没有太多新的伸发,因此,久而久之,这种意识也就泛化为一种定势,画家们更多的是在笔墨趣味上倾注心力了。所谓笔墨趣味,认真说起来还是一个既模糊又复杂的概念。说低一点,那或许是一种颇感得意的笔墨习惯;说高一点,或许是一种在笔墨间带有整体性的境界、感觉、悟性。在中国古代,凡是像样的画家都会有笔墨趣味的。即便到了现代,国画家中的佼佼者也大抵在或

7、低或高的笔墨趣味间遨游。这些画家的作品常常因高雅精美而让人叹为观止,但毕竟还缺少一种更强烈、更坦诚的东西,例如像文学中的离骚。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很多年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次历代画展,我在已经看得十分疲倦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徐渭的一幅葡萄图,精神陡然一震。后来又见到过他的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我很喜欢的杂花图长卷。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在这里,仅说笔墨趣味就很不够了,仅说气韵生动也太矜持了。 (

8、节选自余秋雨青云谱随想)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历代画作大多偏重笔墨趣味,而难以让人感受到画家本人的生命激情。B在中国绘画史上,即使是一些很出色的画家也很难深入地面对人和生命这些根本的课题。C拉斐尔、罗丹和梵高的作品能酣畅地表现艺术家本人的丰富情感。D人物画要求神貌逼真鲜明,所以不可能融会艺术家自身的生命激情。9.第六段中,作者认为国画家中的佼佼者的作品也常常“缺少一种更强烈、更坦诚的东西”,原因是A他们的作品常常因高雅精美而让人叹为观止 。B他们的作品像文学中的离骚一样,缺少一种更强烈、更坦诚的东西。C他们的作品并不能酣畅地传达出艺术家本人的灵魂历程。D他们的作品在躁动的笔墨

9、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10. 第四段中的“一种定势”指的是(3分)答: 11.对于中国绘画史,作者“特别看重晚明至清代一段”,其具体原因是什么?(3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一方阳光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

10、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

11、休息一下。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我的头皮好痒!”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分了家,有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原,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那猫睡

12、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我站起来,推她的肩。母亲低头含笑,摇摇头。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梦中的我躺在母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先被琉璃碎片刺穿了。某种

13、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我飞似地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地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于是,她有了混和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跃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母亲放开手凝视我:“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选自王鼎钧散文风雨阴晴,有删改)12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从全文来看,首段文字有何作用?(2分) 13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心理。(4分)(1)含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